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挂式窗帘架。一种双挂式窗帘支架组,包括左固定支架(50)及右固定支架(60),该左、右固定支架(50)、(60)分别具有第一枢接孔(51)、(61)及第二枢接孔(52)、(62),并于上方形成具有螺孔(531)、(631)的固定片(53)、(63),其特征在于:该左固定支架(50)的第一枢接孔(51)与第二枢接孔(52)为上、下相对设置,使二者中心位置位于同一纵向轴线上,该右固定支架(60)的第一枢接孔(61)与第二枢接孔(62)为上、下相对设置,使二者中心位置位于同一纵向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窗帘架占空间及美观装饰性不佳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挂式窗帘架,尤指一种可用于组设二组窗帘杆,藉以构成具有双层帘布窗帘结构的窗帘支架。
技术介绍
现今市面上所见及的窗帘结构主要是装设于居家门窗等地点,用以达到遮蔽阳光及装饰等功能,且一般窗帘概利用左、右固定支架组设单一窗帘杆,再利用该窗帘杆组接可活动卷收及张放的帘布,藉以构成单层帘布样式的窗帘结构。惟该窗帘所具有的单一帘布,并无法呈现出多层次变化的视觉效果,故亦有窗帘业者研发设计出可同时组设二组窗帘杆的窗帘支架组,可用以组构成具有双层帘布的窗帘结构,提供一更为美观多样化的装饰功能。请参阅图1所示,公知窗帘支架组主要包括有一左固定支架10及一右固定支架20,该左、右固定支架10、20分别具有朝前端延伸的第一定位部11、21,以及朝下端延伸的第二定位部12、22,该第一定位部11、21及第二定位部12、22上分别形成可供窗帘杆组设其中的第一枢接孔111、211及第二枢接孔121、221,并分别于左、右固定支架10、20上方形成具有螺孔131、231的固定片13、23。请依前揭图式并配合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该左、右固定支架10、20可利用螺丝配合固定片13、23上的螺孔131、231分别固设于壁面二侧,再将具有帘布31、41的二窗帘杆30、40分别组设于左、右固定支架10、20之间,其中,一窗帘杆30二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枢接孔111、211中,另一窗帘杆40二端则分别设置于第二枢接孔121、221中,藉此,即完成具有双层帘布31、41的双挂式窗帘组装作业。惟前述公知窗帘支架组实际应用于双挂式窗帘时,由于该左、右固定支架10、20皆具有突出于前端的第一定位部11、21设计,令左、右固定支架10、20的第一枢接孔111、211相对位于第二枢接孔121、221上方偏向前端外侧位置。因此,如图3所示,即造成左、右固定支架10、20整体宽度(A)加大,令窗帘杆30组设其上后距离壁面的距离相对较为突出,故该公知窗帘支架组具有占空间,以及无法达到较佳美观装饰性要求等问题,仍有必需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挂式窗帘支架组」,以有效解决前述公知窗帘支架组具有占空间及美观装饰性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运用的技术手段为一种双挂式窗帘支架组,包括一左固定支架50及一右固定支架60,该左、右固定支架50、60分别具有第一枢接孔51、61及第二枢接孔52、62,并于上方形成具有螺孔531、631的固定片53、63,其特征在于该左固定支架50的第一枢接孔51与第二枢接孔52为上、下相对设置,使二者中心位置位于同一纵向轴线上,该右固定支架60的第一枢接孔61与第二枢接孔62为上、下相对设置,使二者中心位置位于同一纵向轴线上。其特征在于该左、右固定支架50、60的固定片53、63包括位于其正上端的第一固定片53a、63a,以及位于其侧端偏上方的第二固定片53b、63b。藉前述双挂式窗帘支架组结构设计,本技术可达到如下所述的有益效果1、不占空间利用该左、右固定支架第一、第二枢接孔分别为上、下相对设置而位于同一纵向轴线的设计,可令该左、右固定支架的整体宽度相对缩减,使二窗帘杆组设其上皆可更为接近壁面,达到不占空间的功效。2、装饰效果佳由于当二窗帘杆组设于该左、右固定支架后可更为贴近壁面,故该窗帘杆不会有较突出的视觉观感,使其完成双挂式窗帘的组装作业后,可使窗帘整体外观更为美观。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窗帘支架组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公知窗帘支架组的使用状态前侧示意图。图3为公知窗帘支架组的使用状态侧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双挂式窗帘支架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双挂式窗帘支架组的使用状态前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双挂式窗帘支架组的使用状态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双挂式窗帘支架组主要包括有一左固定支架50及一右固定支架60,该左、右固定支架50、60概为长形片状体,其上分别形成可供窗帘杆组设其中的第一枢接孔51、61及第二枢接孔52、62,其中,该左固定支架50的第一枢接孔51与第二枢接孔52为上、下相对设置,令其第一、第二枢接孔51、52的中心位置可位于同一纵向轴线(α)上,该右固定支架60的第一枢接孔61与第二枢接孔62亦为上、下相对设置,令其第一、第二枢接孔61、62的中心位置同样可位于同一纵向轴线(β)上,另左、右固定支架50、60上方形成固定片53、63,该固定片53、63上设有螺孔531、631。又,前述左、右固定支架50、60的固定片53、63可包括位于左、右固定支架50、60正上端的第一固定片53a、63a,以及位于左、右固定支架50、60侧端偏上方的第二固定片53b、63b。藉此,该左、右固定支架50、60可利用第一固定片53a、63a固定于天花板上,或利用第二固定片53b、63b固定于墙面上,使该左、右固定支架50、60的固定方式具有更多的选择性。请依前揭图式并配合参阅图5及图6所示,前述左、右固定支架50、60可利用螺丝配合固定片53、63上的螺孔531、631分别固设于壁面二侧,再将具有帘布71、81的二窗帘杆70、80分别组设于左、右固定支架50、60之间,且二窗帘杆70、80的帘布71、81位置相互错开,其中,一窗帘杆70二端分别设置于第一枢接孔51、61中,另一窗帘杆80二端则分别设置于第二枢接孔52、62中,藉此,即完成具有双层帘布71、81的双挂式窗帘组装作业。本技术双挂式窗帘支架组的主要特点在于由于该左、右固定支架50、60的第一枢接孔51、61与第二枢接孔52、62分别为上、下相对设置而位于同一纵向轴线(α)、(β)上,故相较于前述如图3所示公知窗帘支架组的左、右固定支架10、20整体宽度(A),本技术双挂式窗帘支架组左、右固定支架50、60的整体宽度(B),明显可配合第一枢接孔51、61与第二枢接孔52、62位置而大幅缩减,使二窗帘杆70、80组设其上后可更为接近壁面。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技术双挂式窗帘支架组可藉左、右固定支架50、60第一枢接孔51、61与第二枢接孔52、62的纵向配置设计,以相对缩减其整体宽度,进而达到不占空间及具有美观装饰性等极佳功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挂式窗帘支架组,包括一左固定支架(50)及一右固定支架(60),该左、右固定支架(50)、(60)分别具有第一枢接孔(51)、(61)及第二枢接孔(52)、(62),并于上方形成具有螺孔(531)、(631)的固定片(53)、(63),其特征在于:该左固定支架(50)的第一枢接孔(51)与第二枢接孔(52)为上、下相对设置,使二者中心位置位于同一纵向轴线上,该右固定支架(60)的第一枢接孔(61)与第二枢接孔(62)为上、下相对设置,使二者中心位置位于同一纵向轴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挂式窗帘支架组,包括一左固定支架(50)及一右固定支架(60),该左、右固定支架(50)、(60)分别具有第一枢接孔(51)、(61)及第二枢接孔(52)、(62),并于上方形成具有螺孔(531)、(631)的固定片(53)、(63),其特征在于该左固定支架(50)的第一枢接孔(51)与第二枢接孔(52)为上、下相对设置,使二者中心位置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铭,
申请(专利权)人:郑立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