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531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机,包括机壳本体和机壳后盖,机壳本体内设有转子、主轴、风扇、定子铁芯、定子绕组、轴承,机壳本体上设有底座,机壳后盖设于机壳本体的左端,机壳后盖的左端开设有进风口,机壳后盖上装设有螺丝,机壳本体上设有承托顶板,承托顶板上设有减震垫,机壳后盖的内壁面上设有吸音棉层,定子铁芯上设有绕线槽和散热槽,定子绕组缠绕于绕线槽内,定子铁芯上设有弹性挡板组,弹性挡板组由固定板、滑挡板、弹簧、固定座组成。整体提高了机壳后盖与机壳本体之间的减震降噪以及结构稳定性,避免缠绕的定子绕组从绕线槽开口部位滑脱出来,提高了缠绕在定子铁芯上的定子绕组的整体散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电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为一种新型电机。
技术介绍
卧式同步电动机是由直流供电的励磁磁场与电枢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转矩,以同步转速旋转的交流电动机。卧式同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为,机壳本体、转子、底座、主轴、风扇、定子绕组、轴承、定子铁芯、机壳后盖,其中,在定子铁芯上设有绕线槽,定子绕组缠绕在绕线槽上,机壳后盖上设有进风口,在进风口上预置滤尘网,风扇高速转动,将外部的空气向同步电动机内部吸入,抽入的冷空气对着同步电动机的内部部件进行吹拂散热。可是,当风扇高速转动并对电机内部散热时,会产生震动,由于机壳本体是通过底座以及螺栓稳定安装在底部工作台上的,不会产生震动,而机壳后盖的前端是通过螺丝与机壳中部本体安装的,机壳后盖的内部与风扇之间为中空腔部分,该部分中空腔容易造成震动噪音,造成机壳后盖与机壳本体之间的减震降噪以及结构稳定性较差。由于绕线槽为开口式,同步电动机时间久了,有可能定子绕组的部分绕线可能松弛并从绕线槽的开口处脱离滑出,而且,定子铁芯本体的整体散热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电机,包括机壳本体(1)和机壳后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本体(1)内设有转子(11)、主轴(13)、风扇(14)、定子铁芯(2)、定子绕组(15)、轴承(16),所述机壳本体(1)的下端设有底座(12),所述机壳后盖(3)装设于机壳本体(1)的左端,所述机壳后盖(3)的左端开设有进风口(32),所述机壳后盖(3)上装设有螺丝(31),所述机壳本体(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承托顶板(4),所述承托顶板(4)朝向机壳后盖(3)的内壁一端设有减震垫(41),所述机壳后盖(3)的内壁面上设有吸音棉层(5),所述定子铁芯(2)上设有绕线槽(21)和散热槽(6),定子绕组(15)缠绕于绕线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电机,包括机壳本体(1)和机壳后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本体(1)内设有转子(11)、主轴(13)、风扇(14)、定子铁芯(2)、定子绕组(15)、轴承(16),所述机壳本体(1)的下端设有底座(12),所述机壳后盖(3)装设于机壳本体(1)的左端,所述机壳后盖(3)的左端开设有进风口(32),所述机壳后盖(3)上装设有螺丝(31),所述机壳本体(1)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承托顶板(4),所述承托顶板(4)朝向机壳后盖(3)的内壁一端设有减震垫(41),所述机壳后盖(3)的内壁面上设有吸音棉层(5),所述定子铁芯(2)上设有绕线槽(21)和散热槽(6),定子绕组(15)缠绕于绕线槽(21)内,所述定子铁芯(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弹性挡板组(7),所述弹性挡板组(7)由固定板(71)、滑挡板(73)、弹簧(74)、固定座(8)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71)上插设有阻尼销(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6)内设有导热层(61),散热槽(6)为扇形开口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6)围绕定子铁芯(2)的外壁面圆周排列设置,并且每个散热槽(6)与绕线槽(21)数量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佳平张舜
申请(专利权)人:全南县超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