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71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包括基坑层、防渗膜层、垂直加固层和封顶板,所述的基坑层由垂直深坑、底部混凝土、I加固板、侧壁混凝土、II加固板和定位柱组成,所述的防渗膜层由防渗套、顶口外沿和柱型套组成,所述的垂直加固层由底部板和周边板组成,该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首先借助柔性防渗膜的阻隔,能够避免垃圾中的污染液向深层渗透,从而容易污染地下水的问题,其次配合钢性夹层加固结构,不仅能够提高防渗屏障整体的稳定性,此外也能够对柔性防渗膜进行很好的加固和定位,同时,也不破坏防渗膜的整体,大大增强了阻挡防渗目的,综上,本专利构建出一套稳定的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利于垃圾填埋领域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
本技术涉及垃圾填埋防渗
,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伴随产生大量的垃圾废物。世界权威科学家们预测的未来危机中,垃圾问题赫然名列其中。大量的垃圾对生态的破环和环境的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对于垃圾的处理,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为卫生填埋,但大多数垃圾填埋场比较简陋,防渗系统性能不佳,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目前,防渗材料中一种是采用天然材料防渗衬层,如粘土防渗衬层,粘土与钠基膨润土混合防渗衬层和沥青混凝土防渗衬层等;另一种是采用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通常为氯乙烯系、橡胶系、乙烯系和土工合成粘土衬垫等。这些防渗材料耗用物矿稀有,防裂性差,抗压性不强,施工繁琐,失效后易形成二次污染。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通过借助薄膜来达到防渗措施,但是采用的方式为直接铺设,这样就很容易被垃圾中的尖锐物刺穿;另外,传统垂直式的防渗膜也容易因环境因素发生位移滑动,因此防渗技术弊端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故而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包括基坑层、防渗膜层、垂直加固层和封顶板,所述的基坑层由垂直深坑、底部混凝土、I加固板、侧壁混凝土、II加固板和定位柱组成,所述的防渗膜层由防渗套、顶口外沿和柱型套组成,所述的垂直加固层由底部板和周边板组成,所述的防渗膜层放置于基坑层内壁,所述的垂直加固层固设于防渗膜层内壁,所述的封顶板固设于基坑层顶端四周,所述的封顶板与基坑层采用混凝土砌合连接,所述的垂直深坑为正方形凹槽开设在地面内,所述的底部混凝土固设于垂直深坑底部,所述的I加固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I加固板固设于底部混凝土中,所述的侧壁混凝土均匀固设于垂直深坑内壁四周,所述的II加固板固设于侧壁混凝土中,所述的定位柱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定位柱分别固设于I加固板和II加固板中,所述的定位柱分别与I加固板和II加固板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防渗套铺设于垂直深坑内壁,所述的防渗套为HDPE防渗膜,所述的顶口外沿位于防渗套顶部外沿,所述的顶口外沿与防渗套一体成型,所述的柱型套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柱型套均匀固设于防渗套内部,所述的柱型套与防渗套一体成型,且所述的柱型套包裹定位柱,所述的底部板固设于防渗套内壁底端,所述的底部板与防渗套采用混凝土砌合连接,所述的周边板固设于防渗套内壁四周,所述的周边板与防渗套采用混凝土砌合连接,且所述的周边板与底部板采用混凝土砌合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垂直深坑顶部外沿为避让槽,所述的避让槽为圆形凹槽,且所述的避让槽便于顶口外沿和封顶板放置。进一步,所述的侧壁混凝土内部还设有放置槽,所述的放置槽为矩形凹槽,且所述的放置槽便于II加固板放置。进一步,所述的底部板和周边板内部还设有若干数量的避让孔,所述的避让孔为圆形通孔,且所述的避让孔便于定位柱和柱型套贯穿。进一步,所述的封顶板为圆形,所述的封顶板内部还设有避让口,所述的避让口为矩形通孔,且所述的避让口便于垂直深坑露出。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具有以下优点:1、首先借助柔性防渗膜的阻隔,能够避免垃圾中的污染液体向深层渗透后,从而容易污染地下水的问题。2、其次配合钢性夹层加固结构,不仅能够提高防渗屏障整体的稳定性,此外也能够对柔性防渗膜进行很好的加固和定位,同时,也不破坏防渗膜的整体,大大增强了阻挡防渗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的主视图;图2是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的立体图;图3是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的分离状态立体图;图4是基坑层立体放大图;图5是防渗膜层立体放大图;图6是垂直加固层立体放大图;图7是II加固板立体放大图;图8是封顶板立体放大图。基坑层1、防渗膜层2、垂直加固层3、封顶板4、垂直深坑5、底部混凝土6、I加固板7、侧壁混凝土8、II加固板9、定位柱10、防渗套11、顶口外沿12、柱型套13、底部板14、周边板15、避让口401、避让槽501、放置槽801、避让孔140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在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技术的限制。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包括基坑层1、防渗膜层2、垂直加固层3、封顶板4、垂直深坑5、底部混凝土6、I加固板7、侧壁混凝土8、II加固板9、定位柱10、防渗套11、顶口外沿12、柱型套13、底部板14、周边板15,所述的防渗膜层2放置于基坑层1内壁,所述的垂直加固层3固设于防渗膜层2内壁,所述的封顶板4固设于基坑层1顶端四周,所述的封顶板4与基坑层1采用混凝土砌合连接,所述的垂直深坑5为正方形凹槽开设在地面内,所述的底部混凝土6固设于垂直深坑5底部,所述的I加固板7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I加固板7固设于底部混凝土6中,所述的侧壁混凝土8均匀固设于垂直深坑5内壁四周,所述的II加固板9固设于侧壁混凝土8中,所述的定位柱10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定位柱10分别固设于I加固板7和II加固板9中,所述的定位柱10分别与I加固板7和II加固板9采用焊接连接,所述的防渗套11铺设于垂直深坑5内壁,所述的防渗套11为HDPE防渗膜,所述的顶口外沿12位于防渗套11顶部外沿,所述的顶口外沿12与防渗套11一体成型,所述的柱型套13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柱型套13均匀固设于防渗套11内部,所述的柱型套13与防渗套11一体成型,且所述的柱型套13包裹定位柱10,所述的底部板14固设于防渗套11内壁底端,所述的底部板14与防渗套11采用混凝土砌合连接,所述的周边板15固设于防渗套11内壁四周,所述的周边板15与防渗套11采用混凝土砌合连接,且所述的周边板15与底部板14采用混凝土砌合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该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具备以下功能:A、防渗膜11外侧为底部混凝土6和侧壁混凝土8,而内侧为底部板14和周边板15,因此能够对柔性的防渗膜11进行钢性保护,避免了尖锐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层、防渗膜层、垂直加固层和封顶板,所述的基坑层由垂直深坑、底部混凝土、I加固板、侧壁混凝土、II加固板和定位柱组成,所述的防渗膜层由防渗套、顶口外沿和柱型套组成,所述的垂直加固层由底部板和周边板组成,所述的防渗膜层放置于基坑层内壁,所述的垂直加固层固设于防渗膜层内壁,所述的封顶板固设于基坑层顶端四周,所述的垂直深坑为正方形凹槽开设在地面内,所述的底部混凝土固设于垂直深坑底部,所述的I加固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I加固板固设于底部混凝土中,所述的侧壁混凝土均匀固设于垂直深坑内壁四周,所述的II加固板固设于侧壁混凝土中,所述的定位柱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定位柱分别固设于I加固板和II加固板中,所述的防渗套铺设于垂直深坑内壁,所述的顶口外沿位于防渗套顶部外沿,所述的柱型套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柱型套均匀固设于防渗套内部,且所述的柱型套包裹定位柱,所述的底部板固设于防渗套内壁底端,所述的周边板固设于防渗套内壁四周,且所述的周边板与底部板采用混凝土砌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填埋场垂直型防渗屏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坑层、防渗膜层、垂直加固层和封顶板,所述的基坑层由垂直深坑、底部混凝土、I加固板、侧壁混凝土、II加固板和定位柱组成,所述的防渗膜层由防渗套、顶口外沿和柱型套组成,所述的垂直加固层由底部板和周边板组成,所述的防渗膜层放置于基坑层内壁,所述的垂直加固层固设于防渗膜层内壁,所述的封顶板固设于基坑层顶端四周,所述的垂直深坑为正方形凹槽开设在地面内,所述的底部混凝土固设于垂直深坑底部,所述的I加固板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I加固板固设于底部混凝土中,所述的侧壁混凝土均匀固设于垂直深坑内壁四周,所述的II加固板固设于侧壁混凝土中,所述的定位柱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定位柱分别固设于I加固板和II加固板中,所述的防渗套铺设于垂直深坑内壁,所述的顶口外沿位于防渗套顶部外沿,所述的柱型套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柱型套均匀固设于防渗套内部,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杨龙徐先道胡俊陈斌徐锦杨玉珍付天美刘婉君赵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