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组合物、颗粒、复合成型体、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及罐技术

技术编号:280478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可以实现聚缩醛树脂的成型体与聚乙烯树脂的成型体的牢固的粘接及一体化、并且能够抑制甲醛的产生、模垢的产生的树脂组合物、颗粒、复合成型体、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及罐。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树脂成分和三聚氰胺,上述树脂成分含有聚缩醛树脂和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上述聚缩醛树脂与上述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为20~49∶80~51,上述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能够与三聚氰胺的氨基反应的马来酸酐基的摩尔浓度为5~25μmol/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树脂组合物、颗粒、复合成型体、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及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树脂组合物、颗粒及复合成型体。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将聚缩醛树脂成型体与聚乙烯树脂成型体接合的树脂组合物、颗粒、复合成型体、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及罐。
技术介绍
作为工程塑料的聚缩醛树脂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滑动性及耐化学药品性优异,因此被广泛地用于例如汽车部件、电气/电子设备部件、OA部件等。这些当中,特别是作为发挥聚缩醛树脂的优异的耐化学药品性的用途,可以列举与汽车的燃料罐连接的法兰盘、阀、管等与汽油等燃料直接接触的燃料罐连接用部件。另一方面,近年来,为了将车体轻质化而提高燃油经济性,使用聚乙烯树脂作为汽车的燃料罐的材料。这里,作为在使用了聚乙烯树脂的燃料罐上安装上述的聚缩醛树脂制的燃料罐连接用部件的方法,已知有例如将聚缩醛树脂与聚乙烯树脂熔接的方法等。然而,聚缩醛树脂与聚乙烯树脂的界面的焊接性通常很低,焊接部分容易因外力而剥离,存在挥发燃料从树脂间的界面泄漏的问题。特别是燃料具有很高的挥发性,会成为大气污染的原因,因此,在世界上限制这样的燃料的泄漏。因此,迫切期望开发可以将聚缩醛树脂成型体与聚乙烯树脂成型体粘接而一体化的技术。作为将聚缩醛树脂与不同种类材质的材料一体化的实例,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以下的结构体。一种热塑性树脂接合结构体,其由2种以上树脂成分构成,彼此相邻的两种成分至少具有1个以上的以下示出的(A)成分及(B)成分的结构,(A)成分;由相对于(A)成分的总质量为5~80质量%的聚缩醛树脂(以下称为(A-1)成分)、和相对于(A)成分的总质量为20~95质量%的选自聚烯烃树脂、烯烃类弹性体、或经氢化后的丁二烯类的弹性体中的1种以上树脂组合物(以下称为(A-2)成分)构成的树脂组合物。(B)成分;热塑性树脂。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3818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将聚缩醛树脂的成型体与聚乙烯树脂的成型体一体化的技术,本专利技术人等着眼于在两者之间设置中间层的技术,对构成该中间层的材料进行了研究。而且,确认了作为该材料,含有聚缩醛树脂和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树脂的树脂组合物显示出很高的效果。然而,已知在上述的配合的树脂材料中,不能通过树脂成分的配合比率在粘接性方面发挥充分的性能;有时会产生甲醛,或者发生成型时附着物残存于模具的模垢(molddeposit)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可以实现聚缩醛树脂的成型体与聚乙烯树脂的成型体的牢固粘接及一体化、并且能够抑制甲醛的产生、模垢的产生的树脂组合物、颗粒、复合成型体、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及罐。解决问题的方法基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下述方式<1>、优选通过<2>~<16>可以解决上述问题。<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树脂成分和三聚氰胺,其中,上述树脂成分含有聚缩醛树脂和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上述聚缩醛树脂与上述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为20~49∶80~51,上述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能够与三聚氰胺的氨基反应的来自马来酸酐基的羰基的摩尔浓度为5~25μmol/g,上述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能够与三聚氰胺的氨基反应的来自马来酸酐基的羰基的摩尔浓度是指,来自马来酸酐基的羰基的摩尔浓度(μmol/g)与来自三聚氰胺的氨基的摩尔浓度(μmol/g)中较小者的值,或者在为相同值的情况下是指该数值。<2>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在组合物中为0.005~1质量%。<3>根据<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的马来酸酐改性率为0.10~1.0质量%。<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聚缩醛树脂在190℃、2.16kg负载的条件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60g/10分以下。<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在190℃、2.16kg负载的条件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g/10分以下。<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54g/cm3以下。<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聚缩醛树脂与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为20~40∶60~80。<8>一种颗粒,其由<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9>一种复合成型体,其具有:包含聚缩醛树脂的聚缩醛树脂成型体、包含聚乙烯树脂的聚乙烯树脂成型体、以及设置于上述聚缩醛树脂成型体及上述聚乙烯树脂成型体之间、且与上述聚缩醛树脂成型体及上述聚乙烯树脂成型体分别相接的中间层,上述中间层由<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10>一种复合体形成体的制造方法,其是<9>所述的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以将中间层配置于聚缩醛树脂成型体与聚乙烯树脂成型体之间的方式层叠上述聚缩醛树脂成型体、聚乙烯树脂成型体、以及中间层。<11>一种复合体形成体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聚缩醛树脂成型体成型于由<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中间层的一个表面的工序;以及将聚乙烯树脂成型体成型于上述中间层的另一个表面的工序。<12>根据<11>所述的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将聚缩醛树脂成型体成型的工序是使包含聚缩醛树脂的组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与上述中间层接触并成型的工序,上述将聚乙烯树脂成型体成型的工序是使包含聚乙烯树脂的组合物在熔融状态下与上述中间层接触并成型的工序。<13>根据<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中,通过3色成型或嵌件成型将上述聚缩醛树脂成型体、上述中间层、以及上述聚乙烯树脂成型体成型。<14>一种罐,其包含<9>所述的复合成型体。<15>根据<14>所述的罐,其用于保存燃料及醇类中的至少1种。<16>根据<15>所述的罐,其用于保存包含汽油、轻油或生物柴油的燃料。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聚缩醛树脂的成型体与聚乙烯树脂的成型体的牢固的粘接及一体化,而且可以抑制甲醛的产生、模垢的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成型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0聚缩醛树脂成型体20中间层30聚乙烯树脂成型体100复合成型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详细地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以包含其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含义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树脂组合物包含树脂成分和三聚氰胺,上述树脂成分含有聚缩醛树脂和经马来酸酐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树脂成分和三聚氰胺,其中,/n所述树脂成分含有聚缩醛树脂和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n所述聚缩醛树脂与所述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为20~49∶80~51,/n所述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能够与三聚氰胺的氨基反应的来自马来酸酐基的羰基的摩尔浓度为5~25μmol/g,/n所述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能够与三聚氰胺的氨基反应的来自马来酸酐基的羰基的摩尔浓度是指,来自马来酸酐基的羰基的摩尔浓度(μmol/g)与来自三聚氰胺的氨基的摩尔浓度(μmol/g)中较小者的值,或者在为相同值的情况下是指该数值。/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829 JP 2018-160611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树脂成分和三聚氰胺,其中,
所述树脂成分含有聚缩醛树脂和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
所述聚缩醛树脂与所述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为20~49∶80~51,
所述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能够与三聚氰胺的氨基反应的来自马来酸酐基的羰基的摩尔浓度为5~25μmol/g,
所述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能够与三聚氰胺的氨基反应的来自马来酸酐基的羰基的摩尔浓度是指,来自马来酸酐基的羰基的摩尔浓度(μmol/g)与来自三聚氰胺的氨基的摩尔浓度(μmol/g)中较小者的值,或者在为相同值的情况下是指该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三聚氰胺的含量在组合物中为0.005~1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的马来酸酐改性率为0.10~1.0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聚缩醛树脂在190℃、2.16kg负载的条件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60g/10分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在190℃、2.16kg负载的条件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g/10分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的密度为0.954g/cm3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聚缩醛树脂与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聚乙烯树脂的质量比率为20~40∶60~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本邦彦高桥圭松本律哉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工程塑料株式会社日本聚乙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