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永成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610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涉及生态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采集桶、底座,所述采集桶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采集桶包括内桶和倾倒桶,所述内桶的两侧外壁与倾倒桶靠近轴心处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倾倒桶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内桶、漂浮件、下沉件结合,实现了通过浮力和重力变化控制漂浮件与下沉件对内桶顶出的开关,同时将漂浮件表面的碱性颗粒物清洗,去除一开始含有碱性颗粒物的雨水样本,提高了酸雨样本的质量,且安装使用时不需电源即可自动对雨水进行采集、密封保存,避免了受电源影响无法简易安装的问题,提高了酸雨采集器安装的适用性。安装的适用性。安装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酸雨采集器,涉及生态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

技术介绍

[0002]为检测地区大气环境,常常使用酸雨采集器采集雨水进行酸碱度分析。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现有技术中,在开始下雨时,从垂直分布来说,地面层大气颗粒物骤增,而颗粒物偏碱性,会随雨水落入酸雨采集器内,且酸雨采集器顶部也会有颗粒物沉积,影响采集的酸雨样本检测的准确性;
[0004]2、现有技术中,对一些酸雨采集器来说会使用控制电器元件以实现采集雨水,但其安装复杂且受电源限制,在无电源的地区将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要进行结构创新来解决具体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防止地面层碱性颗粒物影响酸雨样本的功能,解决在开始下雨时,从垂直分布来说,地面层大气颗粒物骤增,而颗粒物偏碱性,会随雨水落入酸雨采集器内,且酸雨采集器顶部也会有颗粒物沉积,影响采集的酸雨样本检测的准确性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对一些酸雨采集器来说会使用控制电器元件以实现采集雨水,但其安装复杂且受电源限制,在无电源的地区将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以达到适应多种使用场所的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包括采集桶、底座,所述采集桶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采集桶包括内桶和倾倒桶,所述内桶的两侧外壁与倾倒桶靠近轴心处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倾倒桶的底部与底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08]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桶的内壁与堵塞件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内桶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取液孔,所述倾倒桶的内壁设置有活动槽,所述倾倒桶远离轴心处的外壁底部开设有倾倒孔,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与堵塞件的两侧底部活动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堵塞件包括漂浮件和下沉件,所述漂浮件的外壁与内桶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下沉件的外壁与活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所述下沉件的顶部与漂浮件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漂浮件包括聚乙烯层、氦气和吸水海绵,所述聚乙烯层的内壁设置有氦气,所述聚乙烯层的底部与吸水海绵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桶远离轴心处设置有隔断壁,所述隔断壁的顶部开设有释放孔,所述释放孔的顶部与漂浮件的顶部外壁活动连接,所述释放孔的底部设置有活动槽的顶部,所述隔断壁的轴心处开设有滑槽。
[001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沉件包括连接索、接雨件、连接磁铁和翻转磁铁,所述连接索的顶部与聚乙烯层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索的底部与接雨件靠近轴心处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接雨件的顶部开设有远离轴心处的偏心槽,所述接雨件的底部与连接磁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翻转磁铁的底部与活动槽的底部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接雨件靠近轴心处的一侧顶部与滑槽的内壁活动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槽靠近轴心处的一侧设置有阻隔件,所述阻隔件包括固定块、上曲折层、下曲折层、清扫件和转轴,所述固定块的一侧与隔断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下端与上曲折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曲折层的底部与连接索的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索的外壁底部与下曲折层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上曲折层、下曲折层远离轴心处的一侧插接有转轴的一端外壁,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外壁活动连接有清扫件的一侧。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5]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通过设计精妙,采用内桶、漂浮件、下沉件结合,实现了漂浮件因内部氦气的上浮作用,卡接在内桶顶部,开始下雨时雨水首先对堵塞件顶部露出部分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碱性颗粒物,再在内桶与堵塞件的顶部之间的斜槽内蓄积,蓄积雨水的重力大于漂浮件的浮力时,漂浮件沿内桶内壁下滑打开释放孔,蓄积的雨水将沿倾倒孔流入活动槽内,沿着活动槽掉入接雨件顶部的偏心槽中,防止含有碱性颗粒物的雨水汇入样本,此时下落的雨水将滴落在漂浮件顶部表面,沿表面滑落通过漂浮件与内桶之间的夹缝,汇入漂浮件底部的内桶空腔储存,通过浮力和重力变化将漂浮件表面的碱性颗粒物清洗,同时去除一开始含有碱性颗粒物的雨水样本,提高了酸雨样本的质量。
[0016]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通过采用内桶、漂浮件、下沉件结合,可以实现顶部带有蓄积雨水的接雨件因重力增大,通过连接索拉动漂浮件下移,当接雨件下移至活动槽底部时,接雨件底部的连接磁铁与翻转磁铁因磁吸力吸附连接,因接雨件顶部开设的偏心槽,接雨件重心侧偏发生翻转,将顶部蓄积的雨水通过倾倒孔倒出,漂浮件下移至底部时,因吸水海绵吸收底部内桶新的雨水中力增大,导致堵塞件将始终保持在内桶底部雨水的上表面漂浮,随着底部雨水不断地积累,漂浮件因雨水浮力将向上位移,直到漂浮件回到顶部初始位置,将内桶顶部堵塞保存收集的雨水,不需电源即可自动地对采集的雨水进行密封保存,避免了受电源影响无法简易安装的问题,提高了酸雨采集器安装的适用性。
[0017]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通过采用内桶、漂浮件、下沉件结合,实现了当下沉件通过连接索拉动漂浮件下移的过程中,连接索外壁固定的上曲折层、下曲折层,因连接索的位移发生伸缩,有效阻止隔断壁一侧的雨水泄露至活动槽内流失,在上曲折层、下曲折层伸缩的过程中,通过上曲折层、下曲折层一侧设置的转轴将带动清扫件上下伸缩和顶出、回缩位移,对设置有连接索的开槽处进行堵塞的同时还可有效清理开槽,防止连接索卡紧无法移动。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采集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图;
[0021]图4为下沉件侧翻时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阻隔件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中的B处放大图。
[0024]图中:1、采集桶;2、底座;10、内桶;11、倾倒桶;12、堵塞件;102、取液孔;101、活动槽;112、倾倒孔;121、漂浮件;122、下沉件;a1、聚乙烯层;a2、氦气;a3、吸水海绵;b1、隔断壁;b2、释放孔;b3、滑槽;c1、连接索;c2、接雨件;c3、连接磁铁;c4、翻转磁铁;123、阻隔件;e1、固定块;e2、上曲折层;e3、下曲折层;e4、清扫件;e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包括采集桶1、底座2,采集桶1的底部与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采集桶1包括内桶10和倾倒桶11,内桶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包括采集桶(1)、底座(2),所述采集桶(1)的底部与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桶(1)包括内桶(10)和倾倒桶(11),所述内桶(10)的两侧外壁与倾倒桶(11)靠近轴心处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倾倒桶(11)的底部与底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10)的内壁与堵塞件(12)的外壁活动连接,所述内桶(10)的一侧底部设置有取液孔(102),所述倾倒桶(11)的内壁设置有活动槽(101),所述倾倒桶(11)远离轴心处的外壁底部开设有倾倒孔(112),所述活动槽(101)的内壁与堵塞件(12)的两侧底部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件(12)包括漂浮件(121)和下沉件(122),所述漂浮件(121)的外壁与内桶(10)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下沉件(122)的外壁与活动槽(101)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所述下沉件(122)的顶部与漂浮件(121)的底部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件(121)包括聚乙烯层(a1)、氦气(a2)和吸水海绵(a3),所述聚乙烯层(a1)的内壁设置有氦气(a2),所述聚乙烯层(a1)的底部与吸水海绵(a3)的顶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环境检测用酸雨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桶(10)远离轴心处设置有隔断壁(b1),所述隔断壁(b1)的顶部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马永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