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沙柱及利用其改良次生盐碱地和修复草原生态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盐碱地改良和草原生态修复
,具体指一种沙柱及利用其改良次生盐碱地和修复草原生态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环境的变迁、过度滥垦、过载放牧、重用轻养、掠夺式经营等不合理利用方式,造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缺陷与功能紊乱,破坏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促使草原盐碱化现象加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通常情况下,地下水与表层土壤水处于一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但当气候干旱时,土壤蒸发量增大,引起下部土壤水分沿土壤毛细管上移,同时土壤的盐分也随着土壤水分向上运动,水分到达土壤表层后发生蒸发损失,而盐分则在土壤表层积累,长此以往,当表层土壤盐分离子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造成土壤盐碱化。为解决盐碱地透水透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沙柱及利用其改良次生盐碱地和修复草原生态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沙柱,包括耕作土壤层和明沙层。所述沙柱操作方便,透水透气性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沙柱,包括耕作土壤层(1)和明沙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耕作土壤层(1)和明沙层(2)自地表向下依次设置;所述明沙层(2)包括细沙和有机肥混合层(3)、细沙层(4)和粗砂层(5),各层从上至下依次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沙柱(6)的柱高为80
‑
120cm;所述耕作土壤层(1)和明沙层(2)的高度比为3
‑
5:4
‑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沙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沙和有机肥混合层(3)、细沙层(4)和粗砂层(5)的高度比为1
‑
2:1
‑
2:3
‑
5;所述细沙和有机肥混合层(3)中细沙和有机肥的混合质量比为8
‑
10:1
‑
2;所述粗砂的沙粒直径为0.8
‑
1.5mm;所述细沙的沙粒直径为0.3
‑
0.8mm。4.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沙柱改良次生盐碱地和修复草原生态的方法,包括沙柱(6)的排布方式,沙柱(6)的施工,利用沙柱(6)改良次生盐碱地和修复草原生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沙柱(6)的排布方式为双V型布局或/和菱形布局;所述双V型布局:当渗透系数小于1.2
×
10
‑6cm/s,土壤容重>1.8g/cm3,将需要改良的土地划分为若干正方形;每一个正方形的中心处布置沙柱(6);第一排正方形最外侧横向边的1/2位置布置沙柱(6),顶点处布置耐盐碱、耐阴、耐寒、耐旱、低矮植物(7),两条纵向边的1/2位置布置沙柱(6),与第二排正方形共用的横向边的顶点处布置沙柱(6),与第二排共用的横向边的1/2位置布置耐盐碱、耐阴、耐寒、耐旱、低矮植物(7);第二排正方形的两条纵向边的1/2位置布置沙柱(6),与第三排正方形共用的横向边的1/2位置布置沙柱(6),顶点处布置耐盐碱、耐阴、耐寒、耐旱、低矮植物(7);第三排至第N排正方形的沙柱(6)布置方式按照第一排与第二排正方形布置方式循环布置;所述菱形布局:当渗透系数为6
×
10
‑5‑
5.6
×
10
‑4cm/s,土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寅祯,王召明,贺勇,彭龙,王乌恩巴图,高鸿永,滕庆山,郭英杰,陈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