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智能化照明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照明系统生产
,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工程用智能化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建筑工地为了赶工期,经常需要在夜间进行施工,目前夜间施工时多采用在塔吊上安装射灯用于大范围的照明,这种方式一方面会造成光污染,影响工地附近小区的住户夜间休息,同时由于射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过大,进而会导致照明效果不好,对于钢筋的绑扎与钢筋的验收等需要照明度高的操作显然起不到较好的照明效果。由于工地夜间施工其实也不是全范围的开工,夜间施工大多是需要绑扎钢筋构架、浇筑混凝土等等,因此只需小范围的的照明即可,目前市面上有将照明灯放置在小推车上的建筑用照明灯,且同时照明灯可调节角度,但是由于目前所采用的均是电动推杆来调节高度,由于电动推杆的伸缩范围有限,进而使得灯高度的调节的范围有限,且照明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照明范围和照明效果,照明灯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夹角将会随着其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一般而言高度越高,照明灯与竖直平面的夹角越小。同时照明灯的底座太轻的话会导致照明灯站立不稳定,而当照明灯底座太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工程用智能化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灯杆(1)、第二灯杆(2)、LED灯本体(6)和底座(15);所述第一灯杆(1)竖向设置,所述第一灯杆(1)的底部与底座(15)的顶部表面固连;底座(15)为倒置的U形结构;所述第一灯杆(1)的顶部开设有动力腔(3);所述动力腔(3)靠近顶端的位置活动设有角度调节圆齿轮(19),角度调节圆齿轮(19)的连接轴与动力腔(3)的内壁活动铰接;所述角度调节圆齿轮(19)的边缘与第二灯杆(2)的一端固连,第二灯杆(2)的另一端开设有铰接槽(5);所述铰接槽(5)的内部通过扭簧活动设有铰接杆(7),且所述铰接杆(7)可沿顺时针方向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智能化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灯杆(1)、第二灯杆(2)、LED灯本体(6)和底座(15);所述第一灯杆(1)竖向设置,所述第一灯杆(1)的底部与底座(15)的顶部表面固连;底座(15)为倒置的U形结构;所述第一灯杆(1)的顶部开设有动力腔(3);所述动力腔(3)靠近顶端的位置活动设有角度调节圆齿轮(19),角度调节圆齿轮(19)的连接轴与动力腔(3)的内壁活动铰接;所述角度调节圆齿轮(19)的边缘与第二灯杆(2)的一端固连,第二灯杆(2)的另一端开设有铰接槽(5);所述铰接槽(5)的内部通过扭簧活动设有铰接杆(7),且所述铰接杆(7)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所述铰接杆(7)的自由端固定设有LED灯本体(6);所述第二灯杆(2)位于第一灯杆(1)顶部的矩形开槽(4)内;所述角度调节圆齿轮(19)与驱动圆齿轮(20)相互啮合传动,驱动圆齿轮(20)的一个连接轴与动力腔(3)的内壁活动连接,驱动圆齿轮(20)的另一个连接轴与第二皮带轮(21)固连;所述第二皮带轮(21)通过传输皮带(22)与位于其下方的第一皮带轮(2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23)一端的连接轴与第一灯杆(1)外侧壁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第一皮带轮(23)的另一个连接轴与Z形把手(10)的一端固连,Z形把手(10)的自由端伸出第一灯杆(1)的外壁;所述Z形把手(10)上位于外侧的水平杆件上活动套设有活动套管(11);所述活动套管(11)的边缘与拉绳的一端固连,拉绳的另一端穿过柱状空心圆筒(14)顶部的穿线槽与活塞板(24)的上表面固连;所述活塞板(24)的下表面通过弹簧与柱状空心圆筒(14)的底部固连;所述柱状空心圆筒(14)的侧壁底端与连接气管(8)的一端连通;所述连接气管(8)的另一端与第二灯杆(2)的底部固连;所述连接气管(8)上设有双向阀;所述铰接槽(5)的顶部内壁固定设有气囊球(35);所述气囊球(35)与铰接杆(7)的表面接触不连接;所述气囊球(35)通过第二灯杆(2)内部的气流通道(34)与连接气管(8)相互连通;所述底座(15)的顶部设有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电机以及连接气管(8)内部的双向阀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智能化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套管(11)的内壁固定设有若干组限位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超,袁丽婷,郭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宇天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