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前端碰撞载荷传递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碰撞安全性能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前端碰撞载荷传递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介绍
[0002]交通事故数据表明,由碰撞相容性问题导致的伤亡事故主要和前端结构相互作用、前端碰撞力或乘员舱强度相关。前端结构相互作用又和“叉子”效应、“骑乘”效应以及小重叠率相关。
[0003]由于车辆质量、刚度和前端结构的差异,交通事故中弱势一方的车辆往往承受更多的碰撞冲击载荷,导致更严重的碰撞损伤,为改善这种碰撞不相容的问题,减少强势一方的车辆的攻击性,采用均匀性指标、台车乘员载荷指标以及壁障击穿三个指标评价车辆攻击性,并于2020年正式导入测试评价规程。这三个评价指标并不能全面地对车辆前端碰撞载荷传递的路径和性能进行评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前端碰撞载荷传递的评价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以通过对蜂窝铝变形模式分析,对车辆前端碰撞载荷传递路径下的性能进行评价。
[0005]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前端碰撞载荷传递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车辆前端碰撞后,获取前端蜂窝铝的三维形变信息;所述蜂窝铝上划分有至少两个评价区域;根据所述蜂窝铝各评价区域内的三维形变信息,评价各评价区域内碰撞载荷沿蜂窝铝的高度方向、深度方向和横向的传递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车辆前端碰撞后,获取前端蜂窝铝的三维形变信息,包括:在车辆前端碰撞后,对前端蜂窝铝进行三维扫描,得到三维表面;对所述三维表面的边缘进行裁剪;获取裁剪后的三维表面的三维形变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蜂窝铝各评价区域内的三维形变信息,评价各评价区域内碰撞载荷沿蜂窝铝的高度方向、深度方向和横向的传递性能之前,还包括:将所述蜂窝铝由上至下依次划分为上部评价区域、中部评价区域和下部评价区域;其中,下部评价区域高度覆盖辅助吸能结构的作用范围,中部评价区域覆盖主吸能结构的作用范围;上部评价区域覆盖高纵梁结构的作用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蜂窝铝各评价区域内的三维形变信息,评价各评价区域内碰撞载荷沿蜂窝铝的高度方向、深度方向和横向的传递性能,包括:根据所述蜂窝铝各评价区域内的三维形变信息,计算所述蜂窝铝各评价区域内的平均变形深度和平均变形高度,分别得到各评价区域内碰撞载荷沿蜂窝铝的深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传递性能;根据所述蜂窝铝各评价区域内的三维形变信息,计算所述蜂窝铝各评价区域内的变形深度的横向回归水平下的标准偏差值,得到各评价区域内碰撞载荷沿蜂窝铝的横向的传递性能。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形变信息包括多行多列蜂窝铝点云的变形深度信息;所述根据所述蜂窝铝各评价区域内的三维形变信息,计算所述蜂窝铝各评价区域内的变形深度的横向回归水平下的标准偏差值,得到各评价区域内碰撞载荷沿蜂窝铝的横向的传递性能,包括:根据所述蜂窝铝各评价区域内多行多列蜂窝铝点云的变形深度信息,统计所述蜂窝铝各评价区域内各列点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海涛,杨佳璘,张向磊,王凯,李充,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