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体式控制器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372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体式控制器冷却结构,包括依次包围在控制器六个方向上组成箱体结构的上水道基板、前水道基板、左水道基板、后水道基板、右水道基板、下水道基板和中间水道基板,各个水道基板内设置有水道结构;控制器包括控制驱动板,IGBT模块以及薄膜电容。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器采用七块水道基板采用装配的方式组装而成,便于拆卸维修;各水道基板内均设置内部水道,对控制器内部的IGBT模块,电容,铜排及电感等高发热元器件实现四面散热,散热效果更好;控制器内部形成腔体,可以将控制器内部的高压低压元器件分开,降低相互之间的干扰;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器内的IGBT模块,电容或电感等高发热元器件可以自由地布置在各个水道基板上,结构布置比较简单。布置比较简单。布置比较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体式控制器冷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器冷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箱体式控制器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1、目前控制器的冷却方式主要是采用水冷方式,而且对模块,电容及电感等高发热器件采用的是单面冷却方式,冷却效果差;2、现有技术中控制器内部高低压安装在一起,内部无分腔结构,高压对低压产生干扰,导致整机EMC性能比较差;3、现有技术中整车采用多控制器结构时,采用分体式结构,布置空间比较大,而且不利于拆解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箱体式控制器冷却结构,采用箱体式设计,将高压和低压分开,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提升整车性能,高发热器件四周布置冷却水道,提高冷却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箱体式控制器冷却结构,包括依次包围在控制器六个方向上组成箱体结构的上水道基板、前水道基板、左水道基板、后水道基板、右水道基板、下水道基板,六个水道基板内设置有水道结构;控制器包括控制驱动板,IGBT模块以及薄膜电容。
[0005]优选的,所述上水道基板顶部设有一个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体式控制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包围在控制器六个方向上组成箱体结构的上水道基板(1)、前水道基板(2)、左水道基板(3)、后水道基板(8)、右水道基板(39)、下水道基板(40),六个水道基板内设置有水道结构;控制器包括控制驱动板(11),IGBT模块(12)以及薄膜电容(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体式控制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道基板(1)顶部设有一个进水口(4),底部四角设有分别第一出水口(21)、第二出水口(22)、第三出水口(23)、第四出水口(24);所述前水道基板(2)顶部设置与第一出水口(21)接通的第二进水口(16),底部设置第五出水口(26);所述左水道基板(3)顶部设置与第二出水口(22)接通的第三进水口(15),底部设置第六出水口(27);所述后水道基板(8)顶部设置与第三出水口(23)接通的第四进水口(18),底部设置第七出水口(28);所述右水道基板(39)顶部设置与第四出水口(24)接通的第五进水口(17),底部设置第八出水口(29);所述下水道基板(40)顶部设置分别与第五出水口(26)、第六出水口(27)第七出水口(28)、第八出水口(29)接通的第六进水口(35)、第七进水口(36)、第八进水口(37)、第九进水口(38),下水道基板(40)底部设置第九出水口(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箱体式控制器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箱体结构内还包括中间水道基板(20);所述前水道基板(2)和后水道基板(8)内侧中部分别设有前支撑滑道(25),后支撑滑道(30);中间水道基板(20)前、后两端分别通过前支撑滑道(25),后支撑滑道(30)固定在箱体结构内;所述左水道基板(3)或右水道基板(39)内侧中部设置第十出水口(31)和第十进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蕾程勇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巨一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