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叶片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设计为叶片泵的正排量泵,尤其是一种单流道式或双流道式或者说双冲程式的叶片泵。利用该叶片泵,可以将流体(例如是气体或液体诸如油)从泵的抽吸侧运送到泵的压力侧上。泵例如可以被设置成用于装入到车辆、尤其是机动车中。例如,用于运送润滑油的泵可以被设置成用于机动车中的消耗器,例如被设置成用于机动车的发动机或变速器,尤其是自动变速器。泵例如可以布置或紧固在变速器或变速器壳体中或其上。
技术介绍
[0002]由现有技术公知有如下叶片泵,这些叶片泵具有能相对壳体转动的转子,该转子包括多个缝隙状的凹部,在凹部中分别布置有叶片并且这些凹部使叶片被可径向移动地引导。壳体的轮廓环具有由其内圆周形成的内轮廓,该内轮廓围绕转子延伸,并且在转子转动时叶片沿该内轮廓滑动,以便由此将流体从泵的抽吸侧运送到压力侧上。为了减少叶片从内轮廓抬离的风险所公知的是,转子在每个叶片下方形成有下叶片腔室,该下叶片腔室可以被流体加压,由此使得每个下叶片腔室的叶片被径向向外推挤向内轮廓。由于叶片被推挤向内轮廓,使得叶片与内轮廓之间的摩擦增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叶片泵,其包括:能够围绕转动轴线(D)转动的转子(1)和多个由所述转子(1)以能移动的方式引导的叶片(2),其中,所述转子(1)对于每个叶片(2)具有一个下叶片腔室(3),并且每个叶片(2)形成其相配属的下叶片腔室(3)的滑移壁,在所述转子(1)的第一侧上与所述转子(1)端侧邻接的第一端壁(30),为了对所述下叶片腔室(3)进行压力控制,所述第一端壁具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下叶片凹部(34;37),该下叶片凹部沿圆周方向观察包括控制边缘(341;342;371;372),在所述转子(1)的第二侧上与所述转子(1)端侧邻接的第二端壁(20),为了对所述下叶片腔室(3)进行压力控制,所述第二端壁具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下叶片凹部(24;27),该下叶片凹部与所述第一端壁(30)的下叶片凹部(34;37)相对置并且沿圆周方向观察包括控制边缘(241;242;271;272),该控制边缘与所述第一端壁(30)的下叶片凹部(34;37)的控制边缘(341;342;371;372)相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30)的下叶片凹部(34;37)的控制边缘(341;342;371;372)和与之相似的所述第二端壁(20)的下叶片凹部(24;27)的控制边缘(241;242;271;272)彼此构造不同并且/或者相互间偏移地布置,尤其是围绕作为顶点的转动轴线(D)角度偏移地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泵,其中,所述第一端壁(30)的下叶片凹部(34;37)的控制边缘(342;372;341;371)和与之相似的所述第二端壁(20;27)的下叶片凹部(24;27)的控制边缘(242;272;241;271)关于所述转子(1)的转动方向分别形成各自的下叶片凹部(34;37;24;27)的结束部或分别形成起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叶片泵,其中,所述转子(1)
‑
能够具有或占据如下转动位置,在所述转动位置中,所述第一端壁(30)的下叶片凹部(34;37)以流体连通的方式与一个下叶片腔室(3)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端壁(20)的相对置的下叶片凹部(24、27)也以流体连通的方式与该下叶片腔室(3)连接,并且
○
能够具有或占据如下转动位置,在所述转动位置中,所述第一端壁(30)的下叶片凹部(34)与一个下叶片腔室(3)流体地分隔开,而所述第二端壁(20)的相对置的下叶片凹部(24)与该下叶片腔室(3)以流体连通的方式连接,并且/或者
○
能够具有或占据如下转动位置,在所述转动位置中,所述第二端壁(20)的下叶片凹部(27)与一个下叶片腔室(3)流体地分隔开,而所述第一端壁(30)的相对置的下叶片凹部(37)与该下叶片腔室(3)以流体连通的方式连接。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具有轮廓环(10),所述轮廓环具有围绕所述转子(1)的转动轴线(D)延伸的内轮廓(101),当所述转子(1)转动时,所述叶片(2)沿着所述内轮廓滑动;其中,所述轮廓环(10)的所述内轮廓(101)适用于限定出至少一个上升区域(11;15)和至少一个下降区域(13;17);其中,在叶片(2)滑动经过所述上升区域(11;15)期间,所述叶片从所述转子(1)运动出来,而在叶片(2)滑动经过所述下降区域(13;17)期间,所述叶片运动进入到所述转子(1)中;其中,所述内轮廓(101)在所述下降区域(13;17)与所述上升区域(15;11)之间的区域(14;18)中被构造成用于针对所述叶片(2)限定出尤其是下止点(141;181),在所述下止点中,当叶片(2)从所述下降区域(13;17)经由所述止点(141;181)滑动到所述上升区域(15;11)中时,所述叶片(2)关于所述转子(1)的运
动方向变向;其中,所述止点(141)与所述第一端壁(30)的下叶片凹部(34;37)的控制边缘(342;371)之间围绕所述转子(1)的转动轴线(D)的角度距离和所述止点(141)与所述第二端壁(20)的下叶片凹部(24;27)的相似的控制边缘(242;271)之间的围绕所述转子(1)的转动轴线(D)的角度距离大小不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廓环(10)的所述内轮廓(101)适用于限定出至少一个第一上升区域(11)、至少一个第一下降区域(13)、至少一个第二上升区域(15)和至少一个第二下降区域(17),其中,所述区域(14;18)布置在所述第一下降区域(13)与所述第二上升区域(15)之间并且/或者布置在所述第二下降区域(17)与所述第一上升区域(11)之间。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壁(30)具有分隔接片(345),该分隔接片在所述转子(1)的一个转动位置中将下叶片腔室(3)与所述第一端壁(30)的下叶片凹部(34、37)流体地分隔开,而所述下叶片腔室(3)位于所述第一端壁(30)的分隔接片(345)的区域中,尤其是所述下叶片腔室(3)的指向所述第一端壁(30)的开口被该分隔接片(345)封闭或覆盖,并且所述第二端壁(20)具有与所述分隔接片(345)相似或相对置的分隔接片(245),该分隔接片在所述转子(1)的尤其是另一转动位置中将下叶片腔室(3)与所述第二端壁(20)的下叶片凹部(23、27)流体地分隔开,而所述下叶片腔室(3)位于所述第二端壁(20)的分隔接片(245)的区域中,尤其是所述下叶片腔室(3)的指向所述第二端壁(20)的开口被该分隔接片(285)封闭或覆盖,其中,所述第一端壁(30)的分隔接片(385)和所述第二端壁(20)的相似或相对置的分隔接片(245)彼此构造不同并且/或者相互间偏移地布置,尤其是围绕所述转动轴线(D)角度偏移地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片泵,其中,所述第一端壁(30)的分隔接片(345)和所述第二端壁(20)的相似或相对置的分隔接片(245)在沿所述转动轴线(D)的投影中尤其是在重叠区域(346)中部分重叠,尤其是仅部分并且非完全地重叠。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叶片泵,其中,所述重叠区域(346)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叶片腔室(3)的指向所述第一端侧的开口和/或指向所述第二端侧的开口的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叶片泵,其中,所述区域(14)布置在所述第一端壁(30)的分隔接片(345)的角度区域中和/或布置在所述第二端壁(20)的分隔接片(245)的角度区域中,尤其是布置在所述重叠区域(346)的角度区域中。10.至少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泵适用于,在所述转子(1)转动期间,下叶片腔室(3)与其中一个端壁(20)的布置在所述下降区域(13)中的下叶片凹部(24)以流体连通的方式一直连接,直到所述下叶片腔室(3)与另一端壁(30)的布置在所述上升区域(15)中的下叶片凹部(37)以流体连通的方式正在连接或已经连接为止。11.叶片泵,其包括:
‑
能够围绕转动轴线(D)转动的转子(1)和多个由所述转子(1)以能移动的方式引导的叶片(2),其中,所述转子(1)对于每个叶片(2)具有一个下叶片腔室(3),并且每个叶片(2)形成其相配属的下叶片腔室(3)的滑移壁,
‑
轮廓环(10),所述轮廓环具有围绕所述转动轴线(D)延伸的内轮廓(101),当所述转子
(1)转动时,所述叶片沿着所述内轮廓滑动,其中,所述轮廓环(10)的所述内轮廓(101)适用于限定出至少一个上升区域(15)和至少一个下降区域(13),其中,在叶片(2)滑动经过所述上升区域(15)期间,所述叶片从所述转子(1)运动出来,而在叶片(2)滑动经过所述下降区域(13)期间,所述叶片运动进入到所述转子(1)中,
‑
在所述转子(1)的第一侧上与所述转子(1)端侧邻接的第一端壁(30),
‑
在所述转子(1)的第二侧上与所述转子(1)端侧邻接的第二端壁(20),
‑
其中,所述第一端壁(30)和所述第二端壁(20)分别具有
○
至少一个上升的下叶片凹部(27;37),当下叶片腔室(3)的叶片(2)位于所述轮廓环(10)的上升区域(15)中时,所述下叶片腔室与所述上升的下叶片凹部以流体连通的方式连接,
○
至少一个下降的下叶片凹部(24;34),当下叶片腔室(3)的叶片(2)位于所述轮廓环(10)的下降区域(13)中时,所述下叶片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
申请(专利权)人:施瓦本冶金工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