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丹专利>正文

安全管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97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2
安全管控装置属于安全管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管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安全管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射频信息读取部分、外侧天线、内侧天线、处理器、网络接口部分和报警部分,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口与射频信息读取部分的信号输出端口相连,射频信息读取部分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外侧天线、内侧天线相连,处理器的网络传输端口与网络接口部分相连,处理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口与报警部分的报警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管控装置
本技术属于安全管控
,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管控装置。
技术介绍
信息安全,对任何国家、任何单位(部门)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和敏感的问题,对涉密文件、资料、载体的安全管控,也是很多单位(部门)信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涉密文件、资料、载体的安全管控,主要是解决对涉密文件、资料、载体的存放位置进行监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的安全管控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射频信息读取部分、外侧天线、内侧天线、处理器、网络接口部分和报警部分,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口与射频信息读取部分的信号输出端口相连,射频信息读取部分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外侧天线、内侧天线相连,处理器的网络传输端口与网络接口部分相连,处理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口与报警部分的报警信号输入端口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包括无线传输部分,无线传输部分的信号输入端口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口相连。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射频信息读取部分采用MFRC500芯片U2、U3,U2的1脚分别与电容C4一端、晶振Y2一端相连,C4另一端分别与地、电容C5一端相连,C5另一端分别与Y2另一端、U2的32脚相连,U2的2脚接1RIQ,U2的5~21脚分别与1TX1、1TVDD、1TX2、GND、1NCS、WR、RD、GND、AD0、AD1、AD2、AD3、AD4、AD5、AD6、AD7、1ALE对应相连,U2的22、23脚接VCC,U2的24脚接GND,U2的25、26脚接1AVDD,U2的28脚接地,U2的29~31脚分别与1RX、1VMID、1RSTPD对应相连;四排阻RP1第一电阻一端、第二电阻一端、第三电阻一端、第四电阻一端接VCC,四排阻RP1第一电阻另一端、第二电阻另一端、第三电阻另一端、第四电阻另一端分别与AD0、AD1、AD2、AD3对应相连;四排阻RP2第一电阻一端、第二电阻一端、第三电阻一端、第四电阻一端接VCC,四排阻RP2第一电阻另一端、第二电阻另一端、第三电阻另一端、第四电阻另一端分别与AD4、AD5、AD6、AD7对应相连;VCC通过10μH电感分别与1AVDD、1nF电容一端、0.1μF电容一端、4.7μF电容一端相连,1nF电容另一端、0.1μF电容另一端、4.7μF电容另一端接地;1VMID分别与820电阻一端、0.1μF电容一端相连,0.1μF电容另一端接地,820电阻另一端分别与1RX、560电阻一端相连,560电阻另一端通过15P电容接四角接插件1ANT(外侧天线)的1脚,ANT的2脚分别与第一1μH电感一端、第一68P电容一端相连,第一1μH电感另一端接1TX2,第一68P电容另一端分别与地、第二68P电容一端、1ANT的3脚相连,第二68P电容另一端分别与第二1μH电感一端、1ANT的4脚相连,第二1μH电感另一端接1TX1;U3的1脚分别与电容C14一端、晶振Y12一端相连,C14另一端分别与地、电容C15一端相连,C15另一端分别与Y12另一端、U3的32脚相连,U3的2脚接2RIQ,U3的5~21脚分别与2TX1、2TVDD、2TX2、GND、2NCS、WR、RD、GND、AD0、AD1、AD2、AD3、AD4、AD5、AD6、AD7、2ALE对应相连,U3的22、23脚接VCC,U3的24脚接GND,U3的25、26脚接2AVDD,U3的28脚接地,U3的29~31脚分别与2RX、2VMID、2RSTPD对应相连;VCC通过10μH电感分别与2AVDD、1nF电容一端、0.1μF电容一端、4.7μF电容一端相连,1nF电容另一端、0.1μF电容另一端、4.7μF电容另一端接地;2VMID分别与820电阻一端、0.1μF电容一端相连,0.1μF电容另一端接地,820电阻另一端分别与1RX、560电阻一端相连,560电阻另一端通过15P电容接四角接插件2ANT(内侧天线)的1脚,ANT的2脚分别与第一1μH电感一端、第一68P电容一端相连,第一1μH电感另一端接2TX2,第一68P电容另一端分别与地、第二68P电容一端、2ANT的3脚相连,第二68P电容另一端分别与第二1μH电感一端、2ANT的4脚相连,第二1μH电感另一端接2TX1。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处理器采用PIC18F97J60芯片U1,U1的3脚接LS,U1的4脚分别与第一10K电阻一端、第二10K电阻一端相连,第一10K电阻另一端接VCC,第二10K电阻另一端接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一BELL一端,第一BELL另一端分别与VCC、第一10μF电容一端相连,第一10μF电容另一端接地;U1的1脚分别与第三10K电阻一端、第四10K电阻一端相连,第三10K电阻另一端接VCC,第四10K电阻另一端接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接第二BELL一端,第二BELL另一端分别与VCC、第二10μF电容一端相连,第二10μF电容另一端接地;U1的5脚接1RIQ,U1的6脚接2RIQ,U1的7脚接2RSTPD,U1的8脚接1RSTPD,U1的13脚通过电阻R6分别与电容C1一端、电阻R1一端相连,C1另一端接地,R1另一端接3.3V,U1的16脚通过电容C4接地,U1的18~23脚分别与2NCS、2ALE、1ALE、1NCS、WR、RD对应相连;U1的34、35脚分别与电阻R3一端、电阻R2一端对应相连,R2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D1接地,R3另一端通过发光二极管D2接地;U1的43~46脚分别与AD1、AD0、AD6、AD7对应相连,U1的52~56脚分别与RT-TX、AD2~AD5对应相连,U1的63脚分别与晶振Y1一端、电容C2一端相连,Y1另一端分别与U1的64脚、电容C3一端相连,C3另一端分别与地、C2另一端相连,U1的70脚接RT-RX,U1的73、74脚分别与TPIN-、TPIN+对应相连,U1的77、78脚分别与TPOUT-、TPOUT+对应相连。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所述网络接口部分采用HR901170A芯片,HR901170A芯片的4~7脚分别与TPOUT+、TPOUT-、TPIN+、TPIN-对应相连。其次,本技术所述报警部分包括NPN三极管,NPN三极管的基极通过2K电阻接LS,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二极管正极、继电器控制端一端相连,二极管负极分别与继电器控制端另一端、VCC相连,继电器受控端一端接12V,继电器受控端另一端分别与发光二极管正极、报警器正极相连,报警器负极接地,发光二极管负极通过1K电阻接地。另外,本技术所述无线传输部分采用MAX232芯片U9,U9的9、10脚分别与RT-RX、RT-TX对应相连,U9的7、8脚通过九针串口与4GLTEDTU设备的信号传输端口相连。本技术有益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安全管控装置,包括射频信息读取部分、外侧天线、内侧天线、处理器、网络接口部分和报警部分,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口与射频信息读取部分的信号输出端口相连,射频信息读取部分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外侧天线、内侧天线相连,处理器的网络传输端口与网络接口部分相连,处理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口与报警部分的报警信号输入端口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安全管控装置,包括射频信息读取部分、外侧天线、内侧天线、处理器、网络接口部分和报警部分,其特征在于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口与射频信息读取部分的信号输出端口相连,射频信息读取部分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外侧天线、内侧天线相连,处理器的网络传输端口与网络接口部分相连,处理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口与报警部分的报警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传输部分,无线传输部分的信号输入端口与处理器的信号输出端口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安全管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信息读取部分采用MFRC500芯片U2、U3,U2的1脚分别与电容C4一端、晶振Y2一端相连,C4另一端分别与地、电容C5一端相连,C5另一端分别与Y2另一端、U2的32脚相连,U2的2脚接1RIQ,U2的5~21脚分别与1TX1、1TVDD、1TX2、GND、1NCS、WR、RD、GND、AD0、AD1、AD2、AD3、AD4、AD5、AD6、AD7、1ALE对应相连,U2的22、23脚接VCC,U2的24脚接GND,U2的25、26脚接1AVDD,U2的28脚接地,U2的29~31脚分别与1RX、1VMID、1RSTPD对应相连;四排阻RP1第一电阻一端、第二电阻一端、第三电阻一端、第四电阻一端接VCC,四排阻RP1第一电阻另一端、第二电阻另一端、第三电阻另一端、第四电阻另一端分别与AD0、AD1、AD2、AD3对应相连;四排阻RP2第一电阻一端、第二电阻一端、第三电阻一端、第四电阻一端接VCC,四排阻RP2第一电阻另一端、第二电阻另一端、第三电阻另一端、第四电阻另一端分别与AD4、AD5、AD6、AD7对应相连;VCC通过10μH电感分别与1AVDD、1nF电容一端、0.1μF电容一端、4.7μF电容一端相连,1nF电容另一端、0.1μF电容另一端、4.7μF电容另一端接地;1VMID分别与820电阻一端、0.1μF电容一端相连,0.1μF电容另一端接地,820电阻另一端分别与1RX、560电阻一端相连,560电阻另一端通过15P电容接四角接插件1ANT的1脚,ANT的2脚分别与第一1μH电感一端、第一68P电容一端相连,第一1μH电感另一端接1TX2,第一68P电容另一端分别与地、第二68P电容一端、1ANT的3脚相连,第二68P电容另一端分别与第二1μH电感一端、1ANT的4脚相连,第二1μH电感另一端接1TX1;
U3的1脚分别与电容C14一端、晶振Y12一端相连,C14另一端分别与地、电容C15一端相连,C15另一端分别与Y12另一端、U3的32脚相连,U3的2脚接2RIQ,U3的5~21脚分别与2TX1、2TVDD、2TX2、GND、2NCS、WR、RD、GND、AD0、AD1、AD2、AD3、AD4、AD5、AD6、AD7、2ALE对应相连,U3的22、23脚接VCC,U3的24脚接GND,U3的25、26脚接2AVDD,U3的28脚接地,U3的29~31脚分别与2RX、2VMID、2RSTPD对应相连;VCC通过10μH电感分别与2AVDD、1nF电容一端、0.1μF电容一端、4.7μF电容一端相连,1nF电容另一端、0.1μF电容另一端、4.7μF电容另一端接地;2VMID分别与820电阻一端、0.1μF电容一端相连,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丹陈景田贲奥博李平凡高健
申请(专利权)人:姚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