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分解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369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区域分解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两级网格结构:S11、构建堆芯几何对象和组件几何对象;S12、基于构建的几何对象构建两级网格结构,所述两级网格结构包括第一级网格和第二级网格,在第一级网格内根据堆芯几何对象建立求解区域,所述求解区域为规则的矩形结构;S2、根据第一级网格将长特征线分区域截断,根据第二级网格对截断后的特征线进行细网追踪,生成用于堆芯中子输运扫描的特征线段信息;S3、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在平源近似的条件下,以堆芯中子的初始标通量为已知参数采用迭代计算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长特征线法无法适用于获取大规模堆芯的堆芯中子标通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域分解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核反应堆堆芯设计和反应堆物理数值计算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区域分解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基于广义等效均匀化和粗网节块法的堆芯中子学分析方法难以满足新型复杂堆芯高安全性高经济性的设计需求,开展全堆芯高保真精细化计算越来越迫切。近些年来,2D/1D耦合方法已成为全堆芯高保真精细化中子学计算的主流方法之一。2D/1D耦合方法的主要计算量在于径向二维全堆输运计算,其几何适应性也主要体现在径向二维全堆输运计算中,因此2D/1D耦合方法的关键是二维全堆输运方法。在各种输运求解方法中,特征线方法(MethodofCharacteristic,MOC)在求解过程中理论上不受几何形状限制,能够精确处理强各向异性问题,具有较强的几何适应性和较高的计算精度,目前2D/1D耦合程序的径向二维输运计算基本都采用了MOC方法。然而,目前支持大规模堆芯计算的2D/1D耦合程序大多采用二维模块化特征线法,利用规则的空间区域分解实现大规模并行计算,几何适用条件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满足未来几何复杂的新型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区域分解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构建两级网格结构:/nS11、根据网格文件中的几何离散信息构建堆芯几何对象和组件几何对象;/nS12、基于构建的几何对象构建两级网格结构,所述两级网格结构包括第一级网格和第二级网格,第一级网格由若干第二级网格构成,在第一级网格内根据堆芯几何对象建立求解区域,所述堆芯几何对象的边界置于求解区域内,所述求解区域为规则的矩形结构;/nS2、布置长特征线:根据第一级网格将长特征线分区域截断,根据第二级网格对截断后的特征线进行细网追踪,生成用于堆芯中子输运扫描的特征线段信息;/nS3、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在平源近似的条件下,以...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区域分解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两级网格结构:
S11、根据网格文件中的几何离散信息构建堆芯几何对象和组件几何对象;
S12、基于构建的几何对象构建两级网格结构,所述两级网格结构包括第一级网格和第二级网格,第一级网格由若干第二级网格构成,在第一级网格内根据堆芯几何对象建立求解区域,所述堆芯几何对象的边界置于求解区域内,所述求解区域为规则的矩形结构;
S2、布置长特征线:根据第一级网格将长特征线分区域截断,根据第二级网格对截断后的特征线进行细网追踪,生成用于堆芯中子输运扫描的特征线段信息;
S3、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在平源近似的条件下,以堆芯中子的初始标通量为已知参数采用迭代计算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分解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堆芯几何对象的边界为不规则边界,在堆芯几何对象的边界外围布置一圈空属性网格使求解区域满足整体矩形外边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分解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网格为堆芯的组件布置网格或子区域划分网格,第二级网格为各个组件内部的细网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区域分解获取堆芯中子标通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网格的形式为规则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飞吴文斌明平洲赵晨罗琦姚栋于颖锐柴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