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76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包括外壳体和送风组件,外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送风组件设置在外壳体的内部,所述送风组件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另一端与通过所述出风口延伸至外壳体的外部;其中,所述外壳体包括外框架和围设装配在所述外框架上的若干防火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装配式结构,可采用工程装配式模块化组装,生产速度快;安装时,现场仅需将外壳体与建筑基础预埋件连接固定即可,施工便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场景广泛,可安装在建筑屋面、避难层或室外地面等,而且不计算建筑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
本技术涉及建筑消防通风
,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
技术介绍
2018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3.3.5.5条规定:“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送风机房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如果在建筑屋面单独建造加压送风机房,会增加建筑总面积。2019年10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4.5.2.2条规定:“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如果在建筑屋面单独建造过多的防排烟机房等设备用房,可能会影响建筑高度的计算。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的加压送风机房,该送风机房为可装配结构,采用工厂装配式模块化组装,生产速度快且施工便利,可安装在建筑层面、避难层或室外地面而不计算建筑面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送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送风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出风口延伸至所述外壳体的外部;其中,所述外壳体包括外框架和围设装配在所述外框架上的若干防火板。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包括底部、与所述底部对应设置的顶部和设置在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侧部。进一步地,所述侧部设有检修门。进一步地,所述侧部的上部设有至少两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用于在不同季节对所述外壳体内部进行通风散热;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通风口为偶数个,偶数个通风口两两相对设置或对角设置,可使外壳体内部的通风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进风管、出风管和送风装置,所述进风管、送风装置和出风管依次连接,所述进风管远离所述送风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出风管远离所述送风装置的一端通过所述出风口延伸至所述外壳体的外部与风井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上设有止回阀,防止送风回流。进一步地,所述进风管和/或出风管上还设有防火阀,所述出风管上的防火阀设在所述止回阀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送风组件还包括旁通风管,所述旁通风管的一端与所述出风管连通,另一端连通至所述外壳体的外部,所述旁通风管上设有多叶调节阀。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有第一防雨百叶。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采用不燃A级防火板装配而成。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包括外壳体和设置于外壳体内部的送风组件,所述外壳体包括外框架和围设装配在所述外框架上的若干防火板,本技术为装配式结构,可采用工厂装配式模块化组装,生产速度快,安装时,现场仅需将外壳体与建筑物基础预埋件连接固定即可,施工便利;本技术可安装在建筑屋面、避难层或室外地面,而且不计算建筑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的正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外壳体、11-顶部、12-底部、13-侧部、14-检修门、15-连接件、2-送风组件、21-进风管、22-加压送风装置、23-出风管、24-旁通风管、3-第一防雨百叶、4-通风口、5-止回阀、6-第一防火阀、7-第二防火阀、8-第二防雨百叶、9-电动多叶调节阀、10-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包括外壳体1和设置在外壳体内部的送风组件2,外壳体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送风组件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另一端通过出风口延伸至外壳体的外部,其中,外壳体包括外框架和围设装配在外框架上的若干防火板。该送风机房可采用工厂装配式模块化组装,需要安装时,将送风组件2通过出风口延伸至外壳体1外部的一端与风井连通,使自然风可通过送风组件进入风井内,再由风井进入需要通风的楼梯间或前室等,然后外壳体1与建筑物基础预埋件连接固定,即可完成该送风机房的安装,施工便利,易于操作。具体结构为:外壳体包括顶部11、与顶部对应设置的底部12和设在顶部11和底部12之间的侧部13,侧部还可设有检修门14,以便对外壳体1内部的送风组件2进行检修,检修门14优选采用甲级防火门;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由呈立方体结构的外框架和装配在顶部的顶板、底部的底板和侧部的侧板组成,外框架采用高强度镀锌钢管制作装配而成,顶板、底板、侧板均采用不燃A级防火板,具备防雨雪、防晒防老化性能;侧板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和右侧板组成,检修门14靠近送风组件设置,便于对送风组件2进行检修,检修门14为甲级防火门;前侧板和后侧板的上部对角位置还分别设有通风口4,该通风口4便于在不同季节对外壳体1内部进行通风散热(通风口的位置不仅限于设置在前侧板和后侧板,还可设于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上部,或者每个侧板的上部均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口,通风口两两对角或对应设置,便于对外壳体内部进行通风散热)。本实施例中,进风口还可设有第一防雨百叶3。上述方案中,外壳体可不仅为立体结构,还可以为长方体或其他结构。为了便于与建筑物基础预留埋件连接,外壳体1的底部还可设有若干与基础预留埋件匹配的连接件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送风组件2包括进风管21、加压送风装置22和出风管23,进风管21、加压送风装置22和出风管23依次连接,进风管21远离加压送风装置22的一端与进风口连通,出风管23远离加压送风装置22的一端通过出风口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与风井连通,进风管21、出风管23均为变径管并且耐火极限不低于1h,加压送风装置22具体为加压送风机;出风管23上设有止回阀5,防止送风回流;进风管21和出风管23上还分别设有第二防火阀7和第一防火阀6,如图1和2,进风管21上设有第二防火阀7,出风管23上设有第一防火阀6,第一防火阀6设于进风口和止回阀5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防火阀6和第二防火阀7均采用70℃防火阀,当空气温度超过70℃时,第一和第二防火阀熔断关闭并且出风管23上的第二防火阀6熔断关闭可联动关闭加压送风机;进一步地,为了保证与风井连通的楼道或前室等需要送风的空间的压力保持在规范的范围,送风组件2还包括旁通风管24,旁通风管24的一端与出风管23连通且设置在加压送风机和止回阀5之间、另一端与出风口反向并延伸至外壳体1的外部或外壳体1上与出风口反向的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n送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送风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出风口延伸至所述外壳体的外部;/n其中,所述外壳体包括外框架和围设装配在所述外框架上的若干防火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体,所述外壳体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送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部,所述送风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出风口延伸至所述外壳体的外部;
其中,所述外壳体包括外框架和围设装配在所述外框架上的若干防火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底部、与所述底部对应设置的顶部和设置在顶部和底部之间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设有检修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的上部设有至少两个通风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加压送风机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进风管、出风管和加压送风装置,所述进风管、加压送风装置和出风管依次连接,所述进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鑫陈小明陈慧和王林黄寿元李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