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线路雷击干扰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144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线路雷击干扰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采集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上在保护启动时刻前、后的电压行波数据和电流行波数据;步骤2:利用所述电压行波数据和所述电流行波数据构造线模反向电压行波;步骤3:对所述线模反向电压行波进行小波变换提取特定尺度下的模极大值;步骤4:利用所述特定尺度下的模极大值识别是否发生了雷击干扰。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所述方法在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快速可靠地识别线路的雷电绕击干扰,满足柔性直流输电线路继电保护需求,为行波保护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实用化进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线路雷击干扰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和柔性直流输电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线路雷击干扰识别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柔性直流电网是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平滑接入、可靠送出、优化配置和灵活消纳的有效解决方案,是未来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与交流系统相比,柔性直流电网是一个“低惯量”系统,故障电流上升迅速,故障影响范围广,极易发生“局部故障,全网停运”的情况。直流线路发生局部短路故障后,直流线路保护系统须在近端换流阀闭锁前的极短时间内完成故障暂态电流的快速抑制,从而实现故障线路的选择性快速隔离,进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柔性直流电网的持续可靠运行。直流线路故障快速可靠识别是直流断路器选择性快速隔离故障线路的前提。直流线路发生局部故障时,为避免近端换流阀闭锁,继电保护须在故障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完成故障线路的快速可靠识别。基于行波保护原理的单端量故障识别技术是实线柔性直流输电线路超高速保护的理想选择。然而,柔性直流输电线路遭受雷电绕击而未发生故障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线路雷击干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1:采集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上在保护启动时刻前、后的电压行波数据和电流行波数据;/n步骤2:利用所述电压行波数据和所述电流行波数据构造线模反向电压行波;/n步骤3:对所述线模反向电压行波进行小波变换提取特定尺度下的模极大值;/n步骤4:利用所述特定尺度下的模极大值识别是否发生了雷击干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线路雷击干扰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上在保护启动时刻前、后的电压行波数据和电流行波数据;
步骤2:利用所述电压行波数据和所述电流行波数据构造线模反向电压行波;
步骤3:对所述线模反向电压行波进行小波变换提取特定尺度下的模极大值;
步骤4:利用所述特定尺度下的模极大值识别是否发生了雷击干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是基于设置的识别判据进行识别,所述识别判据至少包含:
若特定尺度下的模极大值中不存在先负后正,幅值关系为负大正小的一对模极大值时,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未遭受雷电绕击,不存在雷击干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是基于设置的识别判据进行雷击干扰有效识别,所述识别判据至少包含:
A:若特定尺度下的模极大值中仅存在一对模极大值,所述一对模极大值为先负后正,幅值关系为负大正小,且所述线模反向电压行波的波尾数据平均值U1大于保护启动时刻前的部分或全部线模反向电压行波数据平均值U2或U1与U2的差值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时,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发生了雷电绕击干扰;
B:若特定尺度下的模极大值中存在先负后正,幅值关系为负大正小的两对模极大值,且所述线模反向电压行波的波尾数据平均值U1与保护启动时刻前的部分或全部线模反向电压行波数据平均值U2的差值在预设误差范围内;以及第二对模极大值的幅值A1与第一对模极大值2倍幅值的对应差值在预设幅值误差范围内时,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发生了雷电绕击干扰;
C:若特定尺度下的模极大值中存在先负后正,幅值关系为负大正小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模极大值,且任两对模极大值的对应幅值差值均在预设幅值误差范围内时,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发生了雷电绕击干扰;
D:若特定尺度下的模极大值中存在先负后正,幅值关系为负大正小的三对或三对以上的模极大值,且除第一对模极大值外,剩余任两对模极大值对应幅值的差值均在预设误差范围内时,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发生了雷电绕击干扰;
其中,两对模极大值的幅值比对时,是一对模极大值的负模极大值的幅值与另一对模极大值的负模极大值的幅值进行比对,正模极大值的幅值与另一对模极大值的正模极大值的幅值进行比对;
若均不满足上述判据,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线路未发生了雷电绕击干扰。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尺度为第4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执行过程如下:
首先,利用凯伦贝尔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翔羽庞辉董巍孔明陈龙龙李云丰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