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向供浆孔内循环式接触灌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双向供浆孔内循环式接触灌浆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这种双向供浆孔内循环式接触灌浆系统的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重力坝、拱坝岸坡坝段通常较陡,浇筑完成后由于混凝土冷却收缩使得岸坡坝段与基岩面之间存在缝隙,两者之间的接合面不密实,影响大坝和基岩联合受力,需进行接触灌浆处理。
[0003]接触灌浆有钻孔埋管灌浆法、预埋管灌浆法和直接钻孔灌浆法三种;预埋管灌浆法在岸坡坝段的基岩面上预埋接触灌浆系统,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进行接触灌浆施工;预埋管灌浆法可避免后期与混凝土浇筑的干扰,工程上常采用,但以往的接触灌浆系统采用单向供浆、纯压式灌注,这种灌浆方法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0004]1)单向供浆的灌浆保证率低,且容易导致整体不均匀受灌
[0005]在单向供浆模式下,灌浆管路仅有一个回路;当灌浆管路的某一段发生堵塞时,浆液的流动受阻,不能灌注到堵塞段之后的接触面内,灌浆保证率低;若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供浆孔内循环式接触灌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岸坡坝段上下游两侧、进口布置在低高程的两个进浆主管(1),位于岸坡坝段中部、出口布置在高高程处的两个回浆主管(2);两个所述进浆主管(1)之间在高程方向上平行间隔布置的多个水平进浆管(11),水平进浆管(11)上间隔布置有多个出浆盒(3);所述回浆主管(2)高程方向上平行间隔布置的多个水平回浆管(21);水平进浆管(11)和水平回浆管(21)之间通过出浆盒(3)连接;所述进浆主管(1)内径40mm,进浆主管(1)在高程方向上每隔2m引出水平进浆管(11),水平进浆管(11)内径40mm;所述回浆主管(2)内径40mm;所述水平回浆管(21)与水平进浆管(11)平行布置,间距10cm
‑
20cm;所述出浆盒(3)之间间距2.5m;所述出浆盒(3)包括一端伸入灌浆孔(4)底部、另一端与水平进浆管(11)连接的进浆支管(31),一端伸入灌浆孔(4)孔口、另一端与水平回浆管(21)连接的回浆支管(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供浆孔内循环式接触灌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进浆管(11)通过三通管(5)与进浆支管(31)连接;所述水平回浆管(21)通过三通管(5)与回浆支管(3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供浆孔内循环式接触灌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支管(31)伸入灌浆孔(4)内的部分间隔开有孔(3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供浆孔内循环式接触灌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孔(4)孔径76mm,孔深50
‑
10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供浆孔内循环式接触灌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支管(31)伸入灌浆孔(4),距离灌浆孔(4)孔底10cm;所述回浆支管(32)伸入灌浆孔(4)孔口以下5c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供浆孔内循环式接触灌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支管(31)和回浆支管(32)均穿过钢板(6)并与钢板(6)焊接,钢板(6)位于灌浆孔(4)孔口。7.根据权利要求1
‑
6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华堂,曹去修,谭海,周华,肖碧,江义兰,张志坚,曹艳辉,胡亚子,陈东斌,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