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隔离导流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713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隔离导流屏障,包括外导流罩和内填埋基坑体,所述的外导流罩由罩体、交互孔、井管和连通倾斜罩组成,所述的内填埋基坑体由管套、渗透隔板、支撑套板和底罩组成,该一种基于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隔离导流屏障,首先通过内填埋基坑体下端的渗滤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垃圾渗滤液的汇聚性,此外也便于将汇聚的垃圾渗滤液抽取而出,有效的避免渗滤液向下渗透,从而造成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其次因采用外导流罩的设计,能够对垃圾填埋场周围土壤中的地下水进行导流,使其不经过垃圾填埋场底部,继而进一步的达到隔离分流,避免混合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隔离导流屏障
本技术涉及垃圾填埋场隔离导流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隔离导流屏障。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伴随产生大量的垃圾废物。世界权威科学家们预测的未来危机中,垃圾问题赫然名列其中。大量的垃圾对生态的破环和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对于垃圾的处理,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为卫生填埋,但大多数垃圾填埋场比较简陋,防渗系统性能不佳,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防渗材料中一种是采用天然材料防渗衬层,如粘土防渗衬层,粘土与钠基膨润土混合防渗衬层和沥青混凝土防渗衬层等;另一种是采用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通常为氯乙烯系、橡胶系、乙烯系和土工合成粘土衬垫等。这些防渗材料耗用物矿稀有,防裂性差,抗压性不强,施工繁琐,失效后易形成二次污染。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通过借助膜薄来达到防渗措施,但是采用的方式为直接铺设,这样就很容易被垃圾中的尖锐物刺穿;另外现有的膜薄防渗方式,无法对垃圾填埋场周围的地下水进行导流,因此容易导致地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隔离导流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流罩和内填埋基坑体,所述的外导流罩由罩体、交互孔、井管和连通倾斜罩组成,所述的内填埋基坑体由管套、渗透隔板、支撑套板和底罩组成,所述的内填埋基坑体固设于外导流罩内部,所述的罩体深埋于地面内,所述的交互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交互孔位于罩体内部左侧前后两端,所述的井管固设于罩体内部左侧中端,所述的连通倾斜罩固设于交互孔左侧,所述的管套放置于罩体内部,所述的渗透隔板固设于管套底部,所述的支撑套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支撑套板固设于渗透隔板底部,所述的底罩固设于支撑套板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垃圾填埋场的地下水隔离导流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流罩和内填埋基坑体,所述的外导流罩由罩体、交互孔、井管和连通倾斜罩组成,所述的内填埋基坑体由管套、渗透隔板、支撑套板和底罩组成,所述的内填埋基坑体固设于外导流罩内部,所述的罩体深埋于地面内,所述的交互孔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交互孔位于罩体内部左侧前后两端,所述的井管固设于罩体内部左侧中端,所述的连通倾斜罩固设于交互孔左侧,所述的管套放置于罩体内部,所述的渗透隔板固设于管套底部,所述的支撑套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支撑套板固设于渗透隔板底部,所述的底罩固设于支撑套板底部。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宜畅杨明杨龙周强王亮王猛史永宁贺前锋徐先道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