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620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包括主体块,吸盘,吸盘连接块,前挡风玻璃,记录仪卡槽,除雾组件,除雾传动组件,吸水组件以及吸水传动组件,该装置在将行车记录仪固定在前挡风玻璃的同时能够对行车记录仪前侧区域的挡风玻璃进行除雾,该装置使用柔性透明塑料片对玻璃上的凝雾进行擦除,由于塑料片本身的特性使得在清除的过程中能够自适应贴合不同倾斜角度的玻璃,适用车型广,且由于为透明薄片状。在擦除过程中将不会影响行车记录仪的正常拍摄记录,该装置能够最终通过配合的海绵将积累的水珠吸收。终通过配合的海绵将积累的水珠吸收。终通过配合的海绵将积累的水珠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行车记录仪相关
,具体涉及一种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行车记录仪一般固定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由于其固定位置靠近挡风玻璃上缘且贴近前挡风玻璃,当车内外温差较大车窗起雾时,雾水会极大影响行车记录仪的正常拍摄记录,且由于其位置的特殊,车辆上的乘客对其前侧玻璃上的雾水进行擦除时也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该装置解决了行车记录仪前侧挡风玻璃起雾影响拍摄的问题,且能够吸收前挡风板的雾水,放置雾水凝结进一步干扰驾驶员的视野。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块、位于所述主体块内的除雾机构以及位于所述除雾机构下侧的吸水机构,所述主体块内设有开口向左且位于所述除雾机构与所述吸水机构之间的记录仪卡槽;其中,所述除雾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主体块内且开口向左的塑料片腔,所述塑料片腔内滑动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块(10)、位于所述主体块(10)内的除雾机构以及位于所述除雾机构下侧的吸水机构,所述主体块(10)内设有开口向左且位于所述除雾机构与所述吸水机构之间的记录仪卡槽(20);所述除雾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主体块(10)内且开口向左的塑料片腔(12),所述塑料片腔(12)内滑动配合连接设有透明塑料片(15),所述透明塑料片(15)左端面固定连接设有位于所述主体块(10)外侧的透明雾水片(14),所述吸水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记录仪卡槽(20)下侧的且开口向左的摩擦条滑腔(33),所述摩擦条滑腔(33)右端壁固定连接设有摩擦条弹簧(34),所述摩擦条弹簧(34)左端面固定连接设有向左延伸至所述主体块(10)左侧的摩擦条(32),所述摩擦条(32)与所述摩擦条滑腔(33)滑动配合连接,所述摩擦条(32)左端面固定连接设有位于所述主体块(10)左侧的吸水海绵(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块(10)上端面固定连接设有吸盘连接块(71),所述吸盘连接块(71)上端面固定连接设有吸盘(11),所述吸盘(11)通过大气压强固定于前挡风玻璃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片腔(12)在所述主体块(10)内呈L形垂直延伸,所述透明塑料片(15)顺沿着所述塑料片腔(12)同样垂直延伸,所述透明塑料片(15)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良好的透明度,当所述透明塑料片(15)经过行车记录仪前侧时不会影响行车记录仪的拍摄效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塑料片(15)具有良好的弹性以及良好的透明度,当所述透明塑料片(15)经过行车记录仪前侧时不会影响行车记录仪的拍摄效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行车记录仪前挡风玻璃除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雾传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塑料片腔(12)连通的两个除雾摩擦轮腔(41),所述除雾摩擦轮腔(41)分别位于所述塑料片腔(12)上下两侧且以所述塑料片腔(12)为中心上下对称布置,所述塑料片腔(12)前侧设有对称齿轮腔(45),两个所述除雾摩擦轮腔(41)内分别设有向前延伸至所述对称齿轮腔(45)内的除雾摩擦轮轴(43),所述除雾摩擦轮腔(41)内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除雾摩擦轮轴(43)上的除雾摩擦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申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