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283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此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包括输送筒和风干筒,输送筒接收造气炉排出的煤渣,输送筒倾斜设置,输送筒上部转动设置有若干拨片,输送筒底部对应拨片的位置开设有滤水孔,拨片对不断进入输送筒中的煤渣进行阻挡,使煤渣位于所述拨片的一侧直至积累的煤渣挤开拨片,风干筒接收输送筒排出的煤渣,风干筒中设置有转盘、转扇和风机,转盘承接进入风干筒的煤渣,转扇可转动的安装在转盘上对煤渣抄动搅拌,风机朝向转盘吹风,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输送筒和风干筒实现对渣水的强力分离,高效去除残留水渍,降低了煤渣上水分的残留率,提高了煤渣的可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渣和水分离的
,尤其涉及一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造气炉在使用后会进行排渣,但是往往排出的煤渣上都带有水,不利于回收利用。现有技术中,也提出了对渣水分离的方案,但是往往存在分离不彻底,达不到回收可利用的目的,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因此有必要针对渣水分离提出进一步的分离方案,提高煤渣和水的回收利用率,扩大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现有渣水分离装置存在的分离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其通过输送筒和风干筒实现对渣水的分离,并且对煤渣外壁上残留的水进行了两次处理,降低了煤渣上水分的残留率,提高了煤渣的可回收利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此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包括输送筒和风干筒,所述输送筒接收造气炉排出的煤渣,所述输送筒倾斜设置,所述输送筒上部转动设置有若干拨片,输送筒底部对应拨片的位置开设有滤水孔,拨片对不断进入输送筒中的煤渣进行阻挡,使所述煤渣位于所述拨片的一侧直至积累的煤渣挤开拨片;所述风干筒接收输送筒排出的煤渣,所述风干筒中设置有转盘、转扇和风机,所述转盘承接进入风干筒的煤渣,所述转扇可转动的安装在转盘上对煤渣抄动搅拌,所述风机朝向转盘吹风。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滤水孔均连通有储水腔用于储存煤渣排下并渗出滤水孔的水。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输送筒通过管道向风干筒输送煤渣,且所述管道竖直设置,且管道内壁上对称的两侧相互间隔设置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均向下倾斜。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盘位于管道出口的下侧,且转盘与管道之间还安装有分散器,所述分散器为半球形结构,且所述分散器的外凸面朝向管道出口,所述分散器的内凹面朝向转盘。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散器可绕竖直向的中心轴自转。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输送筒与水平面的角度为30°~6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拨片垂落在竖直方向上。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滤水孔中设置有滤网,且滤网的顶部与滤水孔的顶部齐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输送筒和风干筒实现对渣水的强力分离,针对煤渣上附着的不易清除的水渍进行分离。在输送筒中,主要针对煤渣外侧表面上沉浸的水渍进行静置排出,沉浸的水渍在煤渣静置时从外侧表面滑落从而从滤水孔排出,在风干筒中,主要针对残留的薄层水渍进行风干,为了扩大风干面积,对煤渣进行了抄动搅拌,高效去除残留水渍,从而完成对煤渣外壁上残留的水进行的两次处理,降低了煤渣上水分的残留率,提高了煤渣的可回收利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基础上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再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实施例1参照图1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此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包括输送筒100和风干筒200。输送筒100接收造气炉排出的煤渣,输送筒100倾斜设置,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使煤渣能够通过自身重力即可滑落,所以输送筒100与水平面的设定角度为30°~60°。输送筒100上部转动设置有若干拨片101,本专利技术中,拨片101竖直设置,且拨片101由于自身重力垂落在竖直方向上,拨片101底部靠近输送筒100底部的内壁。输送筒100底部对应拨片101的位置开设有滤水孔102。拨片101对不断进入输送筒100中的煤渣进行阻挡,使煤渣位于拨片101的一侧,针对煤渣外侧表面上沉浸的水渍进行静置排出,沉浸的水渍在煤渣静置时从外侧表面滑落从而从滤水孔102排出,直至积累的煤渣挤开拨片101,然后煤渣顺着输送筒100进一步下滑。本专利技术中,滤水孔102均连通有储水腔103用于储存煤渣排下并渗出滤水孔102的水。风干筒200接收输送筒100排出的煤渣,风干筒200中设置有转盘201、转扇202和风机,转盘201承接进入风干筒200的煤渣,转扇202可转动的安装在转盘201上对煤渣抄动搅拌,风机朝向转盘吹风。实施例2参照图1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输送筒100通过管道300向风干筒200输送煤渣,且管道300竖直设置,且管道300内壁上对称的两侧相互间隔设置有承接板301。相较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此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包括输送筒100和风干筒200。输送筒100接收造气炉排出的煤渣,输送筒100倾斜设置,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使煤渣能够通过自身重力即可滑落,所以输送筒100与水平面的设定角度为30°~60°。输送筒100上部转动设置有若干拨片101,本专利技术中,拨片101竖直设置,且拨片101由于自身重力垂落在竖直方向上,拨片101底部靠近输送筒100底部的内壁。输送筒100底部对应拨片101的位置开设有滤水孔102。拨片101对不断进入输送筒100中的煤渣进行阻挡,使煤渣位于拨片101的一侧,针对煤渣外侧表面上沉浸的水渍进行静置排出,沉浸的水渍在煤渣静置时从外侧表面滑落从而从滤水孔102排出,直至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送筒(100),所述输送筒(100)接收造气炉排出的煤渣,所述输送筒(100)倾斜设置,所述输送筒(100)上部转动设置有若干拨片(101),输送筒(100)底部对应拨片(101)的位置开设有滤水孔(102),拨片(101)对不断进入输送筒(100)中的煤渣进行阻挡,使所述煤渣位于所述拨片(101)的一侧直至积累的煤渣挤开拨片(101);/n风干筒(200),所述风干筒(200)接收输送筒(100)排出的煤渣,所述风干筒(200)中设置有转盘(201)、转扇(202)和风机,所述转盘(201)承接进入风干筒(200)的煤渣,所述转扇(202)可转动的安装在转盘(201)上对煤渣抄动搅拌,所述风机朝向转盘吹风。/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筒(100),所述输送筒(100)接收造气炉排出的煤渣,所述输送筒(100)倾斜设置,所述输送筒(100)上部转动设置有若干拨片(101),输送筒(100)底部对应拨片(101)的位置开设有滤水孔(102),拨片(101)对不断进入输送筒(100)中的煤渣进行阻挡,使所述煤渣位于所述拨片(101)的一侧直至积累的煤渣挤开拨片(101);
风干筒(200),所述风干筒(200)接收输送筒(100)排出的煤渣,所述风干筒(200)中设置有转盘(201)、转扇(202)和风机,所述转盘(201)承接进入风干筒(200)的煤渣,所述转扇(202)可转动的安装在转盘(201)上对煤渣抄动搅拌,所述风机朝向转盘吹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孔(102)均连通有储水腔(103)用于储存煤渣排下并渗出滤水孔(102)的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造气炉渣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筒(100)通过管道(300)向风干筒(200)输送煤渣,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理工泰兴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