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用太阳能内遮阴系统,旋转轴(3)将PVT组件(1)固定于支架(2)上,所述旋转轴(3)的端部配有齿轮(5),支架(2)中的链条(7)通过电机(4)控制位移,齿轮(5)旋转打开或闭合PVT组件(1);太阳能光热利用中,冷水通过支架(2)中的冷水进水管(8)进入PVT组件(1)组成的阵列,吸收太阳能辐射热之后进入热水出水管(10),热水存储于保温水箱(19)中,所述支架(2)的介质流道上配置截止阀(11),闸阀(12),手柄蝶阀(13),Y型过滤器(14),温度传感器(15),压力表(16),流量计(17),水泵(20)和止回阀(21),所述保温水箱(19)通过浮球阀(18)控制自来水补水。水箱(19)通过浮球阀(18)控制自来水补水。水箱(19)通过浮球阀(18)控制自来水补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室用太阳能内遮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温室大棚技术,具体为温室用太阳能内遮阴技术。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日光温室遮阴装置功能单一、无法依据室内温湿度灵活控制、难于适时精准调控、温室能量和水分耗散大。日光温室中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技术应用与其遮阴装置多为独立设计、分别运行,导致温室设施的控制系统分散,温室综合运维成本高。现有日光温室通常根据种植作物选择不同遮阴率的网/幕实现遮阴,其内遮阴系统仅由单一的时间、光照强度、温度参数或组合参数模式控制,但无法依据室内温湿度适时控制遮阴面积,从而精准调控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
[0003]我国日光温室年能耗在5.4~847.4MJ/m2之间,每年燃煤供热量约为1499~2998t/ha,因此,光伏发电技术或太阳能集热技术被逐渐应用于日光温室中,产生了多种农光互补应用形式,有效降低了日光温室能耗。其中,光伏温室中应用的不透光晶体硅组件或低透光率薄膜非晶组件常以棋盘式或直线式固定安装于温室南坡采光面使用,光伏系统产生的电能可增加温室额外收入。依据作物种植类型、纬度、季节和温室特征,光伏发电和农业生产能够达到平衡,但用光伏阵列代替现有的温室的玻璃表面会导致温室产生内部阴影,影响种植作物的生长。
[0004]不同类型的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到太阳能通常储存于保温水箱中,通过应用单一或协同策略,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为日光温室供暖。但由于太阳季节性和昼夜循环的负效应,太阳能采暖系统通常附加热泵机组以提高系统供暖保证率,但也因电耗增加了系统运行成本。
[0005]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名称为:一种柔性光伏遮阳蓄电一体化装置及光热利用系统,申请号为:CN20191067099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光伏遮阳蓄电一体化装置及光热利用系统,该系统包括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柔性热管、导热块和集热水管等,该系统在遮阴的同时,实现光热、光电的转化利用。但将PVT板固定于屋面或者屋顶发电产热的同时,也会产生固定的室内阴影会影响室内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名称为:一种温室大棚遮阳网自动收展装置及方法,申请号为:CN20181129299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温室大棚遮阳网自动收展装置及方法,该系统由大棚支撑架、挡板、自动收展机构和遮阳网等组成,该系统根据不同农作物的光照需求实现遮阳网的自动化操作管理,降低了人工操作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作物的产率高等特点。但也存在不足:自动化控制增加了电力成本,仅实现对温室不同光照需求的遮阴,造成太阳能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室用太阳能内遮阴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是温室用太阳能内遮阴系统,包括PVT组件1、支架2、兼做介质流道的旋转轴3、电机4、齿轮5、支架内介质流道6、链条7、冷水进水管8、直流电线铺设通道9、热水出水
管10、截止阀11、闸阀12、手柄蝶阀13、Y型过滤器14、温度传感器15、压力表16、流量计17、浮球阀18、保温水箱19、水泵20、止回阀21、逆变控制一体机22、蓄电池组23、交流负载24、直流负载25,通过兼做介质流道的旋转轴3将PVT组件1固定于支架2上,所述旋转轴3的端部配有齿轮5,支架2中的链条7通过电机4控制位移,齿轮5旋转打开或闭合PVT组件1;太阳能光热利用中,冷水通过支架2中的冷水进水管8进入PVT组件1组成的阵列,吸收太阳能辐射热之后进入热水出水管10,热水存储于保温水箱19中,所述支架2的介质流道上配置截止阀11,闸阀12,手柄蝶阀13,Y型过滤器14,温度传感器15,压力表16,流量计17,水泵20和止回阀21,所述保温水箱19通过浮球阀18控制自来水补水;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中,PVT组件1接逆变控制一体机22,所述逆变控制一体机22一侧接蓄电池组23,直流负载25,另一侧连接交流负载24。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日光温室中因太阳能光伏发电、光热技术应用与其遮阴装置独立设计、分别运行而导致温室设施的控制系统分散,温室综合运维成本高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将依据室内温湿度适时控制PVT组件的开合及不同角度的旋转从而控制遮阴面积,有效减少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量,并使得照射至PVT组件的太阳能辐射发电产热。本系统可灵活满足遮阴需求的同时,将发电产热反哺于温室用能,精准调控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实现日光温室高效高质生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应用的温室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温室边支架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温室中间支架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温室边支架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温室中间支架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应用于温室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本专利技术是温室用太阳能内遮阴系统,如图1~图6所示,包括PVT组件1、支架2、兼做介质流道的旋转轴3、电机4、齿轮5、支架内介质流道6、链条7、冷水进水管8、直流电线铺设通道9、热水出水管10、截止阀11、闸阀12、手柄蝶阀13、Y型过滤器14、温度传感器15、压力表16、流量计17、浮球阀18、保温水箱19、水泵20、止回阀21、逆变控制一体机22、蓄电池组23、交流负载24、直流负载25,通过兼做介质流道的旋转轴3将PVT组件1固定于支架2上,所述旋转轴3的端部配有齿轮5,支架2中的链条7通过电机4控制位移,齿轮5旋转打开或闭合PVT组件1;太阳能光热利用中,冷水通过支架2中的冷水进水管8进入PVT组件1组成的阵列,吸收太阳能辐射热之后进入热水出水管10,热水存储于保温水箱19中,所述支架2的介质流道上配置截止阀11,闸阀12,手柄蝶阀13,Y型过滤器14,温度传感器15,压力表16,流量计17,水泵20和止回阀21,所述保温水箱19通过浮球阀18控制自来水补水;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中,PVT组件1接逆变控制一体机22,所述逆变控制一体机22一侧接蓄电池组23,直流负载25,另一侧连接交流负载24。
[0011]本专利技术利用PVT组件实现温室不同需求的遮阴,同时利用照射至PVT组件的太阳能辐射发电产热,将遮阴主要部件PVT的发电产热反哺于温室用能,既能精准调控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又可以实现日光温室高效高质生产。
[0012]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旋转轴3的两端均配有齿轮5,并安装于支架2内部,链条
7通过电机4控制位移带动齿轮5旋转,打开或闭合PVT组件1。
[0013]如图1~图5所示,位于边侧的支架2由冷水进水管8,链条7安装通道及直流电线铺设通道9组成,且全部沿支架2通长设置。
[0014]如图1~图5所示,位于中侧的支架2由冷水进水管8,热水出水管10,链条7安装腔体及直流电线铺设通道9组成,且全部沿支架2通长设置。
[0015]如图2、图3所示,所述链条7拉动PVT组件1绕兼做介质流道的旋转轴3在0
°
~ 180
°
范围内旋转。
[0016]所述PVT组件1中,光伏电池片使用单晶硅,或者多晶硅,或者非晶硅薄膜电池。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温室用太阳能内遮阴系统,包括PVT组件(1)、支架(2)、兼做介质流道的旋转轴(3)、电机(4)、齿轮(5)、支架内介质流道(6)、链条(7)、冷水进水管(8)、直流电线铺设通道(9)、热水出水管(10)、截止阀(11)、闸阀(12)、手柄蝶阀(13)、Y型过滤器(14)、温度传感器(15)、压力表(16)、流量计(17)、浮球阀(18)、保温水箱(19)、水泵(20)、止回阀(21)、逆变控制一体机(22)、蓄电池组(23)、交流负载(24)、直流负载(25),其特征在于,通过兼做介质流道的旋转轴(3)将PVT组件(1)固定于支架(2)上,所述旋转轴(3)的端部配有齿轮(5),支架(2)中的链条(7)通过电机(4)控制位移,齿轮(5)旋转打开或闭合PVT组件(1);太阳能光热利用中,冷水通过支架(2)中的冷水进水管(8)进入PVT组件(1)组成的阵列,吸收太阳能辐射热之后进入热水出水管(10),热水存储于保温水箱(19)中,所述支架(2)的介质流道上配置截止阀(11),闸阀(12),手柄蝶阀(13),Y型过滤器(14),温度传感器(15),压力表(16),流量计(17),水泵(20)和止回阀(21),所述保温水箱(19)通过浮球阀(18)控制自来水补水;太阳能光伏发电利用中,PVT组件(1)接逆变控制一体机(22),所述逆变控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平,刘孝敏,韩肖星,程达,黄娟娟,郑健,王昱,张学民,张东,任海伟,南军虎,李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