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减振框架单元以及减振框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615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减振框架单元以及减振框架系统,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复合型减振框架单元包括矩形的支撑框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本体的顶角内侧设置具有声学黑洞构造的减振角件,所述支撑框架本体的端面内侧设置具有声学黑洞构造的振板件,所述支撑框架本体的端面设置减振薄膜,与所述支撑框架本体同一端面对应的减振板件、减振薄膜之间设置具有声学黑洞构造的减振柱件。本复合型减振框架单元具有高强度,高刚度,高抗振,高降噪的特性,多个复合型减振框架单元组合作用下,可以形成新的声学黑洞、薄膜振子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减振降噪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减振降噪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建筑框架结构的减振降噪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减振框架单元以及减振框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减振框架单元以及减振框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筑结构的主流形式是采用框架结构,即首先建立起框架结构的建筑骨架,然后再进行其它建筑施工。作为建筑的骨架,框架结构需要支撑整个建筑的重量,同时还要受到外部复杂激励的综合作用,如经常出现的人致激励、地震激励、噪声激励等等,因此,框架结构会在复杂的激励作用下出现疲劳、变形、裂纹等现象。在此基础上,人们对建筑的框架结构进行改进,为了提高框架结构的刚强度指标,采用了钢架结构支撑,提高了框架结构的刚强度。在框架式的钢架结构中,钢架结构是整个建筑的承载部分,受到建筑物自身的重力、自然环境下的环境激励以及复杂的人致激励力等作用。由于钢架结构自身具有良好的刚度、强度、稳定性等性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框架结构的承载力,但是,由于钢架结构自身具有良好的传声传振能力,因此在减振降噪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改善。振动作用的存在,影响到了建筑结构的寿命以及人们生活的舒适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此类结构的减振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减振框架单元,包括矩形的支撑框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本体(1)的顶角内侧设置减振角件(2),所述支撑框架本体(1)的端面内侧设置减振板件(4),所述支撑框架本体(1)的端面设置减振薄膜(7),与所述支撑框架本体(1)同一端面对应的减振板件(4)、减振薄膜(7)之间设置减振柱件;所述减振角件(2)具有黑洞区域,所述减振角件(2)的黑洞区域的内、外表面之间距离从中轴线向外边缘方向呈幂指数形式变大,所述减振角件(2)具有与所述支撑框架本体(1)的端面同平面的三个侧端面,所述减振角件(2)的两相邻侧端面之间为与支撑框架本体(1)结合的豁槽,所述减振角件(2)与所述支撑框架本体(1)之间设有角件减振填充材料(3);所述减振板件(4)具有黑洞区域,所述减振板件(4)的黑洞区域的内、外表面之间距离从中轴线向外边缘方向呈幂指数形式变大;所述减振柱件设于所述减振板件(4)的中轴位置,所述减振柱件包括圆筒形柱件(5),所述圆筒形柱件(5)的内侧设有柱件减振填充材料(6),所述圆筒形柱件(5)内端与所述减振板件(4)连接,所述圆筒形柱件(5)的外端与所述减振薄膜(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减振框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角件(2)的外表面为内凹的球面,所述减振角件(2)的黑洞区域的内表面为内凹的黑洞凹面。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刘中宪王海良吕杨刘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城建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