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N源直流馈补微电网结构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分布式配电调控
,尤其涉及一种N源直流馈补微电网结构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各国对新能源开发技术利用的高度重视,有关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技术发展非常迅猛。其中直流微电网尤其适合于油井矿区等供电场合,可以充分发挥直流输电的多方面优势,例如:输电容量大;输送距离远;不存在无功电流和磁感应损耗,线路损耗小压降低;直流源并网结构简单、控制易行;输送功率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快速控制和调节;直流输电可以充分利用线路走廊资源。目前油田大多通过直流微电网公共母线(DMGB,Direct-currentMicro-gridBus)将上述各电源(例如:变频器,风电机组,光伏发电,开关磁阻电动机,直流无刷电机等等)、负荷装置贯串连接在一起,从而保证各微源、各负荷既有运行的独立性,又可以通过网络化监控实现相互之间的协调控制。具体地,油田分布式直流微电网上的微源可来自多种形式,例如:风力、光伏、海洋等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燃油或煤层气发电、燃气轮机发电等,或取自蓄电池、超级电容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N源直流馈补微电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nN路微源、N源直流馈补调控单元、直流微电网公共母线以及若干负载;其中,N路微源用于输出同一电压等级的可调直流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N源直流馈补微电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N路微源、N源直流馈补调控单元、直流微电网公共母线以及若干负载;其中,N路微源用于输出同一电压等级的可调直流电压u1,u2,u3……uN-1,uN;N源直流馈补调控单元用于将多个微源输出的可调直流电压转换为受控准电流源,馈入直流微电网公共母线中;
当微源为工频电网时,微源输出端位置处还配置有第一转换电路以及第一控制电路;第一转换电路由PWM可逆整流器、第一准电流源转换滤波电感构成,第一控制电路由第一DSP处理器、第一输入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第一IGBT驱动隔离保护单元、第一输出电压电流检测单元构成,第一输入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第一IGBT驱动隔离保护单元、第一输出电压电流检测单元均与第一DSP处理器相连接;
其中,第一输入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PWM可逆整流器交流输入侧的电压值、电流值;第一输出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PWM可逆整流器直流输出侧的电压值、电流值;第一IGBT驱动隔离保护单元用于驱动且隔离保护PWM可逆整流器;
当所述微源为风力发电系统时,微源输出端位置处还配置有第二转换电路以及第二控制电路;第二转换电路由二极管整流单元、PWM型Buck变换器、第二准电流源转换滤波电感构成,第二控制电路由第二DSP处理器、测速单元、第二输入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第二驱动隔离保护单元、第二输出电压电流检测单元构成,测速单元、第二输入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第二驱动隔离保护单元、第二输出电压电流检测单元均与第二DSP处理器相连接;
其中,测速单元用于检测风力发电系统中风轮叶片的当前转速;第二输入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PWM型Buck变换器输入侧的电压值、电流值;第二驱动隔离保护单元用于驱动且隔离保护PWM型Buck变换器;第二输出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PWM型Buck变换器输出侧的电压值、电流值;
当所述微源为光伏发电系统时,微源输出端位置处还配置有第三转换电路以及第三控制电路;第三转换电路由Boost变换器、第三准电流源转换滤波电感构成,第三控制电路由第三DSP处理器、第三输入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第三驱动隔离保护单元、第三输出电压电流检测单元构成,第三输入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第三驱动隔离保护单元、第三输出电压电流检测单元均与第三DSP处理器相连接;
其中,第三输入电压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Boost变换器输入侧的电压值、电流值;第三驱动隔离保护单元用于驱动并隔离保护所述Boost变换器;第三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加胜,刘玉林,于英超,刘德亮,严川,李洪波,邹兵,李凯凯,杨彪,徐恩方,孙振华,韦伟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大蓝天青岛石油技术有限公司东营分公司,中石大蓝天青岛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