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506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风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风扇外框和扰流板,所述风扇外框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扰流板的两侧与安装槽的两侧壁滑动连接,扰流板的两侧靠近安装槽的位置均铰接有连接件,扰流板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槽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将扰流板的一端置于安装槽内,通过推动扰流板,扰流板的两侧分别沿安装槽的两侧壁进入安装槽内,然后,通过转动连接件,使连接件靠近安装槽的侧壁并与安装槽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扰流板与安装槽侧壁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安装和拆卸,大大简化了扰流板的安装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风扇
,具体涉及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电源供应器的风扇用于对电源供应器进行散热,在风扇工作过程中,风扇的风向不能集中对电源供应器进行散热,而扰流板的安装具有改变和引导风扇风向作用,使风扇的风力能够集中对电源进行散热的作用。目前,风扇扰流板通常通过螺栓及点胶的方式进行固定,由于螺栓固定的方式比较费力,而且点胶的方式对于安装的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即使是专业的技术人员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达到合格的标准,不仅安装过程复杂、费时费力,而且,在不使用导流板时,不便于拆卸,给工作人员的操作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安装和拆卸。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风扇外框和扰流板,所述风扇外框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扰流板的两侧与安装槽的两侧壁滑动连接,扰流板的两侧靠近安装槽的位置均铰接有连接件,扰流板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槽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两侧壁上开设有滑槽,扰流板的两侧置于滑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齿条,滑槽远离扰流板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槽,通槽内转动连接有齿轮组,齿轮组与齿条啮合。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一齿轮均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传动连接,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位于第一齿轮的两侧,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与齿条啮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通过转动柱与通槽的侧壁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压片,压片与扰流板铰接,压片靠近安装槽侧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安装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外框中间区域设有风扇固定座,风扇固定座通过连接杆与风扇外框固定连接,风扇固定座靠近扰流板的一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压板,压板的下表面与扰流板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杆的顶端与扰流板的下表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扰流板远离风扇固定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推拉板,推拉板上开设有推拉槽。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扰流板的一端置于安装槽内,通过推动扰流板,扰流板的两侧分别沿安装槽的两侧壁进入安装槽内,然后,通过转动连接件,使连接件靠近安装槽的侧壁并与安装槽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扰流板与安装槽侧壁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安装和拆卸,大大简化了扰流板的安装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风扇外框;2-扰流板;11-安装槽;12-滑槽;13-卡槽;14-通槽;15-风扇固定座;16-连接杆;21-固定块;22-压片;23-转动杆;24-扭力弹簧;25-卡块;26-齿条;27-推拉板;28-推拉槽;141-转动柱;142-第一齿轮;143-第二齿轮;144-第三齿轮;151-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风扇外框1和扰流板2,风扇外框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1,扰流板2的两侧与安装槽11的两侧壁滑动连接,扰流板2的两侧靠近安装槽11的位置均铰接有连接件,扰流板2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槽11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将扰流板2的一端置于安装槽11内,通过推动扰流板2,扰流板2的两侧分别沿安装槽11的两侧壁进入安装槽11内,然后,通过转动连接件,使连接件靠近安装槽11的侧壁并与安装槽11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扰流板2与安装槽11侧壁之间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工作人员快速安装和拆卸,大大简化了扰流板2的安装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2,扰流板2的两侧置于滑槽12内。在实际使用中,扰流板2的两侧沿滑槽12滑动进入安装槽11内,滑槽12同时具有限制扰流板2位置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扰流板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齿条26,滑槽12远离扰流板2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槽14,通槽14内转动连接有齿轮组,齿轮组与齿条26啮合。在实际使用中,扰流板2安装过程中,扰流板2沿滑槽12向安装槽11内侧滑动时,扰流板2上齿条26的移动带动齿轮组的转动,有利于减少扰流板2与滑槽12侧壁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使扰流板2的推动过程更省力,降低扰流板2与滑槽12侧壁之间的磨损程度;扰流板2拆卸过程中,可通过转动齿轮组,通过齿轮组与齿条26的传动作用将扰流板2推出安装槽11或者通过向安装槽11的外侧拉动扰流板2,由齿条26的带动作用推动齿轮组转动,减少扰流板2与滑槽12侧壁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使扰流板2的拉动过程更省力,降低扰流板2与滑槽12侧壁之间的磨损程度。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142、第二齿轮143和第三齿轮144,第一齿轮142均与第二齿轮143和第三齿轮144传动连接,第二齿轮143和第三齿轮144分别位于第一齿轮142的两侧,第二齿轮143和第三齿轮144均与齿条26啮合,第一齿轮142、第二齿轮143和第三齿轮144均通过转动柱141与通槽14的侧壁转动连接。在实际使用中,第二齿轮143和第三齿轮144同时与齿条26的不同位置啮合,便于保持扰流板2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一齿轮142的一侧边缘置于通槽14的外侧,在扰流板2的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可通过转动第一齿轮142同时带动第二齿轮143和第三齿轮144转动,通过第二齿轮143和第三齿轮144的转动带动齿条26的以及扰流板2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压片22,压片22与扰流板2铰接,压片22靠近安装槽11侧壁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25,安装槽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卡块25相适配的卡槽13,扰流板2上固定安装有固定块21,固定块2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3,压片22与转动杆23固定连接,转动杆23上套设有扭力弹簧24,扭力弹簧24的一端与固定块21固定连接,扭力弹簧24的另一端与转动杆23固定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当需要固定扰流板2时,转动压片22并带动卡块25向卡槽13侧靠近,直到卡块25置于卡槽13内,实现卡块25与卡槽13的固定;当需要拆卸扰流板2时,拉动压片22带动卡块25远离卡槽13,实现扰流板2与安装槽11侧壁的拆卸。压片22和固定块21之间设置扭力弹簧24,通过扭力弹簧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风扇外框(1)和扰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外框(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1),扰流板(2)的两侧与安装槽(11)的两侧壁滑动连接,扰流板(2)的两侧靠近安装槽(11)的位置均铰接有连接件,扰流板(2)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槽(11)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风扇外框(1)和扰流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外框(1)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1),扰流板(2)的两侧与安装槽(11)的两侧壁滑动连接,扰流板(2)的两侧靠近安装槽(11)的位置均铰接有连接件,扰流板(2)通过连接件与安装槽(11)的侧壁可拆卸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1)的两侧壁上开设有滑槽(12),扰流板(2)的两侧置于滑槽(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板(2)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齿条(26),滑槽(12)远离扰流板(2)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槽(14),通槽(14)内转动连接有齿轮组,齿轮组与齿条(26)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风扇扰流板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142)、第二齿轮(143)和第三齿轮(144),第一齿轮(142)均与第二齿轮(143)和第三齿轮(144)传动连接,第二齿轮(143)和第三齿轮(144)分别位于第一齿轮(142)的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君刘小明郭伟然
申请(专利权)人:九州阳光电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