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患者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633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38
一种肿瘤患者引流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引流装置在引流液过多时无法自动提醒医护人员的问题;包括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矩形壳,矩形壳内设有可上下滑动且L形的承载板,承载板下端经弹簧与矩形壳下侧壁连接,承载板上拆卸连接有引流瓶,引流瓶上端拆卸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引流管,引流管的自由端设有上下方向的引流针,矩形壳内铰接有位于承载板下方且左右方向的击杆,矩形壳下侧壁上设有铃铛,击杆下端设有上下轴向且可与铃铛接触的击柱,承载板右端经开口朝下的第一U形板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可与击杆左端接触的压杆,压杆上端经压簧与第一U形板连接;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肿瘤患者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肿瘤内科器械
,特别是一种肿瘤患者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肿瘤患者在后期很容易产生腹腔等部位的积水,肿瘤内科在进行肿瘤止水引流操作时,通常是将引流管一头连接穿刺针头,将穿刺针头插入患者体内,引流管的一头接入引流瓶中,以此让患者体内的积液排出体外。
[0003]引流瓶中的液体过多时容易回流进患者体内,可能会导致患者逆行感染,因此,现有的引流装置需要医护人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观测一次引流量,无法实现引流瓶中的液体过多时自动提醒,占用医护人力的同时增加了患者逆行感染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肿瘤患者引流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引流装置在引流液过多时无法自动提醒医护人员的问题。
[000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矩形壳,矩形壳内设有可上下滑动且L形的承载板,承载板下端经弹簧与矩形壳下侧壁连接,承载板上拆卸连接有引流瓶,引流瓶上端拆卸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引流管,引流管的自由端设有上下方向的引流针,矩形壳内铰接有位于承载板下方且左右方向的击杆,矩形壳下侧壁上设有铃铛,击杆下端设有上下轴向且可与铃铛接触的击柱,承载板右端经开口朝下的第一U形板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可与击杆左端接触的压杆,压杆上端经压簧与第一U形板连接。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矩形壳、引流管、引流针、弹簧、压杆、击杆等,可以在引流瓶中的积液过多时自动提醒医护人员,无需医护人员时刻关注引流量,节省了医护人力,避免了患者因积液回流造成逆行感染,设有的滑槽和滑块,可以使承载板在矩形壳内只能上下滑动,设有的第二U形板和挂板,可以使引流瓶与承载板拆卸连接,设有的拉簧,可以便于击杆复位,设有的盖板和卡扣,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对引流管进行限位整理,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的轴测图。
[0008]图2是本技术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0009]图3是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图。
[0010]图4是本技术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0011]图5是本技术图4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矩形壳1,矩形壳1内设有可上下滑动且L形的承载板2,承载板2下端经弹簧3与矩形壳1下侧壁连接,承载板2上拆卸连接有引流瓶4,引流瓶4上端拆卸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引流管5,引流管5的自由端设有上下方向的引流针6,矩形壳1内铰接有位于承载板2下方且左右方向的击杆7,矩形壳1下侧壁上设有铃铛8,击杆7下端设有上下轴向且可与铃铛8接触的击柱9,承载板2右端经开口朝下的第一U形板10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可与击杆7左端接触的压杆11,压杆11上端经压簧12与第一U形板10连接。
[0014]为了使承载板2在矩形壳1内只能上下滑动,所述的矩形壳1前后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滑槽13,承载板2前后两端分别设有上下方向且可在其对应侧滑槽13内滑动的滑块14。
[0015]为了使引流瓶4与承载板2拆卸连接,所述的承载板2上设有开口朝右的第二U形板15,引流瓶4右端设有倒L形且可插入第二U形板15内的挂板16。
[0016]为了便于击杆7复位,所述的击杆7右侧的下端经拉簧17与矩形壳1下侧壁连接。
[0017]为了便于操作,所述的引流管5上侧设有阀门18。
[0018]为了便于收纳整理引流管5,所述的矩形壳1上端设有位于承载板2右方的盖板19,盖板19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卡扣20。
[0019]为了便于移动矩形壳1,所述的矩形壳1左右两端分别设有把手21。
[0020]本技术在使用时,使患者躺于病床上,通过把手21将矩形壳1移动至病房内,将矩形壳1放置在病床下方的地面上,将引流针6插入患者体内,固定于患者身上,打开阀门18,患者体内的积液经引流管5流入引流瓶4中,由于重量的增加,引流瓶4在矩形壳1内向下滑动;
[0021]引流瓶4带动滑块14在滑槽13内向下滑动,同时,引流瓶4带动承载板2在矩形壳1内向下滑动,同时向下压缩弹簧3,承载板2经第一U形板10带动压杆11向下移动,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后,压杆11下端面与击杆7上端面接触并向下挤压击杆7左端,击杆7左端向下摆动,击杆7右端带动击柱9向上摆动,同时向上拉伸拉簧17,压杆11右端向上摆动,向上压缩压簧12并与第一U形板10接触,第一U形板10对压杆11进行限位,引流瓶中的积液继续增加,压杆11继续向下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压杆11与击杆7脱离接触,击杆7右端受到拉簧17向下的弹力迅速向下摆动,带动击柱9向下摆动,回到初始位置,叩击铃铛8,发出警报提醒医护人员;
[0022]医护人员将阀门18关闭,将引流管5从引流瓶4上拔下,将挂板16从第二U形板15内抽出,解除对引流瓶4的固定,将引流瓶4从承载板2上拿下,由于受到弹簧3向上的弹力,承载板2带动压杆11向上移动,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压杆11上端面与击杆7下端面接触,压杆11右端向下摆动,向下拉伸压簧12,压杆11右端向下摆动90
°
时,解除限位,此时压杆11上端面与击杆7左端面接触,压杆11继续向上移动,移动一段距离后压杆11与击杆7脱离接触,受到压簧12的弹力,压杆11复位到初始状态,同时受到弹簧3的弹力,承载板2回到初始位置;
[0023]医护人员将积液从引流瓶4内倒出,重新将挂板16插入第二U形板15内,实现对引流瓶4的限位,将引流管5重新固定在引流瓶4内,打开阀门18,继续对患者进行引流。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矩形壳、引流管、引流针、弹簧、压杆、击杆等,可以在引流瓶中的积液过多时自动提醒医护人员,无需医护人员时刻关注引流量,节省了医护人力,避免了患者因积液回流造成逆行感染,设有的滑槽和滑块,可以使承载板在矩形壳内只能上下滑动,设有的第二U形板和挂板,可以使引流瓶与承载板拆卸连接,设有的拉簧,可以便于击杆复位,设有的盖板和卡扣,可以便于医护人员对引流管进行限位整理,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肿瘤患者引流装置,包括左右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矩形壳(1),其特征在于,矩形壳(1)内设有可上下滑动且L形的承载板(2),承载板(2)下端经弹簧(3)与矩形壳(1)下侧壁连接,承载板(2)上拆卸连接有引流瓶(4),引流瓶(4)上端拆卸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引流管(5),引流管(5)的自由端设有上下方向的引流针(6),矩形壳(1)内铰接有位于承载板(2)下方且左右方向的击杆(7),矩形壳(1)下侧壁上设有铃铛(8),击杆(7)下端设有上下轴向且可与铃铛(8)接触的击柱(9),承载板(2)右端经开口朝下的第一U形板(10)转动连接有左右方向且可与击杆(7)左端接触的压杆(11),压杆(11)上端经压簧(12)与第一U形板(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肿瘤患者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壳(1)前后两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上下方向的滑槽(13),承载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艳谷见法王洪科冯应勤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