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多透镜装置及其照明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36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照明领域,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多透镜装置,包括在发光方向上依次排布的第一正透镜、负透镜、第二正透镜,负透镜为高色散玻璃透镜,且高色散玻璃透镜的阿贝系数小于等于35;第二正透镜为低色散正透镜,第二正透镜的阿贝系数大于等于50;负透镜的出光面紧贴于第二正透镜的入光面,或与第二正透镜的入光面具有一定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照明系统,将多透镜装置与光源、反光杯、截止片结合,在满足类似现有单透镜系统的投射光线的作用的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的色差问题,同时该透镜系统的像差也得到非常好的校正,改善车外人员的眩光将同时,不容易过度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提高了汽车夜间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多透镜装置及其照明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照明领域,更具体地,涉一种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多透镜装置及其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前照灯是汽车照明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前照灯的设计影响着一款汽车的市场定位。前照灯的性能优异与否,影响着夜间行车或能见度低的恶劣天气条件的安全驾驶,高品质的前照灯可有效的提高驾驶安全和降低事故率。前照灯又分为近光灯、远光灯和辅助远光等。近光灯主要为满足在城区道路或低速行驶时使用,其明显的亮暗的照明截止线,在实现路面照明效果的同时避免在会车或遇到前方有行人时大大减小对方的眩光效应,保证车外其他人员的良好视觉效果,以减少交通安全事故。而远光灯则为郊外或高速路行驶时使用,以达到远距离照明效果,同时可对位于道路上方的指示牌进行照明补光,保持驾驶员的良好视线,利于提前预判前方的路况。而辅助远光则是在较高速度行驶时,以达到更远距离,更强的照明效果。传统卤素汽车大灯多是采用双灯芯的卤素泡及反光杯实现近光的亮暗照明截止线,由于技术方案简单,仅凭一个反光杯难以实现良好的截止线,无法杜绝会车时的绝眩光效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多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发光方向上依次排布的第一正透镜(502)、负透镜(501)、第二正透镜(503),/n所述第一正透镜(502)与所述负透镜(501)之间设有一定距离;/n所述负透镜(501)为高色散玻璃透镜,且所述负透镜(501)的阿贝系数小于等于35;/n所述第二正透镜(503)为低色散正透镜,且所述第二正透镜(503)的阿贝系数大于等于50;/n所述负透镜(501)的出光面紧贴于所述第二正透镜(503)的入光面,或与所述第二正透镜(503)的入光面具有一定距离;/n光线从第一正透镜(502)入光面进入,经由第一正透镜(502)投射到所述负透镜(5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多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发光方向上依次排布的第一正透镜(502)、负透镜(501)、第二正透镜(503),
所述第一正透镜(502)与所述负透镜(501)之间设有一定距离;
所述负透镜(501)为高色散玻璃透镜,且所述负透镜(501)的阿贝系数小于等于35;
所述第二正透镜(503)为低色散正透镜,且所述第二正透镜(503)的阿贝系数大于等于50;
所述负透镜(501)的出光面紧贴于所述第二正透镜(503)的入光面,或与所述第二正透镜(503)的入光面具有一定距离;
光线从第一正透镜(502)入光面进入,经由第一正透镜(502)投射到所述负透镜(501),再经负透镜(501)与第二正透镜(503)折射以减小色差投射出去;
所述第一正透镜(502)、负透镜(501)、第二正透镜(503)均设置于镜筒(60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多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透镜(501)的出光面和所述第二正透镜(503)的入光面的曲率相同或大致相同,和/或所述负透镜(501)的出光面干胶合于所述第二正透镜(503)的入光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多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透镜(501)为凹凸型负透镜,所述凹凸型负透镜的凹面曲率大于凸面曲率,且所述凹凸型负透镜的入光面为凸面,出光面为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多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透镜(502)、负透镜(501)、第二正透镜(503)的口径在出光方向上依次增大,或所述负透镜(501)与第二正透镜(503)的口径相同且第一正透镜(502)的口径小于负透镜(501)的口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多透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透镜(502)为低色散正透镜,所述第一正透镜(502)的阿贝系数大于等于50,和/或所述第一正透镜(502)为弯月形透镜,且所述弯月形透镜的入光面为凹面,出光面为凸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成胡世雄李秀斌陈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光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