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剂及其组合物和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5300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式I所示化合物,使用所述化合物作为免疫调节剂的方法,以及包含所述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所述化合物可用于治疗,预防或改善疾病或病症,例如癌症或感染。例如癌症或感染。例如癌症或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 Immunol 2002,32(3):634

43;Freeman等,J Exp Med 2000,192(7):1027

34)。该机制涉及募集SHP

2或SHP

1磷酸酶以抑制T细胞受体信号转导例如Syk和Lck的磷酸化(Sharpe et al,Nat Immunol 2007,8,239

245)。PD

1信号轴的激活还减弱了PKC

θ激活环的磷酸化,这对于NF

κΒ和API途径的激活以及IL

2,IFN

γ和TNF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是必不可少的(Sharpe等人,Nat Immunol 2007,8,239

245;Carter等,Eur J Immunol 2002,32(3):634

43;Freeman等,J Exp Med 2000,192(7):1027

134)。
[0006]临床前动物研究的一些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前药,螯合物,非共价复合物或溶剂化物,其中,X选自C或N;为单键或双键。R1选自H,卤素,CN,

C1‑8烷基,

C1‑4卤代烷基,或

OC1‑8烷基;R2,R3和R4分别独立地选自H,

OH,卤素,

CN,

C1‑8烷基,

C2‑8烯基,

C1‑8烷氧基,

O

C1‑4烷基

C5‑
10
杂环基,

C3‑
10
杂芳基,

NHCO

C8‑
10
杂芳基,

NHCO

C1‑4烷基

C5‑
10
杂环基;其中,

C1‑8烷基,

C1‑8烷氧基,

O

C1‑4烷基

C5‑
10
杂环基,

C3‑
10
杂芳基,

NHCO

C8‑
10
杂芳基,

NHCO

C1‑4烷基

C5‑
10
杂环基可被

C1‑8烷基,

C1‑8烷氧基,

C3‑
10
环烷基,

C3‑
10
环烷基

O

C1‑8烷基所取代;或R3和R4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共同组成5

至6

元杂环;其中所述杂环任选地包含1,2或3个独立选自N,S或O的杂原子;Y选自,不存在,O,S,

NR9‑
;R9选自H,

C1‑8烷基,或

C1‑8卤代烷基;R5选自H,卤素,CN,

C1‑8烷基,

C1‑4卤代烷基,

C2‑8烯基,磺酰基,亚磺酰基,条件是如果Y为O,则R5不为C1‑8烷基;R6是H,或R5和R6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共同组成5

至6

元杂环;其中所述杂环任选地包含1,2或3个独立选自N,S或O的杂原子;所述杂环可任选地被氧代基,

C1‑8烷基,

C0‑4烷基

COOH,

C0‑4烷基

OH所取代;R7和R8分别独立地选自H,

C1‑8烷基,

C1‑6烷基

COOH,

C5‑6芳基,其中

C1‑6烷基

COOH和

C5‑6芳基可任选地被

C1‑8烷基,

C0‑4烷基

COOH,

C0‑4烷基

OH所取代;或R7和R8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共同组成3

至7

元杂环;其中所述杂环任选地包含1,2或3个独立选自N,S或O的杂原子;所述杂环可任选地被氧代基,

C1‑8烷基,

C0‑4烷基

COOH,

C0‑4烷基

OH所取代;R5和R8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共同组成6

至10

元杂环;其中所述杂环任选地包含1,2或3个独立选自N,S或O的杂原子;所述杂环可任选地被氧代基,

C1‑8烷基,

C0‑4烷基

COOH,

C0‑4烷基

OH所取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Y选自不存在,

O



S



NH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选自CH3和CN。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5选自H,

CH3,

CHF2,

CF3,

CH2CF3,F,Cl,CN,条件为如果Y为O,则R5不为

CH3。
5.式I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前药,螯合物,非共价复合物或溶剂化物,其中,R1选自H,卤素,CN,

C1‑8烷基,

C1‑4卤代烷基,或

OC1‑8烷基;R2,R3和R4分别独立地选自H,卤素,CN,

C1‑8烷基,或

C1‑4卤代烷基;R5选自H,

C1‑4卤代烷基,

SO2‑
C1‑4烷基;R7和R8分别独立地选自H,

C1‑8烷基,

C1‑6烷基

COOH,

C5‑6芳基,其中

C1‑6烷基

COOH和

C5‑6芳基可任选地被

C1‑8烷基,

C0‑4烷基

COOH,

C0‑4烷基

OH所取代;或R7和R8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共同组成3

至7

元杂环;其中所述杂环任选地包含1,2或3个独立选自N,S或O的杂原子;所述杂环可任选地被氧代基,

C1‑8烷基,

C0‑4烷基

COOH,

C0‑4烷基

OH所取代。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选自CH3和CN。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2,R3和R4分别独立地选自H,CN,或F。8.如权利要求5

7任一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5为

C1‑4卤代烷基。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5为被1

3个氟原子取代的

C1‑4烷基。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5是甲基或被2

3个氟原子取代的甲基或乙基。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5是

CF3,

CHF2,

CH2CHF2,或

CH2CF3。12.如权利要求5

7任一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5是

SO2‑
C1‑4烷基。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5是

SO2‑
CH3。14.如权利要求5

13任一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7和R8分别独立地选自H,CH3,15.如权利要求5

13任一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7和R8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共同组成4

至6

元杂环;其中所述杂环可被

C1‑4烷基,

C0‑4烷基

COOH,或

C0‑4烷基

OH所取代。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杂环是杂环是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取代杂环选自
18.一种式II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立体异构体,互变异构体,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前药,螯合物,非共价复合物或溶剂化物,非共价复合物或溶剂化物,其中,R1选自H,卤素,CN,

C1‑8烷基,

C1‑4卤代烷基,或

OC1‑8烷基;R2,R3和R4分别独立地选自H,卤素,CN,

C1‑8烷基,或

C1‑4卤代烷基;R5选自H,卤素,CN,

C1‑8烷基,

C1‑4卤代烷基,

NH

C1‑4烷基,或

S

C1‑4烷基,磺酰基,或亚磺酰基;R7和R8分别独立地选自H,

C1‑8烷基,

C1‑6烷基

COOH,

C5‑6芳基,其中

C1‑6烷基

COOH和

C5‑6芳基可任选地被

C1‑8烷基,

C0‑4烷基

COOH,

C0‑4烷基

OH所取代;或R7和R8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共同组成3

至7

元杂环;其中所述杂环任选地包含1,2或3个独立选自N,S或O的杂原子;所述杂环可任选地被氧代基,

C1‑8烷基,

C0‑4烷基

COOH,

C0‑4烷基

OH所取代。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化合物,R1选自CH3,或CN。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2,R3和R4分别独立地选自H,CN,或F。21.如权利要求18

20任一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5选自F,Cl,

CH3,

CF3,

S

CH3,

SO

CH3,

SO2‑
CH3,

CN,或

NHCH3。22.如权利要求18

21任一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7和R8分别独立地选自H,CH3,,23.如权利要求18

21任一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7和R8与它们所连接的原子共同组成5

至6

元杂环;其中所述杂环可被

C0‑4烷基

COOH取代。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取代的杂环选自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取代的杂环选自25.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中所述化合物为
1)(S)
‑1‑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哌啶
‑2‑
羧酸;2)((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L

脯氨酸;3)((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D

别苏氨酸;4)((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L

别苏氨酸;5)((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L

丙氨酸;6)((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D

丙氨酸;7)((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D

脯氨酸;8)(1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哌啶
‑2‑
基)甲醇;9)(S)
‑4‑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吗啉
‑3‑
羧酸;10)(S)
‑2‑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氨基)丁酸;11)(R)
‑2‑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氨基)丁酸;12)((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D

丝氨酸;13)((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L

丝氨酸;14)((2

(2

氰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L

脯氨酸;15)((2

(2,2'

二氰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L

脯氨酸;16)2

甲基
‑1‑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硫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吡咯烷
‑2‑
羧酸;17)((2

(2

氰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D

脯氨酸;18)((2

(2

氰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L

脯氨酸;19)(S)
‑4‑
((2

(2

氰基

[1,1'

联苯]
‑3‑
基)
‑6‑
甲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吗啉
‑3‑
羧酸;20)((6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L

脯氨酸;21)((6

羟基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L

脯氨酸;22)(S)
‑1‑
((6

甲基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哌啶

2

羧酸;23)(S)
‑1‑
((6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吡咯烷
‑3‑
醇;24)((6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

L

脯氨酸;25)(S)
‑1‑
((6


‑2‑
(2

甲基

[1,1'

联苯]
‑3‑
基)苯并[d]恶唑
‑5‑
基)甲基)哌啶
‑2‑
羧酸;26)1

((6

氰基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义乾张垚付邦王家炳
申请(专利权)人: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