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及隧道实体试验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89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实体通风试验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及隧道实体试验场。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及隧道实体试验场包括可移动支架底盘、升降动力系统、风机安装平台,所述升降动力系统安装在可移动支架底盘上方,所述风机安装平台安装在升降动力系统上方,同时,所述风机安装平台用于安装风机并使风机具有一固定朝向,所述可移动支架底盘移动方向与风机朝向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能够有助于隧道实体通风试验的有效展开,通过改变风机朝向以及位置从而研究风机的位置、高度变化等因素对于隧道通风、节能等的影响。响。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及隧道实体试验场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实体通风试验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及隧道实体试验场。

技术介绍

[0002]隧道通车运营后,通过隧道的车辆汽油燃烧后可能会排出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等,同时还会在隧道里产生扬尘,使得空气中悬浮着多种固体颗粒物。随着隧道运营时间的增加,隧道内各种有害气体及悬浮颗粒物浓度将越来越高,当浓度超过一定指标时,将严重威胁隧道通行车辆的驾驶安全。
[0003]隧道通风通常采用拱部挂设射流风机进行纵向排风,由于风机功率较大,使得隧道运营成本较高。隧道内风机开启时间、开启数量、开启位置等都是影响隧道通风效果的主要因素,开展隧道通风研究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0004]目前隧道通风试验中关于模拟不同的风机位置、高度变化等并研究其对于隧道通风、节能等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开展隧道实体通风试验的难度较大,具体原因是:一方面缺少这方面试验研究的实体隧道,另一方面运营期实体隧道风机为固定式,难以模拟试验想要的各类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及隧道实体试验场,用于解决隧道实体通风试验开展难度大的问题。
[0006]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包括可移动支架底盘、升降动力系统、风机安装平台,所述升降动力系统安装在可移动支架底盘上方,所述风机安装平台安装在升降动力系统上方,所述风机安装平台用于安装风机并使风机具有一固定朝向,所述可移动支架底盘移动方向与风机朝向平行。所述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能够帮助风机在实体隧道中进行多方位的移动与升降,有助于隧道实体通风试验模拟风机的位置、高度变化,并研究其对于隧道通风、节能等的影响,使得隧道实体通风试验顺利开展。同时,风机朝向固定并与可移动支架底盘移动方向平行,在进行隧道实体通风试验时,能够直接通过控制可移动支架底盘的移动方向来控制风机在隧道中的朝向,记录可移动支架底盘的移动方向便可得到风机朝向,有利于研究不同的风机朝向对隧道通风、节能等的影响。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支架底盘为轮式底盘,其下方安装两排平行布置且有定向移动车轮,为升降动力系统与风机安装平台提供支撑力。可移动支架底盘能够使其上安装的升降动力系统、风机安装平台以及安装在风机安装平台上的风机进行多方位的移动与升降,有利于隧道实体通风试验的开展并研究不用的风机位置对隧道通风、节能等的影响。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可移动支架底盘上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升降动力系统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至少设置控制开关、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以及第三控制按
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以及第三控制按钮分别控制升降动力系统上升、下降以及暂停。控制箱的设置能够帮助使用者能够方便快速地控制升降动力系统的运动,使用者只需要按下对应的控制开关或者控制按钮,就能够启动升降动力系统并使其上升、下降或者暂停以达到某一隧道实体通风试验所需的试验高度并维持在这一高度上,利于实验者在隧道实体通风试验中研究不同的风机的位置、高度对于隧道通风、节能等的影响。
[0009]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动力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液压升降机构,所述至少两个液压升降机构层叠设置。液压升降机构为升降动力系统提供动力使其能够上下运动或者在某一高度暂停,使升降动力系统能够达到某一隧道实体通风试验所需的试验高度并维持在这一高度上。当风机重量较小、升降动力系统不需要为风机安装平台提供较大支撑力时,所述升降动力系统上可以只安装一个液压升降机构;当风机重量较大、升降动力系统需要为风机安装平台提供更大的支撑力时,所述升降动力系统上应当安装两个或以上的层叠设置的液压升降机构,为升降动力系统提供更大的动力,使得升降动力系统能够更加稳定地运上升、下降或者暂停。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与其他交通工具相连的移动控制机构,所述移动控制机构与可移动支架底盘通过一设置在可移动支架底盘上的连接支座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控制机构一端绕所述连接支座左右转动,其另一端与其他移动车辆连接。通过移动控制机构能够使得其他交通工具如,工程车辆或者普通车辆对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进行拖行,使其能够更加快速地移动,提高隧道实体通风试验的效率。同时,移动控制机构转动连接在可移动支架底盘的连接支座上能够使得可移动支架底盘移动过程更加稳定。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可升降的可控支撑装置,所述可控支撑装置与可移动支架底盘相连接。可控支撑装置能够为可移动支架底盘提供支撑力,使得可移动支架底盘稳定停留在某一隧道实体通风试验中风机所测试需要的位置,避免可移动支架底盘滑动。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风机定位调整装置和/或支架;所述风机定位调整装置和/ 或支架安装在风机安装平台上。风机定位调整装置和/或支架能够将风机固定在风机安装平台上的某一位置,保证风机位置的准确性。
[001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隧道实体试验场,包括如前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以及风机;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的风机安装平台上,风机朝向与可移动支架底盘移动方向平行。所述隧道实体试验场能够使得隧道实体通风试验得以开展,以便于在隧道实体中模拟风机的位置、高度变化,并研究其对于隧道通风、节能等的影响。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风机定位调整装置和/或支架;所述风机定位调整装置和/ 或支架安装在风机安装平台上;所述风机通过风机定位调整装置和/或支架定位安装在风机安装平台上。风机定位调整装置和/或支架能够使得风机固定安装在风机安装平台的固定位置,使风机朝向与可移动支架底盘的移动方向相同。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能够帮助隧道实体通风试验的有效开展,以便于在隧道实体中模拟不同的风机位置、高度变化等对于隧道通风、节能等的影响,为隧道通风研究提供条件。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侧视图。
[0018]其中,图1与图2中的附图标记分别为:1、可移动支架底盘;2、升降动力系统;3、风机安装平台;4、定向移动车轮;5、控制箱;6、液压升降机构;7、移动控制机构;8、可控支撑装置;9、风机定位调整装置;10、支架;11、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技术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以下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包括可移动支架底盘1、升降动力系统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包括可移动支架底盘、升降动力系统、风机安装平台,所述升降动力系统安装在可移动支架底盘上方,所述风机安装平台安装在升降动力系统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安装平台用于安装风机并使风机具有一固定朝向,所述可移动支架底盘移动方向与风机朝向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支架底盘为轮式底盘,其下方安装两排平行布置且有定向移动车轮,为升降动力系统与风机安装平台提供支撑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支架底盘上安装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升降动力系统控制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至少设置控制开关、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以及第三控制按钮,所述第一控制按钮、第二控制按钮以及第三控制按钮分别控制升降动力系统上升、下降以及暂停。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动力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液压升降机构,所述至少两个液压升降机构层叠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隧道通风试验用地面风机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其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辰晨张彦龙田卿燕李清周凯刘浩靳红涛林海山魏文胜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交科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