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平开下悬窗的新型悬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95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平开下悬窗的新型悬开结构,包括旋转器和角度调节器,所述旋转器设置有两套,对称设置在窗体和安装框底部两侧,且每套旋转器均由第一安装盒、第二安装盒、第一带座转轴和旋转阻尼器组成,所述角度调节器设置在窗体和安装框的右上角,且角度调节器由第三安装盒、第二带座转轴、调节杆和调节盒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两套旋转器对称固定在安装框和窗体底部两侧,且利用旋转器内部设置的旋转阻尼器,避免无阻尼造成窗体开合带来的撞击现象,利用安装框和窗体右上角设置的角度调节器,调节杆一端设置的滑动杆在调节盒内滑动,且通过限位杆实现调节杆在调节盒内上下滑动的距离,使得窗体开启范围可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平开下悬窗的新型悬开结构
本技术涉及五金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平开下悬窗的新型悬开结构。
技术介绍
内平开下悬窗是铰链装于窗下侧,向室内方向开启的下悬窗,现有的下悬窗开启和关闭时,开启关闭时无阻尼,开启角度不可调节,使得开启和关闭时窗体和窗框易发生碰撞,进而产生噪音,开启角度不可调节,使得使用便利性降低,不适宜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平开下悬窗的新型悬开结构,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平开下悬窗的新型悬开结构,包括旋转器和角度调节器,所述旋转器设置有两套,对称设置在窗体和安装框底部两侧,且每套旋转器均由第一安装盒、第二安装盒、第一带座转轴和旋转阻尼器组成,所述第一安装盒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带座转轴,且第一安装盒通过自攻钉固定在安装框上,所述第一带座转轴套接在第二安装盒内部,所述第二安装盒通过自攻钉固定在窗体上,所述角度调节器设置在窗体和安装框的右上角,且角度调节器由第三安装盒、第二带座转轴、调节杆和调节盒组成,所述第三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平开下悬窗的新型悬开结构,包括旋转器(3)和角度调节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器(3)设置有两套,对称设置在窗体(2)和安装框(1)底部两侧,且每套旋转器(3)均由第一安装盒(8)、第二安装盒(6)、第一带座转轴(9)和旋转阻尼器(7)组成,所述第一安装盒(8)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带座转轴(9),且第一安装盒(8)通过自攻钉固定在安装框(1)上,所述第一带座转轴(9)套接在第二安装盒(6)内部,所述第二安装盒(6)通过自攻钉固定在窗体(2)上,所述角度调节器(5)设置在窗体(2)和安装框(1)的右上角,且角度调节器(5)由第三安装盒(13)、第二带座转轴(12)、调节杆(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平开下悬窗的新型悬开结构,包括旋转器(3)和角度调节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器(3)设置有两套,对称设置在窗体(2)和安装框(1)底部两侧,且每套旋转器(3)均由第一安装盒(8)、第二安装盒(6)、第一带座转轴(9)和旋转阻尼器(7)组成,所述第一安装盒(8)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带座转轴(9),且第一安装盒(8)通过自攻钉固定在安装框(1)上,所述第一带座转轴(9)套接在第二安装盒(6)内部,所述第二安装盒(6)通过自攻钉固定在窗体(2)上,所述角度调节器(5)设置在窗体(2)和安装框(1)的右上角,且角度调节器(5)由第三安装盒(13)、第二带座转轴(12)、调节杆(11)和调节盒(10)组成,所述第三安装盒(13)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带座转轴(12),且第三安装盒(13)通过自攻钉固定在窗体(2)上,所述调节盒(10)设置成矩形盒,表面中部设置有长方形的滑槽(18),调节盒(10)通过自攻钉固定在安装框(1)上,所述调节杆(11)一端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爱客尔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