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动力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88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形动力电芯。该方形动力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绝缘膜,绝缘膜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及与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均相连的第四区,第二区包覆在第一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表面上,第一区和第三区层叠在第二侧面上,且第一区和第三区熔接;第四区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层叠区、第二层叠区、第三层叠区、第四层叠区及第五层叠区,第一层叠区、第二层叠区、第三层叠区、第四层叠区及第五层叠区均层叠在底面上,且第一层叠区、第二层叠区、第三层叠区、第四层叠区及第五层叠区熔接。上述方形动力电芯的安全性较高。上述方形动力电芯的安全性较高。上述方形动力电芯的安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方形动力电芯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方形动力电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升温,新能源电动汽车凭借节能、绿色环保等优势备受关注,并且已经逐步进入市场。保证锂电池的电池安全及质量是研发方形铝壳电池的重要一环。方形铝壳电池的绝缘主要是通过在铝壳外包覆蓝膜实现的,但传统的包膜方式的电池外壳重叠处蓝膜间存在空隙,水分可由此进入,导致电池外侧爬电距离缩短,电池绝缘不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方形动力电芯。
[0004]一种方形动力电芯,包括:
[0005]电芯本体,具有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表面、第二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侧面均连接的底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
[0006]绝缘膜,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及与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和所述第三区均相连的第四区,所述第二区包覆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三区层叠在所述第二侧面上,且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三区熔接;
[0007]所述第四区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层叠区、第二层叠区、第三层叠区、第四层叠区及第五层叠区,所述第一层叠区、所述第二层叠区、所述第三层叠区、所述第四层叠区及所述第五层叠区均层叠在所述底面上,且所述第一层叠区、所述第二层叠区、所述第三层叠区、所述第四层叠区及所述第五层叠区熔接。
[0008]上述方形动力电芯的第二区包覆在第一表面、第一侧面和第二表面上,第一区和第三区层叠在第二侧面上,且第一区和第三区熔接;第四区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层叠区、第二层叠区、第三层叠区、第四层叠区及第五层叠区,第一层叠区、第二层叠区、第三层叠区、第四层叠区及第五层叠区均层叠在底面上,且第一层叠区、第二层叠区、第三层叠区、第四层叠区及第五层叠区熔接,能够防止环境中的水分进入绝缘膜和电芯本体之间,有效解决了电池绝缘不良的问题,提高方形动力电芯的安全性。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依次层叠,所述第一区位于所述第二区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三层叠区、所述第二层叠区及所述第四层叠区依次层叠,所述第三层叠区位于所述第二层叠区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层叠区、所述第五层叠区、所述第二层叠区及所述第四层叠区依次层叠,所述第一层叠区位于所述第五层叠区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熔接的区域为第一熔接区,所述
第一熔接区呈条形,所述第一层叠区、所述第二层叠区、所述第三层叠区、所述第四层叠区及所述第五层叠区熔接的区域为第二熔接区,所述第二熔接区呈条形,所述第一熔接区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熔接区的延伸方向垂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熔接区的长度与所述第二侧面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熔接区的长度与所述底面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熔接区与所述第二熔接区相连。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熔接区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宽度的比为0.1:1~1:1,所述第二熔接区的宽度与所述底面的宽度的比为0.1:1~1:1。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层叠区与所述第一区相连,所述第二层叠区、所述第三层叠区及所述第四层叠区均与所述第二区相连,所述第五层叠区与所述第三区相连。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膜包括绝缘层和层叠在所述绝缘层上的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的面积小于所述绝缘层的面积,其中,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三区及所述第四区均分布在所述绝缘层上。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层覆盖在所述第二区、部分所述第一区、部分所述第三区及部分所述第四区上。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的所述粘结层呈条形,并靠近所述第二区设置,所述第三区的所述粘结层呈条形,并靠近所述第二区设置,所述第四区的所述粘结层呈条形,并靠近所述第二区设置,所述第一区的所述粘结层、所述第三区的所述粘结层及所述第四区的所述粘结层共同围设在所述第二区的边缘。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的所述粘结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宽度的比为0.01:1~0.45:1,所述第三区的所述粘结层的宽度与所述第二侧面的宽度的比为0.01:1~0.45:1,所述第四区的所述粘结层的宽度与所述底面的宽度的比为0.01:1~0.45:1。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方形动力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的方形动力电芯的电芯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的方形动力电芯的绝缘膜的展开图;
[0021]图4为图1所示的方形动力电芯的侧面图;
[0022]图5为图1所示的方形动力电芯的底面图;
[0023]图6为图3所示的绝缘膜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图3所示的绝缘膜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8]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方形动力电芯10,能够为电动汽车提供能源。具体地,方形动力电芯10包括电芯本体100和绝缘膜200。
[0029]请参阅图2,电芯本体100具有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110、第一侧面120、第二表面130、第二侧面140,以及与第一表面110、第一侧面120、第二表面130、第二侧面140均连接的底面150,其中,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30相对设置,第一侧面120和第二侧面140相对设置。进一步地,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30平行设置,第一侧面120和第二侧面140平行设置。
[0030]请参阅图3,绝缘膜200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区210、第二区220、第三区230及与第一区210、第二区220和第三区230均相连的第四区240,第二区220包覆在第一表面110、第一侧面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形动力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本体,具有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表面、第一侧面、第二表面、第二侧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侧面均连接的底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对设置;绝缘膜,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及与所述第一区、所述第二区和所述第三区均相连的第四区,所述第二区包覆在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三区层叠在所述第二侧面上,且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三区熔接;所述第四区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层叠区、第二层叠区、第三层叠区、第四层叠区及第五层叠区,所述第一层叠区、所述第二层叠区、所述第三层叠区、所述第四层叠区及所述第五层叠区均层叠在所述底面上,且所述第一层叠区、所述第二层叠区、所述第三层叠区、所述第四层叠区及所述第五层叠区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动力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依次层叠,所述第一区位于所述第二区靠近所述第二侧面的一侧,所述第三层叠区、所述第二层叠区及所述第四层叠区依次层叠,所述第三层叠区位于所述第二层叠区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所述第一层叠区、所述第五层叠区、所述第二层叠区及所述第四层叠区依次层叠,所述第一层叠区位于所述第五层叠区靠近所述底面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形动力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熔接的区域为第一熔接区,所述第一熔接区呈条形,所述第一层叠区、所述第二层叠区、所述第三层叠区、所述第四层叠区及所述第五层叠区熔接的区域为第二熔接区,所述第二熔接区呈条形,所述第一熔接区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熔接区的延伸方向垂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形动力电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仪娜陈栋许静谭健张耀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