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辆内高压水加热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尤指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内高压水加热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电动车辆中需要使用到一种电热装置,该装置使用的加热元件由于在加热增强时显示出更大的电阻,并因而使得更少量电流通过,因此具有防止这些加热元件过热的自动调节特性。上述电热装置为了实现承载并电导通的与若干个加热元件接触,其在生产过程中会制造一种电极包,这种电极包的主要结构为在绝缘层上覆盖一个平整的电极板。通过两个电极包夹持若干个加热元件是容易想到的实现方式;但由于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紧密的与散热壳体接触而传导出来,所以散热壳体与电极包及其内部的加热元件需要被紧密压合。当电极板是一个较大的平整平面时,由于若干个加热元件存在一定的厚度偏差,并且加热元件的厚度几乎不能被压缩,为了实现每个加热元件与电极板都能紧密贴合,这需要在散热壳体上施加几千到上万牛顿的作用力在电极包上才有可能实现。散热壳体为支持提供这么大的力,这对散热壳体的材料强度和厚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对应加热装置的生产制造成本也非常高,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辆内高压水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夹持在上散热壳体与下散热壳体之间,所述上散热壳体与控制腔板连接,所述控制腔板将所述上散热壳体内腔分成上控制腔与下流体腔,所述下流体腔与所述下散热壳体内腔连通,所述控制腔板上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IGBT,所述IGBT的散热面与所述控制腔板接触,所述控制电路板与IGBT设于所述上控制腔,所述上散热壳体与下散热壳体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辆内高压水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夹持在上散热壳体与下散热壳体之间,所述上散热壳体与控制腔板连接,所述控制腔板将所述上散热壳体内腔分成上控制腔与下流体腔,所述下流体腔与所述下散热壳体内腔连通,所述控制腔板上设有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IGBT,所述IGBT的散热面与所述控制腔板接触,所述控制电路板与IGBT设于所述上控制腔,所述上散热壳体与下散热壳体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内高压水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的上、下面分别设有导热绝缘膜,所述上散热壳体与下散热壳体夹持在两个所述导热绝缘膜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内高压水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壳体及所述下散热壳体上与所述加热元件接触的表面分别设有多个安装区域,所述加热元件放置于多个所述安装区域内,相邻所述安装区域之间通过圆弧形导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内高压水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壳体与所述下散热壳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内高压水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壳体包括上散热板和上盖板,所述加热元件的上表面贴于所述上散热板的下表面,所述控制腔板设于所述上散热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所述上散热板、控制腔板及上盖板之间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散热板与所述控制腔板之间形成所述下流体腔,所述控制腔板与所述上盖板之间形成所述上控制腔,所述上盖板与所述上散热板之间设有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辆内高压水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流体流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辆内高压水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板的侧面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出液口分别与所述上散热壳体内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辆内高压水加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板上靠近外缘的部位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贯通上、下端的第一安装孔,所述控制腔板上靠近外缘的部位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贯通上、下端的第二安装孔,所述上盖板上靠近外缘的部位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贯通上、下端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宏生,郑大存,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奉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