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激光二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464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二极管,其包括管座、管帽、透镜、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管帽竖直固定于管座,管帽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透镜固定安装于安装孔内,调节块竖直固定于管座且位于密闭腔室内,调节块的右侧具有一竖向端面,激光器芯片贴设于竖向端面,第一发光面位于透镜的正下方,第一斜垫与管座的上端粘接,且背光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位于第二发光面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激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芯片的第二发光面与背光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之间的间距和角度可调,以缩短光束传输的路径并使得发出的光束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均能够入射至光敏面,从而极大提升了背光监测的效果。测的效果。测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激光二极管


[0001]本技术涉及半导体
,具体地为一种激光二极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光电技术也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出现的激光技术,不仅应用于家电及电视信号传播,还可应用于焊接领域。而激光二极管是激光技术发展过程中一种产品,其包括单异质结、双异质结和量子肼激光二极管。
[0003]激光二极管一般包括有管座、管帽、激光器芯片、背光光电二极管以及透镜等,其中,激光器芯片和背光光电二极管设置在管座和管帽围设成的腔体内,背光光电二极管用于监测激光器芯片的光束。
[0004]然而,现有的背光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与激光器芯片的发光面之间在竖直方向具有一定的倾角,激光器芯片的发光面发出的光束只能部分传输至背光光电二极管,背光监控效果较差;此外,在激光二极管的封装过程中,常采用金锡共晶或胶水粘接的方式进行固定,易导致激光二极管的封装气密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二极管,以解决上述提及的背光光电二极管的背光监控效果差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激光二极管,包括:
[0007]管座、管帽、透镜、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
[0008]所述管帽竖直固定于所述管座的上端,所述管帽的内部为空并与所述管座形成一密闭腔室,所述管帽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透镜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
[0009]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块和激光器芯片,所述调节块竖直固定于所述管座的上端且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所述调节块的一侧具有一竖向端面,所述激光器芯片贴设于所述竖向端面,且所述激光器芯片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光面和第二发光面,所述第一发光面位于所述透镜的正下方;
[0010]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粘贴设置的第一斜垫、多个增高垫、第二斜垫和背光光电二极管,所述第一斜垫与所述管座的上端粘接,且所述背光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位于所述第二发光面的正下方。
[001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激光二极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更换第一斜垫和第二斜垫,增加或减少增高垫的数量,以间接调整背光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与激光器芯片之间的传输距离和相对角度,从而缩短由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束的传输路径,并使得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束能够大部分入射至背光光电二极管,使得背光监控的效果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00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激光二极管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0014]图2是A区域一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0015]图3是管座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17]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激光二极管包括管座1、管帽2、透镜3、第一调节组件4和第二调节组件5;
[0018]管帽2竖直固定于管座1的上端,管帽2的内部为空并与管座1形成一密闭腔室21,管帽2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透镜3固定安装于安装孔内;
[0019]第一调节组件4包括调节块41和激光器芯片42,调节块41竖直固定于管座1的上端且位于密闭腔室21内,调节块41的右侧具有一竖向端面,激光器芯片42贴设于竖向端面,且激光器芯片42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光面和第二发光面,第一发光面位于透镜3的正下方;
[0020]第二调节组件5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粘贴设置的第一斜垫51、多个增高垫52、第二斜垫53和背光光电二极管54,第一斜垫51与管座1的上端粘接,且背光光电二极管54的光敏面位于第二发光面的正下方。
[002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节组件5的作用在于调节背光光电二极管54的光敏面与第二发光面之间的距离和相对倾斜角度,以缩短由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束的传输路径,并使得第二发光面发出的光束能够入射至背光光电二极管54,从而提升背光监控的效果;第一发光面发出的光束则经透镜3汇聚后传输至适配器等传输器件。
[0022]优选地,管座1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散热槽11,以将激光器芯片4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并耗散。
[0023]优选地,管座1的上端形成有一挡块12,挡块12呈环状,管座1的上端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环绕管座1分布,凹槽13与挡块12同轴设置,且凹槽13位于挡块12的外侧,凹槽13的底部开设有环形焊槽131,凹槽13远离挡块12的一侧呈弧形面。
[0024]优选地,管帽2的下端形成有与凹槽13相适配的弧形部21,弧形部2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焊条,焊条与环形焊槽131相适配。
[0025]需要说明的是,管帽2与管座1之间用以相互配合的环形焊槽131和弧形部21,旨在促进两者焊接时熔融状态下焊条的流动,使焊条熔融下的液体能够均匀填满管帽2与管座1之间的缝隙,以提高管帽2与管座1之间的焊接气密性,从而提高激光二极管性能可靠性。
[0026]安装时,可首先将管帽2的弧形部21置于凹槽13内,并使得弧形部21抵接挡块12的外侧,而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管帽2与管座1固定连接,挡块12起到限制和阻隔的作用,以提
高管帽2与管座1所形成的密闭腔室的气密性。
[0027]优选地,管帽2的上端形成有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3,第一支撑部22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套环(图中未示出),第二支撑部23的内侧形成有第二套环(图中未示出),透镜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嵌设于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以在第一支撑部22和第二支撑部23的作用下分别对透镜3的上端和下端进行有效固定支撑。
[0028]优选地,管座1的上端形成有限位环14,调节块41的下端开设有与限位环14相匹配的限位槽411。
[0029]优选地,管座1的上端开设有安装槽15,安装槽15与限位环14同轴设置,第一斜垫51粘接固定于安装槽15内。
[0030]优选地,第一斜垫51与安装槽15相适配,第一斜垫51的左端高度高于其右端,每一增高垫52的厚度均相等,第二斜垫53的左端高度高于其右端,且第一斜垫51和第二斜垫52的倾斜角度相异。
[0031]需要说明的是,限位环14和安装槽15的设置,目的在于调节激光器芯片42的第二发光面与背光光电二极管54的相对角度,以使得背光光电二极管54更好地对激光器芯片42进行监控,具体地讲,安装时,首先将调节块41下端的限位槽411落入限位环14内,并将第二调节组件5置于安装槽15内,通过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激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座、管帽、透镜、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管帽竖直固定于所述管座的上端,所述管帽的内部为空并与所述管座形成一密闭腔室,所述管帽的上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透镜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调节块和激光器芯片,所述调节块竖直固定于所述管座的上端且位于所述密闭腔室内,所述调节块的一侧具有一竖向端面,所述激光器芯片贴设于所述竖向端面,且所述激光器芯片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第一发光面和第二发光面,所述第一发光面位于所述透镜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粘贴设置的第一斜垫、多个增高垫、第二斜垫和背光光电二极管,所述第一斜垫与所述管座的上端粘接,且所述背光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位于所述第二发光面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的下端开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散热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座的上端形成有一挡块,所述挡块呈环状,所述管座的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环绕所述管座分布,所述凹槽与所述挡块同轴设置,且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挡块的外侧,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环形焊槽,所述凹槽远离所述挡块的一侧呈弧形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亮杨明罗浩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冠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