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光缆的光纤引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IOPPC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光缆的光纤引下装置。
技术介绍
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InsulatedOptical-unitPhaseConductor,IOPPC)是光纤复合相线OPPC的子集,通过将原先包覆光纤束的不锈钢管换成绝缘材料,使光电分离变得简单容易,可以在地面接续及任意位置引下,拓展了光纤复合相线的应用范围,是将光纤单元复合在相线中的光缆,具有相线和通信的双重功能,主要用于110kV以下电压等级,城郊配电网、农村电网。但是将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进行光电分离时,引出的光单元内的光纤弯折后极易断裂,影响通信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光缆的光纤引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线夹单元(A),包括第一夹板(100)、与所述第一夹板(100)铰接的第二夹板(200),所述第一夹板(100)包括第一凹槽(101)以及位于第一凹槽(101)两侧的第一铰接端(102)和第一引下端(103),所述第二夹板(200)包括第二凹槽(201)以及位于第二凹槽(201)两侧的第二铰接端(202)和第二引下端(203),所述第一铰接端(102)与第二铰接端(202)铰接;/n所述第一引下端(103)与第二引下端(203)的结构完全对称,所述第一凹槽(101)与第一夹板(100)边缘之间设置有导向槽(10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光缆的光纤引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夹单元(A),包括第一夹板(100)、与所述第一夹板(100)铰接的第二夹板(200),所述第一夹板(100)包括第一凹槽(101)以及位于第一凹槽(101)两侧的第一铰接端(102)和第一引下端(103),所述第二夹板(200)包括第二凹槽(201)以及位于第二凹槽(201)两侧的第二铰接端(202)和第二引下端(203),所述第一铰接端(102)与第二铰接端(202)铰接;
所述第一引下端(103)与第二引下端(203)的结构完全对称,所述第一凹槽(101)与第一夹板(100)边缘之间设置有导向槽(1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光缆的光纤引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01)与第二凹槽(201)结合形成一个圆柱形通槽,光缆(B)穿过所述第一凹槽(101)与第二凹槽(201);所述第一铰接端(102)设置有沿所述光缆(B)走向的第一铰接孔(102a),所述第二铰接端(202)设置有第二铰接孔(202a),所述第一铰接孔(102a)与所述第二铰接孔(202a)通过销轴(300)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光缆的光纤引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104)区分为依次连接的第一过度槽(104a)、第二过度槽(104b)以及第三过度槽(104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光缆的光纤引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度槽(104a)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凹槽(101)的轴线相切,所述第二过度槽(104b)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度槽(104a)相切连接,所述第二过度槽(104b)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过度槽(104c)相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光缆的光纤引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度槽(104c)为四分之一圆弧槽,所述第三过度槽(104c)的末端垂直于第一夹板(100)的边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光缆的光纤引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度槽(104c)内设置有导向管(105),所述导向管(105)走向为四分之一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绝缘光单元复合相线光缆的光纤引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过度槽(104c)较大半径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第三过度槽(104c)走向的限位槽(104d),所述第三过度槽(104c)半径较小的一侧设置有扇形槽(104e),所述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乃宽,许影,姜哲,高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巍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