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3030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其中,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包括高背压汽轮机以及并联设置的主供热管路、供热调节管路和抽汽供热管路,高背压汽轮机串接于主供热管路中。通过主供热管路向高背压汽轮机中输入蒸汽,利用高背压汽轮机逐级做功发电后产生的排汽进行工业供热,并联的供热调节管路保证了供热负荷的变化的同时可以作为备用供热,抽汽供热管路作为备用供热,保证了供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了工业热用户不断增加的用热需求和供热稳定性要求,降低了厂用电率,减少了对高品位能源的浪费,提高了节能减排的效果,解决了大量抽汽供热影响主汽轮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电站
,尤其涉及一种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同时火电企业的节能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热用户对供热稳定和蒸汽品质需求也不断提高,所以对超临界主组的抽汽供热或者超临界主蒸汽简单减温减压后进行供热的系统进行改造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目前超临界主机组的供热系统主要是由主组中抽汽进行后供热,但是实际运行中发现,大量的抽汽供热会影响机组高压加热器的运行和高压加热器出口的水温,进而影响主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且,供汽量难以达到工业热用户用热量的需求;如果对超临界主蒸汽直接进行减温减压后进行工业供热,既会造成了高品位能源的浪费,也会使火电企业厂用电率居高不下,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其解决了供热稳定性低、高品位能源利用率低以及供热影响主汽轮组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br>为了达到上述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包括:高背压汽轮机(2)、主供热管路(10)、供热调节管路(30)以及抽汽供热管路(40),所述高背压汽轮机(2)串接于所述主供热管路(10)中;/n所述主供热管路(10)的入口连接超临界蒸汽源,所述主供热管路(10)的出口连接用热设备,所述主供热管路(10)上沿汽流方向依次连接有主供热控制单元和高背压汽轮机(2);/n所述供热调节管路(30)的入口连接超临界蒸汽源,所述供热调节管路(30)的出口连接用热设备,所述供热调节管路(30)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单元;/n所述抽汽供热管路(40)的入口连接汽轮机组的抽汽口的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包括:高背压汽轮机(2)、主供热管路(10)、供热调节管路(30)以及抽汽供热管路(40),所述高背压汽轮机(2)串接于所述主供热管路(10)中;
所述主供热管路(10)的入口连接超临界蒸汽源,所述主供热管路(10)的出口连接用热设备,所述主供热管路(10)上沿汽流方向依次连接有主供热控制单元和高背压汽轮机(2);
所述供热调节管路(30)的入口连接超临界蒸汽源,所述供热调节管路(30)的出口连接用热设备,所述供热调节管路(30)上设置有第一调节单元;
所述抽汽供热管路(40)的入口连接汽轮机组的抽汽口的出口,所述抽汽供热管路(40)的出口连接用热设备,所述抽汽供热管路(40)上设置有第二调节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热管路(10)包括进汽管路(20)和排汽管路(28);
所述进汽管路(20)的入口连接超临界蒸汽源,所述进汽管路(20)的出口连接所述高背压汽轮机(2)的进汽口;
所述排汽管路(28)的入口连接所述高背压汽轮机(2)的排汽口,所述排汽管路(28)的出口连接用热设备;
所述主供热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进汽管路(2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热控制单元包括沿所述进汽管路(20)的汽流方向依次连接的主汽减压阀(21)、主汽阀(22)以及主汽调节阀(23),所述主汽减压阀(21)的入口连接超临界蒸汽源,所述主汽调节阀(23)的出口与所述高背压汽轮机(2)的进汽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热管路(10)上还设置有排汽逆止阀(27),所述排汽逆止阀(27)设置于所述排汽管路(28)上,所述排汽逆止阀(27)的入口与所述高背压汽轮机(2)的排汽口连接,所述排汽逆止阀(27)的出口连接用热设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临界高背压汽轮机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包括沿所述供热调节管路(30)的汽流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学博童孟春孙秀君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龙威发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