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孔矫正装备与矫正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孔矫正装备与矫正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矫直器用来矫正矫直钢丝等线材直线度,在线材钢丝拉拔成型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物理作用,由微小导轮,调节螺丝,支架,垫片等构成。部分企业生产校直管材的设备,校校直轮、整圆轮布置在垂直、水平两个方向上,以两个平面对管进行整圆与校直,每根管有两组整圆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能提高孔的检测与矫直精度的装备与方法,适用于带有大直径孔和小直径孔的工件。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创新点实现。
[0005]1.孔矫正装备包括检测设备和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检测设备有基准部分、驱动部分、探测部分、光学部分、运算显示部分;人手或驱动部分使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相对于基准部分移动;探测部分位于孔内的装置有与孔壁接触的零件或与孔壁之间存在气膜;探测部分能够绕支点在空间内运动;光学部分的光线及光斑能随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的运动而变化;光学部分的光发射装置位于孔内或孔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孔矫正装备包括检测设备和矫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检测设备有基准部分、驱动部分、探测部分、光学部分、运算显示部分;人手或驱动部分使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相对于基准部分移动;探测部分位于孔内的装置有与孔壁接触的零件或与孔壁之间存在气膜;探测部分能够绕支点在空间内运动;光学部分的光线及光斑能随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的运动而变化;光学部分的光发射装置位于孔内或孔外;光学部分与探测部分位于支点的一侧或两侧;所设计的光线位置与带孔工件孔的中心线在理论上同轴或不同轴,运算显示部分对光斑位置信息进行计算、显示光斑位置或其变化或其变换后的信息;支点可以在孔内或孔外;探测部分采用对称式结构或非对称式结构;探测部分是整体或分体式;带孔工件立式或卧式放置;在矫直设备上沿带孔工件表面的长度方向和圆周方向分布有多个专用加力器,形成专用加力器阵列;加力前测量各个加力部位偏离理想位置的误差;各个专用加力器施加力的大小与所在加力部位偏离理想位置的误差有关;有加热装置或没有加热装置。2.孔矫正方法包括检测设备、矫直设备和矫直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设备有基准部分、驱动部分、探测部分、光学部分、运算显示部分;人手或驱动部分使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相对于基准部分移动;探测部分位于孔内的装置有与孔壁接触的零件或与孔壁之间存在气膜;探测部分能够绕支点在空间内运动;光学部分的光线及光斑能随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的运动而变化;光学部分的光发射装置位于孔内或孔外;光学部分与探测部分位于支点的一侧或两侧;所设计的光线位置与带孔工件孔的中心线在理论上同轴或不同轴,运算显示部分对光斑位置信息进行计算、显示光斑位置或其变化或其变换后的信息;支点可以在孔内或孔外;探测部分采用对称式结构或非对称式结构;探测部分是整体或分体式;带孔工件立式或卧式放置;在矫直设备上沿带孔工件表面的长度方向和圆周方向分布有多个专用加力器,形成专用加力器阵列;加力前测量各个加力部位偏离理想位置的误差;各个专用加力器施加力的大小与所在加力部位偏离理想位置的误差有关;有加热装置或没有加热装置。矫直方法的步骤为:第一步,驱动装置或人手使带孔工件或探测部分相对于基准部分移动,探测部分因孔各个部位偏离理想位置,即存在误差而绕支点转动;光学部分的光线及光斑随探测部分的运动而变化;读数部分显示光斑位置或其变换后的信息;第二步,多个专用加力器加力矫直带孔工件,各个专用加力器施加力的大小与所在加力部位偏离理想位置的误差有关;所采用的方式有冷矫直或热矫直;第三步,必要时,移动带孔工件或转动带孔工件,重复检测或重复加力。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矫正装备与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准部分有导向体;所述的驱动部分有驱动体;所述的探测部分有探测杆、探测头;探测头是位于孔内的装置,与孔壁接触或与孔壁之间有气膜;所述的光学部分有光发射装置、光线、光接收装置;所述的运算显示部分包括运算器和显示器;探测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大国,尹忠伟,李梦龙,王健,赵明,申鹏,王峰,马靖,赵晓巍,王琦玮,刘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