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盐城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水平排水体系的排泥场扩容及围堰增稳方法形成的自平衡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280623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水平排水体系的排泥场扩容及围堰增稳方法形成的自平衡结构,主要包括若干排水结构以及若干加密排水结构,若干排水结构由下至上埋设在土体中形成围堰,两组围堰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淤泥的空间,排水结构的一端伸进淤泥内,若干加密排水结构由下至上埋设在淤泥内,加密排水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侧伸进淤泥内的排水结构的一端连接,每层排水结构与加密排水结构形成排水体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实现对排泥场的扩容,而且能够通过分层真空固结的方式实现排泥场的快速复垦。空固结的方式实现排泥场的快速复垦。空固结的方式实现排泥场的快速复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平排水体系的排泥场扩容及围堰增稳方法形成的自平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水平排水体系的排泥场扩容及围堰增稳方法形成的自平衡结构,属于疏浚超软土


技术介绍

[0002]针对河湖清淤以及港口、航道的建设等产生的大规模高含水率疏浚泥,我国经常采用大面积排泥场存储的方式处置,这将不可避免地使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实际工程中常临时征用农田,修筑围堰,作为存放废弃疏浚泥的排泥场,在排泥场中的疏浚淤泥自然干化后,再将排泥场归还当地复垦,然而高含水率疏浚泥在排泥场内长时间不能够自然干化(如果采用自然干化一般需要3-5年才能复垦),需要长时间占用农田,导致工程征地费用增加;因此,提高排泥场存储能力并且尽快将排泥场复垦成为实际工程的迫切需要。
[0003]目前,排泥场扩容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措施:一是对吹填过程中排泥场中的疏浚泥进行快速排水固结处理,即通过在软土中布设竖向和横向排水体,缩短水由土体渗流排出的距离,再结合真空或堆载等方式使土体中的水在负压或超静孔压的作用下流出土体,从而达到固结土体、增加土体强度的目的。目前,竖向排水体常用的材料有砂或碎石桩、砂袋、塑料排水板等,而水平排水体一般采用砂垫层;二是对排泥场围堰进行加固处理,在同等安全性条件下减小围堰的填土体积;在整个征地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减小围堰的占地面积或增加围堰的高度,可以增加排泥场的容积;但即使对排泥场进行扩容以提高储存能力,传统措施在处理疏浚泥时,短期内泥层表面强度微小,无法为复垦时小型农耕机械提供地基承载力,同时疏浚泥经过传统措施处理后,其透气、透水性能差,且不具备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不适合直接作为耕植土使用。
[0004]申请号为200610038968.9,名称为“疏浚淤泥排水固结方法”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淤泥冲填不是采用一次吹填到设计高度,而是分层吹填,且每吹填一层,在其上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利用砂粒的自重沉入淤泥层中,形成砂泥混合物,从而明显提高淤泥的渗透特性”;该专利虽然是分层水平布置砂垫层,但主要是依靠砂的重力让砂混合到淤泥中从而提高渗透性能,泥砂混合物在其自重作用及堆载作用下固结,该法效率依旧较低,且会加大砂的用量,对于砂资源紧缺的地区不适用;申请号为201810626999.9,名称为“填泥免膜真空预压结构及预压方法”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填泥内横向或与横向略微偏移的方向布置排水板,围堰靠泥侧设有与该排水板连通的透水连接体,该透水连接体依次与排水管和真空泵连接,填泥泥面上方设有注水管,真空泵与注水管连接;填泥中的水依次经过排水板、透水连接体、排水管和注水管注入泥面上方,形成隔气的水层”,但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吹填饱和泥、泥上水层的闭气功能,达到免设真空膜的目的,同时排水板横向或与横向略微偏移的方向设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水板弯折问题;因此亟需探索一种排泥场扩容兼顾快速复垦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水平排水体系的排泥场扩容及围堰增稳方法形成的自平衡结构,不仅实现对排泥场的扩容,而且通过分层真空固结的方式实现排泥场的快速复垦。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基于水平排水体系的排泥场扩容及围堰增稳方法形成的自平衡结构,包括若干排水结构以及若干加密排水结构;
[0008]若干排水结构由下至上埋设在土体中形成围堰,两组围堰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淤泥的空间,排水结构的一端伸进淤泥内,若干加密排水结构由下至上埋设在淤泥内,加密排水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侧伸进淤泥内的排水结构的一端连接,每层排水结构与加密排水结构形成排水体系;
[0009]其中一侧围堰内的排水结构的另一端伸出围堰,且若干排水结构伸出的另一端均通过排水管路与真空抽水装置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
[0011]前述的排水结构包括若干第一主排水管路以及若干第一次排水管路,若干第一主排水管路并排布设,相邻两根第一主排水管路之间的距离相同,若干第一次排水管路同样并排布设,相邻两根第一次排水管路之间的距离相同,每根第一次排水管路与每根第一主排水管路垂直交叉形成十字结构,且第一主排水管路与第一次排水管路在十字结构处形成连通;
[0012]第一主排水管路伸出围堰的另一端均通过排水管路与真空抽水装置连通;
[0013]第一主排水管路伸进淤泥的一端与加密排水结构连通;
[0014]相邻第一主排水管路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1m;
[0015]相邻第一次排水管路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1m;
[0016]前述的加密排水结构包括与每个排水结构的第一主排水管路匹配连接的第二主排水管路,相邻第二主排水管路之间布设若干第二次排水管路,每根第二次排水管路均交叉设置一根相同的第二次排水管路,相邻第二次排水管路之间的距离相同;相邻第二次排水管路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0.2m;
[0017]前述的加厚加密排水结构包括至少两层叠加铺设的加密排水结构;
[0018]前述排水结构的一端通过连接件与加密排水结构连接;
[0019]连接件包括连通管,在连通管靠近两个端部的位置分别开设贯通的连接孔,排水结构的一端插设在一个连接孔内,加密排水结构与连接件相邻的一端插设在另一个连接孔内,两个连接孔内同时安装压紧螺钉进行紧固;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选,
[0021]前述的排水结构、加密排水结构以及加厚加密排水结构均采用秸秆绳编织形成。
[0022]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通过排水结构以及加密排水结构形成一组排水体系,若干组排水体系形成“自平衡体系”;
[0024]2、本技术形成的“自平衡体系”在淤泥吹填过程中产生滑动变形,“自平衡体系”对滑动变形产生自抗力,制约体系的破坏;
[0025]3、本技术在进行抽真空处理时,“自平衡体系”可保持稳固性;
[0026]4、本技术在真空固结处理后,最后在淤泥场顶部覆设的加厚加密排水结构和淤泥场内的加密排水结构起到了加筋的作用,复垦时小型农耕机械将形成的自平衡结构作为载体,当自平衡结构顶部受到小型农耕机械的载荷后,加密排水结构变形受到围堰内排水结构的限制,两端产生锚固效应,增加了地基的承载力;
[0027]5、本技术进行分层排水,有效起到排渗作用;
[0028]6、本技术通过围堰内排水结构的设置,可以进行围堰高度稳定增加,有效减小围堰占地面积的同时增加排泥场的容积。
附图说明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0]图1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0031]图2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在抽真空产生变形时的结构侧视图;
[0032]图3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排水结构示意图;
[0033]图4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加密排水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平排水体系的排泥场扩容及围堰增稳方法形成的自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排水结构以及若干加密排水结构;若干排水结构由下至上埋设在土体中形成围堰,两组围堰之间形成用于放置淤泥的空间,排水结构的一端伸进淤泥内,若干加密排水结构由下至上埋设在淤泥内,加密排水结构的两端分别与两侧伸进淤泥内的排水结构的一端连接,每层排水结构与加密排水结构形成排水体系;其中一侧围堰内的排水结构的另一端伸出围堰,且若干排水结构伸出的另一端均通过排水管路与真空抽水装置连通;前述的排水结构包括若干第一主排水管路以及若干第一次排水管路,若干第一主排水管路并排布设,相邻两根第一主排水管路之间的距离相同,若干第一次排水管路同样并排布设,相邻两根第一次排水管路之间的距离相同,每根第一次排水管路与每根第一主排水管路垂直交叉形成十字结构,且第一主排水管路与第一次排水管路在十字结构处形成连通;第一主排水管路伸出围堰的另一端均通过排水管路与真空抽水装置连通;第一主排水管路伸进淤泥的一端与加密排水结构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成春徐桂中吉锋冯旭松高玉峰李明东宋苗苗张丹贺云涛陈少波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