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抗震构件的抗震加固结构
本技术涉及抗震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抗震构件的抗震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框架结构由若干框架梁和框架柱围成,目前国内外关于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抗震构件的处理方法之一是增设现浇混凝土抗震墙。具体为在框架结构中增设由上至下连续现浇混凝土抗震墙,且增设的抗震墙需要有浇筑基础。这种整片的抗震墙抗侧刚度大,该方法实际上是通过增设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将原框架结改变为框架抗震墙结构。相关技术的框架抗震墙结构一方面通过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从而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其二,由于抗震墙承担了大部分的地震荷载减小了原框架的受力,从而避免了大量的梁柱的加固工程;第三,通过加固改变结构体系,原框架的抗震等级降低,抗震构造要求也随之降低。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增设抗震墙的方法由于上、下混凝土墙需连续,所以易导致施工过程中浇筑混凝土墙的工作量较大,从而易导致施工工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相关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抗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抗震构件的抗震加固结构,包括若干框架梁(1)、框架柱(11)和连接在由框架梁(1)、框架柱(11)围成的框架结构之间的抗震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构件(2)布置在薄弱楼层处;/n其中每个所述抗震构件(2)的左、右侧分别与相邻的框架柱(11)相连,每个所述抗震构件(2)的上、下侧分别与相邻的框架梁(1)相连;/n所述抗震构件(2)包括抗震墙(21)和位于抗震墙(21)内的加固组件(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抗震构件的抗震加固结构,包括若干框架梁(1)、框架柱(11)和连接在由框架梁(1)、框架柱(11)围成的框架结构之间的抗震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构件(2)布置在薄弱楼层处;
其中每个所述抗震构件(2)的左、右侧分别与相邻的框架柱(11)相连,每个所述抗震构件(2)的上、下侧分别与相邻的框架梁(1)相连;
所述抗震构件(2)包括抗震墙(21)和位于抗震墙(21)内的加固组件(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抗震构件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件(22)包括与相邻的框架梁(1)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3),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包括两个格栅笼架(5)、若干第一连接钢筋(32)和若干第一固定钢筋(31);
所述第一连接钢筋(32)竖直设置且其两端分别伸入位于其上、下端的所述格栅笼架(5)内;
所述格栅笼架(5)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钢筋(32)的一侧竖直插入所述第一固定钢筋(31),且所述第一固定钢筋(31)远离所述格栅笼架(5)的一端伸入框架梁(1)内并与框架梁(1)垂直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钢筋(32)和所述第一固定钢筋(31)伸入所述格栅笼架(5)的一侧连接有防脱件(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抗震构件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笼架(5)包括第一笼架(51)和第二笼架(52),所述第一笼架(51)和所述第二笼架(52)之间连接有若干连接杆(53),相邻所述连接杆(53)之间的间隔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笼架(51)和所述第二笼架(52)的各个格栅的长、宽尺寸;
所述防脱件(54)自相邻的连接杆(53)之间伸入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钢筋(32)和所述第一固定钢筋(31)伸入所述格栅笼架(5)的一端周向,且所述防脱件(54)水平方向的最长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笼架(51)和所述第二笼架(52)的格栅的最长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框架结构填充延性抗震构件的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还包括连接套(34)和若干支撑钢筋(33),所述支撑钢筋(33)的两端分别对应与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钢筋(32)的侧壁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钢筋(32)包括第一竖直段(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春,陈元雄,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欣硕景观绿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