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5478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制酒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红茶发酵不充分、酒精度太低以及保健功效不明显的问题,所述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粱20~40份,红茶10~30份,香醅5~10份,茅台优质酱酒10~20份,稻壳5~10份;所述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备料;S2、浸料;S3、制底糟;S4、加红茶拌和;S5、发酵;S6、浸出;S7、醇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使得酱香型红茶酒既具有酱酒的酒魂,又具有茶的风味和保健功能,既满足酱酒爱好者,又满足了饮茶爱好者,既有利于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又能消炎抗菌、降血脂。降血脂。降血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酒
,尤其涉及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其中最主要的是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茶多酚、生物碱和多糖类。根据医学资料显示,茶多酚具有十分明显的抗氧化、防癌、防三高等作用,因此茶叶具有保健和防治疾病的功能,而红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来的,茶叶经过发酵后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和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等芳香物质,因此,红茶香气扑鼻,由于少了苦涩味,因而味道更香甜、醇厚。有医学实验发现,红茶具有消炎抑菌、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抗衰老、抗辐射、防癌等功效。
[0003]现在国内外已开发了茶汽酒、茶啤酒、绿茶酒、红茶酒等产品,但是上市量不多,品种花色较少,且其酒精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少,保健作用不明显。将红茶和酒有机结合起来的红茶酒研制顺应了我国酒类向“低度、营养、低粮耗、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对于充分利用茶叶资源,提高茶农收入,拓宽白酒产业,丰富茶叶和酒产品的种类,增加了市场花色,满足了消费要求,但由于红茶酒酒精含量较低,不能满足酱香酒爱好者和茶类爱好者的共同需求,同时由于红茶酒中红茶发酵不充分未能完全与白酒融合,降低了红茶酒中红茶的保健功效,基于上述陈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红茶发酵不充分、酒精度太低以及保健功效不明显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
[0005]一种酱香型红茶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粱20~40份,红茶10~30份,香醅5~10份,茅台优质酱酒10~20份,稻壳5~ 10份。
[0006]优选的,所述茅台优质酱酒选用贵州茅台优质酱酒53
°
纯酿原浆,所述红茶选用中国传统功夫茶的红茶碎。
[0007]优选的,高粱20份,红茶15份,香醅7份,茅台优质酱酒10 份,稻壳7份。
[0008]优选的,高粱30份,红茶20份,香醅8份,茅台优质酱酒15 份,稻壳8份。
[0009]优选的,高粱40份,红茶30份,香醅10份,茅台优质酱酒18 份,稻壳10份。
[0010]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1]S1、原料备料:按照重量份的原料:高粱20~40份,红茶10~ 30份,香醅5~10份,茅台优质酱酒10~20份,稻壳5~10份称取各原料,备用;
[0012]S2、浸料:将高粱在65~70℃温度的恒温水中浸泡5小时,将剩余的酒水混合液收集备用;
[0013]S3、制底糟:将步骤S1中浸泡好的高粱经过初蒸、闷梁、复蒸、出甄、摊凉后,用摊凉后高粱重量0.3~0.6%的酒曲与其混合均匀,转入培菌箱培养,得到底糟;
[0014]S4、加红茶拌和:将所述底糟加入至搅拌器中,分多次将步骤 S1称取的红茶加入
至底糟中,要求在10分钟内加完红茶,并且边加边进行翻拌,加完后继续翻拌30分钟后,加入步骤S1称取的香醅选择搅拌30分钟,得到混合糟料,备用;
[0015]S5、发酵:将所述混合糟料与步骤S1称取的稻壳装入发酵罐中密封,将发酵温度控制在20~25℃发酵1个月,粮醅完全发酵好,得到酒醅,备用;
[0016]S6、浸出:将所述酒醅加入步骤1所述的酱香型原浆进行蒸煮,得到酱香型红茶酒半成品,;
[0017]S7、醇化:将所述酱香型红茶酒半成品装入密封罐中,放入窖库自然醇化6个月以上;
[0018]S8、勾调:将所述步骤S7中醇化了6个月以上的酱香型红茶酒半成品开封过滤,调配成酱香型红茶酒,装瓶密封。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所述初蒸用步骤S2收集的酒水混合液作为蒸汽水源。
[0020]优选的,根据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生产工艺,提出一种搅拌器装置,包括搅拌器,所述搅拌器的底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搅拌器的顶部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搅拌套杆,所述搅拌套杆的分为上、下两节,所述搅拌套杆的下节套接在搅拌套杆上节的内环,所述搅拌套杆的下节外环与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卡接,所述搅拌套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搅拌叶。
[0021]优选的,所述搅拌器为翻拌或搅拌两种方式。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3]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通过高粱、红茶与贵州茅台镇优质酱酒进行融合配制,使得酱香型红茶酒既具有酱酒的酒魂,又具有茶的风味和保健功能,其酱香型红茶酒的酱香和茶香突出,色泽鲜明透亮,入口软绵,酒味丰满醇厚、幽雅细腻、回味悠久;
[0024]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通过红茶与酱香酒的有机融合,使得酱香酒中含有较多的酚类化合物,有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并且减少了酒的苦涩味,增加了酒的香甜、醇厚,既满足酱酒爱好者,又满足了饮茶爱好者,两者结合,茶、酒功效双管齐下,既有利于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又能消炎抗菌、降血脂;
[0025]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的生产工艺简单,采用传统的蒸煮工艺,生产工艺成熟,生产成本低,同时通过高粱浸泡的酒水混合液作为蒸煮水源,进一步保留了高粱酒的风味,提高了红茶内茶多酚的浸出,保留了红茶浓郁的茶香;
[0026]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制备方法的生产工艺,通过贵州茅台镇优质酱酒与酒醅的混合蒸煮,有机结合,一方面提高了酱香型红茶酒的酒精浓度,另一方面使得酱酒的酱香与红茶的茶香充分结合,将红茶产生更多的茶黄素、茶红素和醇类、醛类、酮类、等芳香物质,使得酱香型红茶酒温柔、顺滑。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搅拌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搅拌器;2、电机;3、电动推杆;4、搅拌套杆;5、搅拌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解说。
[0030]实施例一
[003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酱香型红茶酒,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粱 20份,红茶15份,香醅7份,茅台优质酱酒10份,稻壳7份。
[0032]其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3]S1、原料备料:按照重量份的原料:高粱20份,红茶15份,香醅7份,茅台优质酱酒10份,稻壳7份称取各原料,备用;
[0034]S2、浸料:将高粱在65~70℃温度的恒温水中浸泡5小时,将剩余的酒水混合液收集备用;
[0035]S3、制底糟:将步骤S1中浸泡好的高粱经过初蒸、闷梁、复蒸、出甄、摊凉后,用摊凉后高粱重量0.3~0.6%的酒曲与其混合均匀,转入培菌箱培养,得到底糟;
[0036]S4、加红茶拌和:将所述底糟加入至搅拌器(1)中,分多次将步骤S1称取的红茶加入至底糟中,要求在10分钟内加完红茶,并且边加边进行翻拌,加完后继续翻拌30分钟后,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酱香型红茶酒,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粱20~40份,红茶10~30份,香醅5~10份,茅台优质酱酒10~20份,稻壳5~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酱香型红茶酒,其特征在于,所述茅台优质酱酒选用贵州茅台优质酱酒53
°
纯酿原浆,所述红茶选用中国传统功夫茶的红茶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酱香型红茶酒,其特征在于,高粱20份,红茶15份,香醅7份,茅台优质酱酒10份,稻壳7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酱香型红茶酒,其特征在于,高粱30份,红茶20份,香醅8份,茅台优质酱酒15份,稻壳8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酱香型红茶酒,其特征在于,高粱40份,红茶30份,香醅10份,茅台优质酱酒18份,稻壳10份。6.一种酱香型红茶酒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备料:按照重量份的原料:高粱20~40份,红茶10~30份,香醅5~10份,茅台优质酱酒10~20份,稻壳5~10份称取各原料,备用;S2、浸料:将高粱在65~70℃温度的恒温水中浸泡5小时,将剩余的酒水混合液收集备用;S3、制底糟:将步骤S1中浸泡好的高粱经过初蒸、闷梁、复蒸、出甄、摊凉后,用摊凉后高粱重量0.3~0.6%的酒曲与其混合均匀,转入培菌箱培养,得到底糟;S4、加红茶拌和:将所述底糟加入至搅拌器(1)中,分多次将步骤S1称取的红茶加入至底糟中,要求在10分钟内加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循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湄潭圣心茶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