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443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包括主体;主体包括设置在主体的顶部的主拾音麦克风和以同一轴心环绕主拾音麦克风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副拾音结构,且其中相邻的两个副拾音结构之间的夹角内设有与主体连接的触控显示装置;主体内部设有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且触控显示装置、主拾音麦克风和副拾音结构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更方便地对全向麦克风进行管理,同时提高了全向麦克风的可扩展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
本技术涉及会议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电话会议硬件市场(亿联、思科、宝利通等)逐渐下滑,而基于通信云架构的视频会议市场已经成为主流。会议桌上的会议设备(音频+数据)的市场空间会很大。但是,现有的全向麦克风无法智能管理麦克风,可扩展性也较差。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方案以便于更好地对麦克风进行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用以实现在更好地对麦克风进行管理的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顶部的主拾音麦克风和以同一轴心环绕所述主拾音麦克风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副拾音结构,且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副拾音结构之间的夹角内设有与所述主体连接的触控显示装置;所述主体内部设有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且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所述主拾音麦克风和所述副拾音结构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副拾音结构上设有副拾音麦克风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副拾音麦克风的控制开关,且所述副拾音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副拾音结构远离所述主拾音麦克风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副拾音麦克风为矩阵式麦克风。进一步地,所述副拾音结构远离所述主拾音麦克风的一端的底面设有防滑垫。进一步地,所述副拾音结构的数量为3个,且相邻两个所述副拾音结构之间形成120度夹角。进一步地,所述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包括第一副拾音结构、第二副拾音结构和第三副拾音结构;所述触控显示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副拾音结构和所述第二副拾音结构之间的夹角内;所述主体位于所述第一副拾音结构和所述第三副拾音结构之间的夹角内设有第一外部接口模块;所述主体位于所述第二副拾音结构和所述第三副拾音结构之间的夹角内设有第二外部接口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部接口模块至少包括USB接口、RJ-45输入接口、HDMI接口、电源接口和声音信号输出接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部接口模块至少包括RJ-45级联接口和type-c接口。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至少包括蓝牙模块和WiFi模块。进一步地,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放置部和设置在所述放置部上的多点触控显示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在实现全方位拾音的同时可以通过触控显示装置对全向麦克风进行管理,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也可以与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进行连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连接管理,提高了全向麦克风管理的便捷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在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在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拓扑结构示意图。图标:10-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100-主体;110-主拾音麦克风;120-副拾音结构;121-副拾音麦克风;122-控制开关;123-防滑垫;130-第一外部接口模块;140-第二外部接口模块;150-控制器;160-无线通信模块;170-触控显示装置;171-放置部;172-多点触控显示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请参看图1和图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俯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10包括主体100;主体100包括设置在主体100的顶部的主拾音麦克风110和以同一轴心环绕主拾音麦克风110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副拾音结构120,且其中相邻的两个副拾音结构120之间的夹角内设有与主体100连接的触控显示装置170;主体100内部设有控制器150以及与控制器150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160,且触控显示装置170、主拾音麦克风110和副拾音结构120均与控制器150通信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150包括骁龙系列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内置的软件程序和操作系统;其中,操作系统为安卓8.0系统,软件程序包括钉钉、微信、527轻会议等主流视频会议软件。进一步地,副拾音结构120上设有副拾音麦克风121以及用于控制副拾音麦克风121的控制开关122,且副拾音麦克风121设置在副拾音结构120远离主拾音麦克风110的一端。具体地,为了更好地进行拾音,副拾音麦克风121可以选用矩阵式麦克风,例如可以选用6阵列矩阵式麦克风或者9阵列矩阵式麦克风。矩阵式麦克风设置在副拾音结构120远离主拾音麦克风110的一端的侧面上,面向主拾音麦克风110的方向且倾斜一定角度。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副拾音结构120的数量为3个,且相邻两个副拾音结构120之间形成120度夹角。示例性地,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10包括第一副拾音结构120、第二副拾音结构120和第三副拾音结构120;触控显示装置170设置在第一副拾音结构120和第二副拾音结构120之间的夹角内;主体100位于第一副拾音结构120和第三副拾音结构120之间的夹角内设有第一外部接口模块130;主体100位于第二副拾音结构120和第三副拾音结构120之间的夹角内设有第二外部接口模块140。请参看图3、图4和图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在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在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拓扑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外部接口模块130至少包括USB接口、RJ-45输入接口、HDMI接口、电源接口和声音信号输出接口等;第二外部接口模块140至少包括RJ-45级联接口和type-c接口。具体地,USB接口为两个,包括一个USB2.0接口和一个USB3.0接口;RJ-45输入接口为一个百兆输入网口;RJ-45级联接口为两个。通过上述接口,全向麦克风可以与多种类型的设备进行连接,也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级联,提高了全向麦克风的可扩展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顶部的主拾音麦克风和以同一轴心环绕所述主拾音麦克风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副拾音结构,且其中两个任意相邻的所述副拾音结构之间的夹角内设有与所述主体连接的触控显示装置;所述主体内部设有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且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所述主拾音麦克风和所述副拾音结构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包括设置在所述主体的顶部的主拾音麦克风和以同一轴心环绕所述主拾音麦克风均匀设置的若干个副拾音结构,且其中两个任意相邻的所述副拾音结构之间的夹角内设有与所述主体连接的触控显示装置;所述主体内部设有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且所述触控显示装置、所述主拾音麦克风和所述副拾音结构均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拾音结构上设有副拾音麦克风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副拾音麦克风的控制开关,且所述副拾音麦克风设置在所述副拾音结构远离所述主拾音麦克风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拾音麦克风为矩阵式麦克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拾音结构远离所述主拾音麦克风的一端的底面设有防滑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触控屏全向麦克风,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拾音结构的数量为3个,且相邻两个所述副拾音结构之间形成120度夹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裕仕赵幸冯文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随锐云网科技有限公司随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