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过线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505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过线保护结构,包括橡胶构件、防水密封圈、线束套管、车身构件,所述橡胶构件的安装部上面与车身构件配合,所述防水密封圈设在橡胶构件和车身构件配合的部位,多根所述线束套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橡胶构件的中部,其特征是:一钣金构件与所述橡胶构件的安装部下面紧贴,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在所述车身构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够解决车身强度不足、装配不便,可靠性风险点增加的问题,又能解决橡胶构件与车身密封不严而产生的漏气、漏水问题、线束套管被拉断及橡胶构件从车身脱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过线保护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高压电路,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过线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球性资源不断紧缺,伴随着环保及油耗要求的压力,新能源汽车逐渐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基于对整车通过性、稳定性及平顺性的的追求,四驱车型更为受到市场关注。然而相对两驱车型而言,四驱增加一套后桥动力驱动系统。基于目前整车底盘空间限制,后桥电机控制器布置在行李箱内,后桥电机布置在驾驶室外底盘驱动轴上。连接后桥电机控制器和后桥电机的三相动力线束需从底盘通过橡胶件穿进驾驶室内。现有橡胶套的结构如图1所示,高压线束穿过橡胶套主体9,采用胶带将线束捆绑在线束套管92上,橡胶套主体9通过其上的凹槽91与下车身钣金面配合。现有橡胶套仅有一个过线孔,适用于单根线束。而三相动力线束为三根单独的线束且线缆直径较粗,不便于捆扎。如采用现有结构橡胶套,需在车身开三个过孔,严重影响车身钣金的强度,且装配不便,增加了可靠性风险点。现有结构仅通过凹槽与下车身钣金面配合,高压线束内部结构复杂,重量大,车辆行驶过程中线束随电机振动,橡胶套长期受到拉力,会导致橡胶套与车体密封不严,产生气密性及防水性问题,甚至导致橡胶套从车体脱出及线束套管被拉断的问题。因此,现有橡胶套与下车身钣金配合结构亟待改进。CN204947498U公开了“一种高压线束橡胶件”,包括橡胶件主体和两个线束套,两个所述线束套均与所述橡胶件主体的一个端面固连,其中,所述橡胶件主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向凹槽,且所述橡胶件主体位于所述环向凹槽和固定有所述线束套的端面之间的部分的外表面为曲面。其提供的高压线束橡胶件具有两个线束套,48V供电系统的正负极线束穿过橡胶件主体后可分别自两个线束套中穿过,从而只需要在前围钣金上开设一个前围过孔即可安装48V供电系统的线束,装配方便,减少对前围钣金强度的影响,而且线束套和橡胶件主体上的曲面的设置有利于将车身传递过来振动分散减弱,从而减弱线束受车身振动的影响。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是改进现有橡胶套与下车身钣金配合结构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过线保护结构,其既能够解决车身强度不足、装配不便,可靠性风险点增加的问题,又能解决橡胶构件与车身密封不严而产生的漏气、漏水问题、线束套管被拉断及橡胶构件从车身脱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过线保护结构,包括橡胶构件、防水密封圈、线束套管、车身构件,所述橡胶构件的安装部上面与车身构件配合,所述防水密封圈设在橡胶构件和车身构件配合的部位,多根所述线束套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橡胶构件的中部,其特征是:一钣金构件与所述橡胶构件的安装部下面紧贴,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在所述车身构件上;所述橡胶构件的安装部为倒圆角的矩形,其上面的中部设有矩形凸环、下面的中部设有向下的矩形凸台,在所述矩形凸环与安装部的交接部位设有第一卡槽,在所述矩形凸台与安装部的交接部位设有第二卡槽,在所述安装部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安装孔。进一步,所述车身构件的车身面上设有一矩形过孔,在靠近所述矩形过孔的左上角部设有一凸焊螺母,在靠近所述矩形过孔的其余三个角部分别设有一车身螺栓孔;所述橡胶构件的矩形凸环穿过所述矩形过孔,所述橡胶构件的第一卡槽与矩形过孔卡合,所述防水密封圈设在第一卡槽的边缘;所述安装部左上角部的安装孔与矩形过孔左上角部的凸焊螺母对应,所述安装部其余三个角的安装孔分别与所述矩形过孔的其余三个角部的车身螺栓孔一一对应。进一步,所述钣金构件也为倒圆角的矩形且边缘设有翻边,其与所述所述橡胶构件的轮廓相适配;在所述钣金构件的中部设有一矩形通孔,在靠近所述矩形通孔的左上角部设有一钣金螺栓孔,在靠近所述矩形通孔的其余三个角部分别设有—凸焊螺栓;所述矩形通孔套在所述橡胶构件的矩形凸台上,并与所述橡胶构件的第二卡槽卡合;所述矩形通孔的左上角部的钣金螺栓孔与所述安装部左上角部的安装孔对应,并与所述车身构件上的凸焊螺母对应,一螺栓穿过所述钣金螺栓孔和安装孔与所述凸焊螺母配合连接紧固;所述矩形通孔的其余三个角部的凸焊螺栓分别穿过所述安装部其余三个角部的安装孔和三个所述车身螺栓孔与螺母配合连接紧固。进一步,所述线束套管为能够伸缩量的波纹结构,至少为三根;三根所述线束套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橡胶构件的矩形凸台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橡胶构件的材质为EPDM。进一步,所述钣金构件的材质为Q23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橡胶构件被夹在钣金构件和车身构件之间,并且四个角部均通过螺栓连接紧固,不仅解决了橡胶构件由于长期受到拉力而产生脱落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由于车身开孔多而导致车身强度不足的问题;由于在橡胶构件和车身构件配合部位设置了防水密封圈,有效解决了橡胶构件由于长期受到拉力而影响的整车气密性及防水性问题;由于钣金构件上的三颗凸焊螺栓,可在驾驶室内紧固螺母,有效解决由于地板下方空间有限导致的螺栓难安装的问题。由于线束套管为波纹结构,能够吸收由于电机运行引起的振动,有效解决了线束套管被拉断的问题,提高了线束安装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橡胶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轴测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橡胶构件与矩形密封圈和线束套管配合连接的轴测图;图6是图5的正视图;图7是图6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钣金构件的轴测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车身构件的轴测图;图10是图9的俯视图。图中:1—橡胶构件,11—安装部,12—矩形凸环,13-矩形凸台,14—第一卡槽,15—第二卡槽,16—安装孔;2—防水密封圈;3—线束套管;4—钣金构件,41—矩形通孔,42—凸焊螺栓,43—钣金螺栓孔;5—车身构件,51—矩形过孔,52—车身螺栓孔,53—凸焊螺母,54—车身面;9—橡胶件主体,91—凹槽,92—线束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参见图2至图10所示的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过线保护结构,包括橡胶构件1、防水密封圈2、线束套管3、车身构件5,所述橡胶构件1的安装部11上面与车身构件5配合,所述防水密封圈2设在橡胶构件1和车身构件5配合的部位,有效解决了橡胶构件由于长期受到拉力而影响的整车气密性及防水性问题;多根所述线束套管3固定连接在所述橡胶构件1的中部,其特征是:一钣金构件4与所述橡胶构件1的安装部11下面紧贴,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在所述车身构件5上;所述橡胶构件1的安装部11为倒圆角的矩形,其上面的中部设有矩形凸环12、下面的中部设有向下的矩形凸台13,在所述矩形凸环12与安装部11的交接部位设有第一卡槽14,在所述矩形凸台13与安装部11的交接部位设有第二卡槽15,在所述安装部11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安装孔16。所述车身构件5的车身面54上设有一矩形过孔51,在靠近所述矩形过孔的左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过线保护结构,包括橡胶构件(1)、防水密封圈(2)、线束套管(3)、车身构件(5),所述橡胶构件(1)的安装部(11)上面与车身构件(5)配合,所述防水密封圈(2)设在橡胶构件(1)和车身构件(5)配合的部位,多根所述线束套管(3)固定连接在所述橡胶构件(1)的中部,其特征是:一钣金构件(4)与所述橡胶构件(1)的安装部(11)下面紧贴,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在所述车身构件(5)上;/n所述橡胶构件(1)的安装部(11)为倒圆角的矩形,其上面的中部设有矩形凸环(12)、下面的中部设有向下的矩形凸台(13),在所述矩形凸环(12)与安装部(11)的交接部位设有第一卡槽(14),在所述矩形凸台(13)与安装部(11)的交接部位设有第二卡槽(15),在所述安装部(11)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安装孔(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高压线束过线保护结构,包括橡胶构件(1)、防水密封圈(2)、线束套管(3)、车身构件(5),所述橡胶构件(1)的安装部(11)上面与车身构件(5)配合,所述防水密封圈(2)设在橡胶构件(1)和车身构件(5)配合的部位,多根所述线束套管(3)固定连接在所述橡胶构件(1)的中部,其特征是:一钣金构件(4)与所述橡胶构件(1)的安装部(11)下面紧贴,并通过螺纹紧固件连接在所述车身构件(5)上;
所述橡胶构件(1)的安装部(11)为倒圆角的矩形,其上面的中部设有矩形凸环(12)、下面的中部设有向下的矩形凸台(13),在所述矩形凸环(12)与安装部(11)的交接部位设有第一卡槽(14),在所述矩形凸台(13)与安装部(11)的交接部位设有第二卡槽(15),在所述安装部(11)的四个角部分别设有—安装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高压线束过线保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车身构件(5)的车身面(54)上设有一矩形过孔(51),在靠近所述矩形过孔的左上角部设有一凸焊螺母(53),在靠近所述矩形过孔的其余三个角部分别设有一车身螺栓孔(52);所述橡胶构件(1)的矩形凸环(12)穿过所述矩形过孔(51),所述橡胶构件(1)的第一卡槽(14)与矩形过孔(51)卡合,所述防水密封圈(2)设在第一卡槽(14)的边缘;所述安装部(11)左上角部的安装孔(16)与矩形过孔(51)左上角部的凸焊螺母(53)对应,所述安装部(11)其余三个角的安装孔(16)分别与所述矩形过孔(51)其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爽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