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外套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能够插通内窥镜的内窥镜插通路的外套管。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中,内窥镜插入于如小肠及大肠弯曲的肠道,并且用于实施内壁面的观察、诊断及治疗等的手指的操作。由于肠道复杂地弯曲,因此插入力不会从内窥镜的插入部传递至前端部,而前端部难以向前移动。而且,向小肠深部的插入及因胃的切除等胆总管囊肿空肠吻合术(Roux-en-YMethod)等向术后患者的插入前端部更难以向前移动,而成为所谓的“插入困难例”的情况较多。为了消除插入困难例,提出有组合使用带球囊的外套管(电被称为插入辅助器具)与内窥镜的技术(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3674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外套管中,在基端侧,液体供给通道及气体供排通道配置成相对于外套管的轴线大致对称,因此存在执业医师难以把持外套管的基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执业医师能够轻松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套管,其具备能够插通内窥镜的内窥镜插通路,所述外套管具备:/n软管主体,形成有构成所述内窥镜插通路的一部分的第1插通路;/n把持筒体,与所述软管主体的基端侧连结,且形成有构成所述内窥镜插通路的其他部分的第2插通路;/n球囊,安装于所述软管主体的前端侧的外周面;及/n送气管路,从所述软管主体到所述把持筒体而与所述内窥镜插通路并列设置,且与所述球囊连通,/n所述把持筒体具备:/n第1连接管,从所述把持筒体的基端与前端之间的把持筒体侧部的第1位置朝向所述把持筒体的基端侧向斜外侧延伸,且具有与所述送气管路连通的气体管路;及/n第2连接管,从所述把持筒体侧部的与所述第1位置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904 JP 2018-1651901.一种外套管,其具备能够插通内窥镜的内窥镜插通路,所述外套管具备:
软管主体,形成有构成所述内窥镜插通路的一部分的第1插通路;
把持筒体,与所述软管主体的基端侧连结,且形成有构成所述内窥镜插通路的其他部分的第2插通路;
球囊,安装于所述软管主体的前端侧的外周面;及
送气管路,从所述软管主体到所述把持筒体而与所述内窥镜插通路并列设置,且与所述球囊连通,
所述把持筒体具备:
第1连接管,从所述把持筒体的基端与前端之间的把持筒体侧部的第1位置朝向所述把持筒体的基端侧向斜外侧延伸,且具有与所述送气管路连通的气体管路;及
第2连接管,从所述把持筒体侧部的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第2位置朝向所述把持筒体的基端侧向斜外侧延伸,且具有与所述第2插通路连通的液体管路,
所述把持筒体为所述第1连接管与所述第2连接管一体成型的一体成型体,
当将与所述把持筒体的中心轴正交的平面设为第1面,将与所述第1面正交且与所述送气管路交叉的平面设为第2面时,相对于与所述第1面正交且与所述第2面正交的基准面,所述第1位置及所述第2位置配置于同一侧。
2.一种外套管,其具备能够插通内窥镜的内窥镜插通路,所述外套管具备:
软管主体,形成有构成所述内窥镜插通路的一部分的第1插通路;
把持筒体,与所述软管主体的基端侧连结,且形成有构成所述内窥镜插通路的其他部分的第2插通路;
球囊,安装于所述软管主体的前端侧的外周面;及
送气管路,从所述软管主体到所述把持筒体而与内窥镜插通路并列设置,且与所述球囊连通,
所述把持筒体具备:
第1连接管,从所述把持筒体的基端与前端之间的把持筒体侧部的第1位置朝向所述把持筒体的基端侧向斜外侧延伸,且具有与所述送气管路连通的气体管路;及
第2连接管,从所述把持筒体侧部的与所述第1位置不同的第2位置朝向所述把持筒体的基端向斜外侧延伸,且具有与所述第2插通路连通的液体管路,
所述把持筒体为所述第1连接管与所述第2连接管一体成型的一体成型体,
当从所述把持筒体的中心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连结所述中心轴与所述第1位置的第1直线和连结所述中心轴与所述第2位置的第2直线所成的角度为锐角或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套管,其中,
所述把持筒体侧部具有从所述把持筒体的中心轴的径向的内侧朝向外侧延伸形成的凸缘状的止挡件,
所述第1位置及所述第2位置位于所述止挡件的基端侧的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套管,其中,
所述把持筒体侧部具有构成所述送气管路的一部分且与所述气体管路连通的中继管路,
所述气体管路与所述中继管路折弯连接。
5.根据...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