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的人防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96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室的人防门,涉及人防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墙体上的门框以及一侧转动安装在所述门框上的门体,所述门体上开设有逃生口,所述门体上设置有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用于遮盖所述逃生口的盖板、一端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的用于支撑所述盖板的支撑杆以及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转动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盖板对逃生口进行遮盖,必要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支撑杆转动,从而将盖板翻转起来,便于被困人员从逃生口逃生,从而实现逃生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的人防门
本技术涉及人防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的人防门。
技术介绍
人防又称民防,是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和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而人防门就是人民防护工程出入口的门。目前,公告号为CN20955681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人防结构,包括门框、门体,门框的周侧均固定有用于嵌入在墙体内的加强板,加强板与门框之间设置有加强筋,门体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有用于将门体固定在门框内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包括位于门体的上下两端的升降杆、两个分别开设在门体的上下两端且分别供两根升降杆的端部穿过的通孔、两个分别开设在门框的上下两端且分别供两根升降杆的端部穿入的连接孔、设置在门体上且供升降杆穿过的限位套、设置在门体上且用于同时驱动上下两端的升降杆分别嵌入在两个连接孔内的驱动件。利用驱动件驱动限位套内的升降杆,使得升降杆穿过门体上的通孔后穿入到门框上的连接孔内,此时升降杆即可将门体较好的固定在门框内,最终即可使得门体关闭后该种建筑人防结构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当关闭后的门体受到比较大的冲击力时,关闭着的门体不易被强行打开。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人防门密闭性和紧固性较好,一旦出现固定组件出现损坏而打不开门体的情况,被困人员将会被困在地下室,时间久了还会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室的人防门,通过驱动组件将盖板翻转,便于被困人员从逃生口逃生,从而实现逃生功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防门的逃生装置,包括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门框以及一侧转动安装在所述门框上的门体,所述门体上开设有逃生口,所述门体上设置有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用于遮盖所述逃生口的盖板、一端与所述盖板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门体转动连接的用于支撑所述盖板的支撑杆以及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转动的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人防门的开关损坏而打不开门体时,由于逃生口的设置,被困人员可以在地下室内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支撑杆转动,从而将盖板翻转起来,使得逃生口敞开,从而便于被困人员从逃生口逃生,减少了被困的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门体上开设有呈竖直的滑槽,所述滑槽中滑移安装有滑座,所述支撑杆转动安装在所述滑座上,所述滑槽中转动安装有丝杠,所述丝杠穿过所述滑座并与所述滑座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丝杠一端的蜗轮、转动安装在所述门体上的且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蜗杆一端的转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轮带动蜗杆转动,在蜗轮的作用下使得丝杠转动,从而带动滑座在滑槽中滑移,同时滑座带动支撑杆运动,使得支撑杆将盖板撑起,将逃生口敞开,从而实现逃生功能。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蜗杆上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门体上的固定环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环上且与所述固定环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固定环且与所述蜗轮相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螺栓拧紧,使得固定螺栓将蜗杆抵紧,从而减少蜗杆反转的情况,加强了盖板的稳定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观察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观察窗能方便地观察外部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轮上转动设置有省力杆,且所述转轮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省力杆的撑柄杆,所述撑柄杆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省力杆嵌设在所述限位槽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轮时,将省力杆上嵌入到撑柄杆上的限位槽中,转动省力杆,撑柄杆会对省力杆给予方向的支持力,利用杠杆原理,可轻松转动转轮将盖板翻转开。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撑柄杆设置有多根,且多根所述撑柄杆沿所述转轮周沿呈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省力杆转动时,为避免与墙壁碰撞,根据实际情况将省力杆依次搭在不同的撑柄杆上,从而更加方便的转动转轮。同时也能慢慢调整盖板的开度,减少因力气过大导致蜗轮蜗杆损坏的情况。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转轮上固定安装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包括螺纹端和铰接端,所述省力杆铰接在所述铰接端上,且所述螺纹端上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省力杆转动安装在铰接杆上,并通过固定螺母加固,当需要拆卸省力杆时,将固定螺栓拧出螺纹端即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省力杆包括外杆和内杆,所述外杆内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内杆滑移安装在所述导向槽中,且所述导向槽上设置有用于防止内杆脱离的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杆能在外杆内滑移,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调节省力杆的长度,在相同力的情况下,能改变转轮受力的大小;收缩内杆,方便收纳;凸块块能防止内杆脱离外杆。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盖板对门体进行遮盖,必要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支撑杆转动,从而将盖板翻转起来,使得逃生口敞开,从而实现逃生功能;2.通过转轮、蜗轮蜗杆和丝杠的作用,带动支撑杆转动,从而使得盖板翻转,使得盖板的开启更加方便;3.通过省力杆和撑柄杆的作用,利用杠杆原理,更加省力的转动转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门体靠近室外的一面;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示出了门体位于室内的一面;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省力杆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门框;2、门体;3、逃生口;41、盖板;411、观察窗;42、支撑杆;43、蜗杆;431、固定环;432、固定螺栓;44、转轮;441、撑柄杆;442、铰接杆;443、固定螺母;5、滑槽;51、滑座;52、丝杠;6、省力杆;61、外杆;611、导向槽;612、凸块;613、锁位孔;62、内杆;621、凸起;622、定位珠;623、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照图1,一种地下室的人防门,包括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门框1,门框1上转动安装有门体2,且门体2的一侧与门框1转动连接,且门体2位于门框1靠近室内的一面。参照图2,门体2上开设有逃生口3,且逃生口3贯穿门体2,门体2上设置有逃生装置,逃生装置位于门体2靠近室内的一面上。逃生装置包括盖板41、两根支撑杆42以及驱动组件。盖板41转动安装在门体2远离门框1的一面上,且盖板41可遮盖住逃生口3,盖板41正中央还开设有与外界贯通的观察口,观察口上固定安装有观察窗411。门体2上开设有两个沿门体2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5,两个滑槽5分别位于盖板41宽度方向的两侧,且滑槽5中均滑移安装有滑座51。两根支撑杆42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侧的滑座51上、另一端与盖板41铰接。参照图2和图3,滑槽5中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的人防门,包括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门框(1)以及一侧转动安装在所述门框(1)上的门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上开设有逃生口(3),所述门体(2)上设置有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门体(2)上且用于遮盖所述逃生口(3)的盖板(41)、一端与所述盖板(41)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门体(2)转动连接的用于支撑所述盖板(41)的支撑杆(42)以及安装在所述门体(2)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42)转动的驱动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的人防门,包括用于安装在墙体上的门框(1)以及一侧转动安装在所述门框(1)上的门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上开设有逃生口(3),所述门体(2)上设置有逃生装置,所述逃生装置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门体(2)上且用于遮盖所述逃生口(3)的盖板(41)、一端与所述盖板(41)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门体(2)转动连接的用于支撑所述盖板(41)的支撑杆(42)以及安装在所述门体(2)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杆(42)转动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的人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2)上开设有呈竖直的滑槽(5),所述滑槽(5)中滑移安装有滑座(51),所述支撑杆(42)转动安装在所述滑座(51)上,所述滑槽(5)中转动安装有丝杠(52),所述丝杠(52)穿过所述滑座(51)并与所述滑座(51)螺纹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丝杠(52)一端的蜗轮、转动安装在所述门体(2)上的且与所述蜗轮啮合的蜗杆(43)以及固定安装在所述蜗杆(43)一端的转轮(4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的人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43)上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门体(2)上的固定环(431)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环(431)上且与所述固定环(431)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鹏刘永鑫阎冰刘志明彭连辉宋乐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屹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