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湿式双离合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5240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3:15
一种具有旋转轴线(X)的湿式双离合器机构(1),包括:第一和第二多盘湿式离合器(E1、E2),外输入盘支架(14)和内输入盘支架(24),它们被约束为一起旋转并分别支撑第一离合器(E1)和第二离合器(E2)的多盘组件,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41),它们那个轴向移动以闭合第一和第二离合器(E1、E2)的,第一活塞(31)在嵌套区域中径向地嵌套在外盘支架(14)和内盘支架(24)中,内盘支架(24)穿过在第一活塞(31)中制成的开口(310),两个致动活塞(31、41)轴向地定位在离合器(E1、E2)的多盘组件的两侧,冷却回路(90)制成在中心毂(7)中并且轴向地定位在活塞(31、41)之间,并且与两个离合器的多盘组件对齐地沿径向敞开。齐地沿径向敞开。齐地沿径向敞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紧凑湿式双离合器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的背景是湿式离合器机构的背景,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传动装置的湿式离合器机构,车辆例如是重型货车、公共运输车辆或农用车辆。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紧凑湿式双离合器机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所述湿式双离合器机构的共用的弹性返回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湿式双离合器机构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其每个包括由离合器毂支撑的第一和第二离合器、以及第一和第二致动器,第一和第二致动器使得能够产生力以便将第一和第二离合器分别配置为处于接合配置或脱离配置。在每个致动器处产生的力通过活塞传递到相应的离合器。
[0003]致动器的运动被传递到相应的活塞,活塞继而使第一摩擦盘相对于相应离合器的第二摩擦盘(例如凸缘)运动,以将它们配置为处于前述配置中的一个或另一个。离合器在接合位置和脱离位置之间的重复致动导致形成多盘组件的摩擦盘的加热。多盘组件必须被冷却,以使湿式双离合器机构的机械性能和热性能保持恒定。为了润滑湿式双离合器机构,已知的实践是通过将油从液压泵输送到多盘组件来在双离合器机构的中心处引入冷却流体。通过离心作用,冷却油被排放到机构的外部,特别是经过多盘组件。
[0004]FR3056660A1描述了这样的湿式双离合器机构,其中流体从中心毂被输送,然后经过离合器的其中一个平衡室。然而,将流体输送到多盘组件和湿式机构的中心需要设计复杂的流体输送装置。这种架构并不完全令人满意且具有缺点,特别是较大的轴向和径向占用空间、所述部件的复杂组装以及设计复杂的形状,例如具有大量相似的折叠、需要大量的制造步骤、高成本且很大的质量,这会影响机构的整体重量。
[0005]由于第一活塞、平衡盖和第二扭矩输入盘支架的径向交错,冷却流体的流通很复杂,并且在通过离心作用到达多盘组件之前经历压力损失,从而影响双离合器机构的润滑及整体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克服上面提出的大量问题并且还带来其他优点。本专利技术特别旨在通过提出例如新颖的双离合器机构来提供针对该问题的简单、高效和成本有效的解决方案。
[0007]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旋转轴线X的湿式双离合器机构,包括:
[0008]–
多盘型的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它们径向地定位为一个在另一个上方,
[0009]–
外扭矩输入盘支架,其支撑第一湿式离合器的多盘组件,
[0010]–
内扭矩输入盘支架,其支撑第二湿式离合器的多盘组件,所述内盘支架刚性地连接至所述外盘支架用于与其一起旋转,
[0011]–
第一移动活塞,其轴向运动通过第一控制室控制,以闭合第一离合器,第一活塞
在嵌套区域中径向地嵌套在外盘支架和内盘支架中,所述内盘支架穿过在第一活塞中制成的开口,
[0012]–
第二移动活塞,其轴向运动通过第二控制室控制,以闭合第二离合器,
[0013]–
中心毂,其支撑内盘支架和外盘支架,
[0014]其中,第一和第二致动活塞轴向地位于第一和第二离合器的多盘组件的两侧,并且
[0015]其中,所述机构包括冷却回路,其部分地制成在中心毂中并且轴向地位于两个活塞之间,所述冷却回路与两个离合器的多盘组件对齐地沿径向敞开。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离合器机构的优点在于改善了冷却回路,这通过限制其压力损失来实现,这是由于流出的流体与多盘组件对齐(in line with)地径向流通,而没有相邻部分的几何限制。与多盘组件对齐地沿径向敞开的该冷却回路因此优化了盘的使用和冷却,同时位于机构的中心处。因此,冷却流体的轨迹沿直线延伸,换句话说,平行于两个离合器的盘,因此形成从中心毂到双离合器机构的多盘组件的流体的最短且最直接的回路或路径。
[0017]由于盘支架和第一活塞的嵌套,这种双离合器机构还具有轴向紧凑的优点,以便优化盘支架、第一活塞和冷却回路的定位。更具体地,第一活塞径向地嵌套在连接到中心毂的外盘支架和内盘支架中,以便不破坏敞开的冷却回路的直线流通。同样,两个活塞轴向地位于多盘组件的两侧,换句话说,在位于多盘组件下方的冷却回路的两侧,以便在机构的中心形成自由空间并且不干扰冷却回路。
[0018]嵌套意味着第一活塞可以在“嵌套区域”中轴向地滑动通过外盘支架和内盘支架,而不干扰这些部分中的任何一个。嵌套区域包括在第一活塞中制成的开口,内盘支架被接收在所述开口中,这具有的优点在于优化具有嵌套形状并使用更少量材料的所述部分的轴向占用空间,以形成内盘支架和第一活塞的嵌套。
[0019]有利地,外盘支架、内盘支架和第一活塞形成整体(unitary)子组件。一个在另一个内侧一起配合且分别形成在第一活塞和所述盘支架上的嵌套形状形成可以在离合器机构的其余部分之前预组装的整体子组件。换句话说,第一离合器的致动的一部分和两个离合器的扭矩输入传递元件被预组装。先前组装的整体子组件的运输和处理得以简化。模块的多个部件的嵌套改善了其分度和角度定位,这防止活塞相对于在操作期间固定在车辆上的内外盘支架的任何旋转。
[0020]有利地,外盘支架的轴向延伸面支撑第一湿式离合器的多盘组件,内盘支架的轴向延伸面支撑第二湿式离合器的多盘组件,并且嵌套区域径向地位于外盘支架的轴向延伸面和内盘支架的轴向延伸面之间。这具有的优点在于将嵌套区域定位成与两个离合器的多盘组件径向地对齐,例如尽可能靠近第二多盘组件,特别地以便简化嵌套部分的形状和组装并减少了它们的占用空间。
[0021]有利地,外盘支架包括紧固到中心毂的环形部分,环形部分和圆柱形毂形成部分地围绕第一活塞的腔。换句话说,盘支架到中心毂的紧固被轴向偏置,这释放了机构中心处的空间。冷却流体的流通被改善。
[0022]在下面的描述和权利要求中,将非限制性地使用以下术语以易于理解:
[0023]-沿相对于由盘支架的主旋转轴线确定的轴向取向的方向的“前”或“后”,“后”表
示位于传动装置侧即图中右侧的部分,而“前”表示发动机侧即图的左侧部分;以及
[0024]-相对于旋转轴线且沿与所述轴向取向正交的径向取向的“内/内部”或“外/外部”,“内”表示接近旋转轴线的部分,而“外”表示远离旋转轴线的部分。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双离合器机构有利地包括以下改进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形成这些改进的技术特征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采用:
[0026]–
第一活塞可以包括具有多个开口的径向伸长部,所述开口位于嵌套区域中并且布置为部分地接收外盘支架和/或内盘支架。因此,盘支架具有通过第一活塞中的相同开口的、设计成彼此适配或交错的嵌套形状,以优化整体子组件的占用空间。
[0027]–
有利地,内盘支架可以包括:轴向延伸面,其支撑第二湿式离合器的多盘组件;以及一系列凸片,其形成在所述轴向延伸面的端部之一上并穿过第一活塞中的所述开口。这些凸片具有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活塞中的开口被嵌套,以便将内盘支架连接到所述外盘支架。结果,使活塞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旋转轴线(X)的湿式双离合器机构(1),包括:

多盘型的第一离合器(E1)和第二离合器(E2),它们径向地定位为一个在另一个上方,

外扭矩输入盘支架(14),其支撑所述第一湿式离合器(E1)的多盘组件,

内扭矩输入盘支架(24),其支撑所述第二湿式离合器(E2)的多盘组件,所述内盘支架(24)刚性地连接至所述外盘支架(14)以与其一起旋转,

第一移动活塞(31),所述第一移动活塞的轴向运动通过第一控制室(32)控制,以闭合所述第一离合器(E1),所述第一活塞(31)在嵌套区域(400)中径向地嵌套在所述外盘支架(14)和所述内盘支架(24)中,所述内盘支架(24)穿过在所述第一活塞(31)中制成的开口(310),

第二移动活塞(41),所述第二移动活塞的轴向运动通过第二控制室(42)控制,以闭合所述第二离合器(E2),

中心毂(7),其支撑内盘支架(24)和外盘支架(14),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致动活塞(31、41)轴向地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离合器(E1、E2)的多盘组件的两侧,并且其中,所述机构(1)包括冷却回路(99),所述冷却回路(99)部分地制成在中心毂(7)中并且轴向地定位在所述活塞(31、41)之间,所述冷却回路(99)与所述两个离合器(E1、E2)的多盘组件对齐地沿径向敞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机构(1),其中,所述外盘支架(14)包括紧固至所述中心毂(7)的环形部分(20),所述环形部分(20)和圆柱形的毂(7)形成部分地围绕所述第一活塞(31)的腔(25)。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机构(1),其中,所述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41)分别包括第一弹性返回元件(61)和第二弹性返回元件(62),所述第一弹性返回元件(61)和所述第二弹性返回元件(62)轴向地间隔开并且定位在相对于中心毂(7)轴向固定的环形板(50、77)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机构(1),其中,在所述第一弹性返回元件(61)和所述第二弹性返回元件(62)之间制成的自由空间部分地形成帮助将冷却流体输送到所述机构的多盘组件的冷却回路(90)。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机构(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返回元件(61、62)与所述环形板(50、77)形成共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活塞(31、41)的弹性返回装置,所述环形板(50、77)附接到所述中心毂(7)或者与所述中心毂(7)一体地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机构(1),其中,所述环形板(50、77)包括相对于轴线(X)沿相反方向取向的第一支承面(51)和第二支承面(52),所述第一弹性返回元件(61)由所述第一支承面(51)支撑,所述第二弹性返回元件(62)由所述第二支承面(52)支撑。7.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湿式双离合器机构(1),其中,所述环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切伦J鲍莱特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