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功能性水性聚氨酯的纳米复合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合成
,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功能性水性聚氨酯的纳米复合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保护膜是一种用于保护商品表面的材料,使各类金属制品、铝材、不锈钢板、玻璃、塑料等商品在制造、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中避免受到污染和划伤,往往是在被保护的材料表面利用相关工艺形成一层涂料膜,可以有效防止暴露在大气环境下的材料或半产品受到污染、腐蚀和损伤,并延长使用寿命。较溶剂型保护膜而言,水性保护膜更具安全性及环保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产品的防护中。但是,现有水性防护涂料存在涂膜强度低和防护性功能单一的缺点。
[0003]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功能性水性聚氨酯的纳米复合保护膜的制备方法,获得的水性聚氨酯的纳米复合保护膜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强度、韧性和附着力,综合性能较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功能性水性聚氨酯的纳米复合保护膜的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功能性水性聚氨酯的纳米复合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聚醚二醇、亲水性扩链剂和醇类扩链剂放入反应釜中,在
‑
0.1~
‑
0.2MPa的条件下加热至110℃脱水1~1.5h后待用;步骤二:将处理后的聚醚二醇和亲水性扩链剂加入带有搅拌器、加热套、通氮气口、加料口的反应器中,然后在氮气氛围和300~600r/min的状态下,加入二异氰酸酯,再升温至80~90℃,恒温反应3~5h,再向反应液加入处理的醇类扩链剂,继续恒温反应2~3h,最后降温至40~50℃,加入丙酮,再加入硅烷偶联剂进行封端反应1h,得封端的聚氨酯;步骤三:将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加入反应釜中,然后加入正硅酸乙酯和γ―(2,3
‑
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300~500r/min搅拌下,滴加0.5mol/L的HCl,保持溶液pH在4.8~5.2之间,25℃温度条件下反应24h得硅溶胶;步骤四:向步骤二的反应液中加入成盐剂,反应10~20min,随后加入步骤三制备的硅溶胶继续反应1
‑
2h,然后在1000~1400r/min高速搅拌下匀速将去离子水加入,加入完毕后,将转速调至300~600r/min,继续乳化1
‑
3h,得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乳液,然后将水性聚氨酯纳米复合乳液升温至40~45℃,在
‑
0.09~
‑
0.12MPa条件下脱去乳液中的丙酮,静置存放在通风橱中,待水和乙醇挥发完成后即可得一种基于功能性水性聚氨酯的纳米复合保护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功能性水性聚氨酯的纳米复合保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聚醚二醇、异氰酸酯、亲水性扩链剂、醇类扩链剂、硅烷偶联剂、丙酮加入的质量比为100:60~80:5~15:3~10:5~15:10~2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民,方华高,段炳新,刘钦东,段盛楠,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