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棉胶膜自动排废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377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棉胶膜自动排废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第一模切机构、排废机构、贴合装置和第二模切机构,所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模切机构的上游,所述第一模切机构位于所述排废机构的上游,所述排废机构位于所述贴合装置的上游,所述贴合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模切机构的上游;所述上料装置按生产流程依次包括保护膜放料辊、第一压带机构、第二压带机构和第三压带机构,所述保护膜放料辊套有保护膜,所述第一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第一胶带放卷机构,所述第二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泡棉放料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各层进行贴合后进行模切并进行排废,自动化程度高,利用红色识别膜观察废料是否排除,保证产品良率。保证产品良率。保证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泡棉胶膜自动排废生产线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切
,特别是涉及一种泡棉胶膜自动排废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胶膜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机等相关家用电器行业。市面上的胶膜主要是根据所需要的长度对胶膜原材进行裁切而成的产品。使用模切装置裁切胶膜时,需要对胶膜原材进行间隔式切断,再把裁切后的半成品收卷。
[0003]传统的胶膜模切后,还要人工逐一将胶膜上的废料清除,存在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排废不尽的缺陷,无法观察废料是否被裁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泡棉胶膜自动排废生产线,将各层进行贴合后进行模切并进行排废,自动化程度高,利用红色识别膜观察废料是否排除,保证产品良率。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泡棉胶膜自动排废生产线,包括上料装置、第一模切机构、排废机构、贴合装置和第二模切机构,所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模切机构的上游,所述第一模切机构位于所述排废机构的上游,所述排废机构位于所述贴合装置的上游,所述贴合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模切机构的上游;
[0006]所述上料装置按生产流程依次包括保护膜放料辊、第一压带机构、第二压带机构和第三压带机构,所述保护膜放料辊套有保护膜,所述第一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第一胶带放卷机构,所述第二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泡棉放料辊,所述第三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第二胶带放料辊和识别膜放料辊;
[0007]所述第一胶带放卷机构包括第一胶带放料辊及用于收卷第一胶带的下离型膜和第一胶带的上离型膜的第一离型膜收料辊,所述第一胶带放料辊套有第一胶带,所述第一胶带的下离型膜与所述第一离型膜收料辊连接,所述第一胶带穿过第一压带机构贴于所述保护膜,所述第一胶带的上离型膜穿过所述第一压带机构与所述第一离型膜收料辊连接;
[0008]所述泡棉放料辊套有泡棉层,所述泡棉层的第一离型膜与所述第一离型膜收料辊连接,所述泡棉层穿过所述第二压带机构贴于第一胶带;
[0009]所述第二胶带放料辊套有第二胶带,所述第二胶带的第二离型膜与第一离型膜收料辊连接,所述第二胶带穿过第三压带机构贴于所述泡棉层;
[0010]所述识别膜放料辊套有识别膜,所述识别膜穿过第三压带机构贴于所述第二胶带;
[0011]所述贴合装置按生产流程依次包括第四压带机构、第五压带机构、第六压带机构和翻转辊,所述第四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用于收卷识别膜和第一废料边框的废料收料辊,所述第五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白色底膜放料辊,所述第六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托底膜放料辊;
[0012]所述废料收料辊与识别膜和第一废料边框连接,所述白色保护膜放料辊套有白色保护膜,所述白色保护膜穿过第五压带机构贴于第二胶带,所述托底膜放料辊套有托底膜,所述托底膜穿过第六压带机构贴合于白色保护膜后与所述翻转辊连接;
[0013]所述第一压带机构、所述第二压带机构、所述第三压带机构、所述第三压带机构、所述第五压带机构和所述第六压带机构皆包括上压辊和下压辊,所述保护膜被压于所述所述第一压带机构、所述第二压带机构、所述第三压带机构、所述第三压带机构、所述第五压带机构和所述第六压带机构。
[0014]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模切机构包括第一模切上模具和第一模切下模具,所述第一模切上模具的下表面设有圆孔模具刀、U型孔模具刀和切边模具刀,相邻所述切边模具刀之间设有第一切条模具刀。
[0015]进一步地说,所述排废机构包括排废上模具和排废下模具,所述排废上模具设有与圆孔对应的圆孔顶针以及与U型孔对应的U型孔顶针,所述排废下模具设有与圆孔对应的圆孔排废孔以及与U型孔对应的U型排废孔,所述圆孔排废孔和所述U型排废孔贯穿所述排废下模具的上下表面。
[0016]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模切机构包括第二模切上模具和第二模切下模具,所述第二模切上模具的下表面设有内框模具刀,相邻所述模切模具刀之间设有第二切条模具刀。
[0017]进一步地说,所述识别膜为红色识别膜。
[0018]进一步地说,所述保护膜的厚度为0.075mm,所述泡棉层的厚度为0.72mm。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具有以下几点:
[0020]本专利技术包括上料装置、第一模切机构、排废机构、贴合装置和第二模切机构,上料装置位于第一模切机构的上游,第一模切机构位于排废机构的上游,排废机构位于贴合装置的上游,贴合装置位于第二模切机构的上游,将各层进行贴合后进行模切并进行排废,自动化程度高;
[0021]本专利技术的排废机构包括排废上模具和排废下模具,排废上模具设有与圆孔对应的圆孔顶针以及与U型孔对应的U型孔顶针,排废下模具设有与圆孔对应的圆孔排废孔以及与U型孔对应的U型排废孔,圆孔排废孔和U型排废孔贯穿排废下模具的上下表面,通过圆孔顶针和U型孔顶针将废料顶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排废效率;
[0022]本专利技术的识别膜放料辊套有识别膜,识别膜穿过第三压带机构贴于第二胶带,便于观察排废后废料是否排除,保证产品良率;
[0023]本专利技术的贴合装置设有废料收料辊,以将识别膜以及第一废料边框的第二胶带、泡棉层和第一胶带去除;
[0024]本专利技术的贴合装置设有翻转辊,将胶膜料带进行收卷后,将胶带的上下两面进行翻转与第二模切机构连接,便于第二模切机构进行模切;
[0025]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膜的尺寸大于泡棉的尺寸,对泡棉起到保护的同时,便于在后续贴装时撕掉保护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模切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排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胶膜经过第一模切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模切上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胶膜经过第二模切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0036]上料装置1、保护膜放料辊11、保护膜111、第一压带机构12、上压辊121、下压辊122、第二压带机构13、第三压带机构14、第一胶带放料辊151、第一胶带1511、下离型膜1512、上离型膜1513、第一离型膜收料辊152、泡棉放料辊16、泡棉层161、第一离型膜162、第二胶带放料辊17、第二胶带171、第二离型膜172、识别膜放料辊18、识别膜181、第一模切机构2、第一模切上模具21、圆孔模具刀211、U型孔模具刀212、切边模具刀213、第一切条模具刀214、第一模切下模具22、排废机构3、排废上模具31、圆孔顶针311、U型孔顶针312、排废下模具32、圆孔排废孔321、U型排废孔322、贴合装置4、第四压带机构41、第五压带机构42、第六压带机构43、翻转辊44、废料收料辊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棉胶膜自动排废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装置(1)、第一模切机构(2)、排废机构(3)、贴合装置(4)和第二模切机构(5),所述上料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模切机构的上游,所述第一模切机构位于所述排废机构的上游,所述排废机构位于所述贴合装置的上游,所述贴合装置位于所述第二模切机构的上游;所述上料装置按生产流程依次包括保护膜放料辊(11)、第一压带机构(12)、第二压带机构(13)和第三压带机构(14),所述保护膜放料辊套有保护膜(111),所述第一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第一胶带放卷机构,所述第二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泡棉放料辊(16),所述第三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第二胶带放料辊(17)和识别膜放料辊(18);所述第一胶带放卷机构包括第一胶带放料辊(151)及用于收卷第一胶带的下离型膜和第一胶带的上离型膜的第一离型膜收料辊(152),所述第一胶带放料辊套有第一胶带(1511),所述第一胶带的下离型膜(1512)与所述第一离型膜收料辊连接,所述第一胶带穿过第一压带机构贴于所述保护膜,所述第一胶带的上离型膜(1513)穿过所述第一压带机构与所述第一离型膜收料辊连接;所述泡棉放料辊套有泡棉层(161),所述泡棉层的第一离型膜(162)与所述第一离型膜收料辊连接,所述泡棉层穿过所述第二压带机构贴于第一胶带;所述第二胶带放料辊套有第二胶带(171),所述第二胶带的第二离型膜(172)与第一离型膜收料辊连接,所述第二胶带穿过第三压带机构贴于所述泡棉层;所述识别膜放料辊套有识别膜(181),所述识别膜穿过第三压带机构贴于所述第二胶带;所述贴合装置按生产流程依次包括第四压带机构(41)、第五压带机构(42)、第六压带机构(43)和翻转辊(44),所述第四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用于收卷识别膜和第一废料边框的废料收料辊(45),所述第五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白色底膜放料辊(46),所述第六压带机构的上方设有托底膜放料辊(47);所述废料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皓陈鹏飞李芳云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域之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