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损装配轴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312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降损装配轴承结构,包括有外圈、内圈和滚动体,所述外圈的外侧圆周面上环形分布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设有环形的弹性复合材料,该弹性复合材料的大小与凹槽对应,弹性复合材料安装在凹槽时外径高出外圈外侧圆周面0.1‑0.4mm,所述外圈的外径公差为‑0.01‑0.07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轴承压入安装部件(如轴承座)出现偏差时,轴承与安装部件被挤产生变形,更好的确保轴承或和安装部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影响配合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损装配轴承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和减少装配折损率的精度配合轴承结构。
技术介绍
轴承是机械设备常用的一种转动安装部件,为了保证机械设备有更好的转动性能,其轴承不但加工精度要求高,且装配要求精度也不容忽视,通常在装配超出一定误差时,将影响设备的转动性能,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名称为“一种改进后端盖轴承座结构的电动机(公告号CN101425716A)”、及专利技术申请“一种滚动轴承(申请号201410478958.1)”,均为解决应用时轴承与安装配合位置存在间隙而产生蠕动的问题,但忽略了配合精度和安装问题,因此现实设备中,轴承的加工精度和装配需要同时达到高要求,才能使设备实现更好的运转性能,但是,现有的设备中,会出现即使轴承和轴承座的加工精度均达到要求,但是,由于安装装配工艺时的原因而导致轴承或安装轴承的轴承座出现问题,如轴承压入轴承座出现偏差时,导致轴承与轴承座被挤产生变形,对轴承或和轴承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影响配合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轴承结构存在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降损装配轴承结构。本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降损装配轴承结构,包括有外圈、内圈和滚动体,所述外圈的外侧圆周面上环形分布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凹槽,所述凹槽上设有环形的弹性复合材料,该弹性复合材料的大小与凹槽对应,弹性复合材料安装在凹槽时外径高出外圈外侧圆周面0.1-0.4mm,所述外圈的外径公差为-0.01-0.07mm。本技术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进一步的,所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凹槽形状大小相同,设在所述凹槽上的弹性复合材料形状大小也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双数时,凹槽在外圈的外侧圆周面的中心位置上下两侧对称分布,并位于上下两侧的中部位置。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单数时,凹槽在外圈的外侧圆周面的平均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复合材料包括有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硅橡胶或氟橡胶。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复合材料的截面为圆形,弹性复合材料的直径等于凹槽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截面为U形、V形或圆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弹性复合材料的大小与凹槽对应,弹性复合材料安装在凹槽时外径高出外圈外侧圆周面0.1-0.4mm,其弹性复合材料外径公差为-0.0-0.07mm,因此安装时,弹性复合材料形成纠偏作用,使本技术不仅避免现有技术仅仅考虑解决轴承与安装部件的安装位置存在间隙而产生蠕动的技术问题,同时,本技术还更好的保证轴承与安装部件在精度配合下,轴承容易压入(安装)在安装部件内,且不会产生挤压变形,甚至损伤,导致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即避免轴承压入安装部件(如轴承座)出现偏差时,轴承与安装部件被挤产生变形,更好的确保轴承或和安装部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影响配合的精度。2、本技术凹槽的数量为双数时,凹槽在外圈的外侧圆周面的中心位置上下,或凹槽为单数时,凹槽在外圈的外侧圆周面的平均分布,因此安装时,弹性复合材料使轴承在安装部件内受力均匀,使轴承有效顺利的压入安装部件(轴承座)的内孔中,且有效保证轴承安装的配合精度,避免压力产生偏差,由此而引发挤压变形带来的质量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使用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照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降损装配轴承结构,包括有外圈1、内圈2和滚动体3,所述外圈1的外侧圆周面11上环形分布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凹槽4,各凹槽4与轴承外圈1的侧边相对平行,所述各条凹槽4上分别设有环形的弹性复合材料5,该弹性复合材料5的大小与凹槽4对应,弹性复合材料5安装在凹槽4时外径高出外圈1外侧圆周面11位置0.1-0.4mm,如图1中H1所示,H2的高度为0.1-0.4mm,所述外圈1的外径公差为-0.01-0.07mm,如图1中H2所示,H2的外径公差为-0.01-0.07mm。实施例中,所述各条凹槽4的形状大小相同,设在所述凹槽4上的各个弹性复合材料5形状大小也相同,具体的,所述外侧圆周面11上的各条凹槽4的形状、宽度和深度的大小相同,及设在所述各条凹槽4上的各个环形弹性复合材料5的形状、直径和弧度大小相同。所述凹槽4的截面为U形、V形或圆形。所述凹槽4的数量为双数时,凹槽4在外圈1的外侧圆周面11的中心位置上下两侧对称分布,并位于上下两侧的中部位置。所述凹槽4为单数时,凹槽4在外圈1的外侧圆周面11的平均分布。使轴承安装时,凹槽4上的弹性复合材料5受力均匀分散在轴承的外侧圆周面11与安装部件(如轴承座)安装孔侧面之间上,形成更好的压入纠偏性能,由此使轴承更平稳、顺利压入安装部件内(即安装孔内)。所述弹性复合材料5包括有丁腈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硅橡胶或氟橡胶,该弹性复合材料5的截面为圆形,弹性复合材料5的直径等于凹槽4的宽度。本技术应用过程中,轴承6受力压入安装部件7(如轴承座内孔71),当压力出现偏差时,或轴承6压入轴承座内孔71出现偏差时,如图3所示,在环形的弹性复合材料5作用下,由于弹性复合材料5的弹性性能,使轴承6的外圈1受力分散至轴承座内孔71的孔壁上,形成自动纠偏。具体的,当轴承6压偏时,轴承6上外圈1的弹性复合材料5与轴承座内孔71产生不同的受力大小,弹性复合材料5靠近轴承座内孔71的孔壁位置的A、B处与轴承座内孔71的孔壁受力大,弹性复合材料5远离轴承座内孔71的孔壁位置的C、D处与轴承座内孔71的孔壁受力小,当继续挤压受力时,弹性复合材料5受力大的A、B处在轴承座内孔71的孔壁受阻(或阻力小)下静止(该静止为相对的,意思并非是不动的意思),弹性复合材料5受力小的C、D处与轴承座内孔71的孔壁存在间隙(或存在的压力较小),由此继续压动推进时会在A、B处阻力作用下回到正常位置,实现A、B、C、D处都相互受力均匀的状态,即轴承6与轴承座内孔71形成平行状态,形成自动纠偏的作用,使轴承6顺畅、准确地压入轴承座内孔71内,同时在弹性复合材料5安装在凹槽4时外径高出外圈1外侧圆周面11位置0.1-0.4mm,外圈1的外径公差为-0.01-0.07mm的作用下,仍能保证轴承6与轴承座内孔71的配合精度,实现降低装配受挤压的变形,甚至损伤影响产品质量,同时保证装配精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变动、修改等变化的等效实施,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损装配轴承结构,包括有外圈(1)、内圈(2)和滚动体(3),其特征是:所述外圈(1)的外侧圆周面(11)上环形分布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凹槽(4),所述凹槽(4)上设有环形的弹性复合材料(5),该弹性复合材料(5)的大小与凹槽(4)对应,弹性复合材料(5)安装在凹槽(4)时外径高出外圈(1)外侧圆周面(11)0.1-0.4mm,所述外圈(1)的外径公差为-0.01-0.07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损装配轴承结构,包括有外圈(1)、内圈(2)和滚动体(3),其特征是:所述外圈(1)的外侧圆周面(11)上环形分布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凹槽(4),所述凹槽(4)上设有环形的弹性复合材料(5),该弹性复合材料(5)的大小与凹槽(4)对应,弹性复合材料(5)安装在凹槽(4)时外径高出外圈(1)外侧圆周面(11)0.1-0.4mm,所述外圈(1)的外径公差为-0.01-0.0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损装配轴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凹槽(4)形状大小相同,设在所述凹槽(4)上的弹性复合材料(5)形状大小也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损装配轴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凹槽(4)的数量为双数时,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山县安泰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