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2446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拦污栅、首端沉淀区、太阳能曝气装置、植物浮床、首端沉淀区的水面上设有太阳能曝气装置,太阳能曝气装置的下游设有植物浮床,太阳能曝气装置的上端设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曝气装置的内部设有曝气导管,太阳能曝气装置的下端安装有浮动板。太阳能曝气装置进行好氧曝气,使整个水体充氧流动起来,使死水变为活水满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植物浮床通过浮岛植物,用生态工学原理,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增强水质净化的作用,将生态浮床与太阳能曝气机组合,通过植物根系与曝气机相互作用,提高水质净化并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老城区河道护岸多为硬质护砌,且大部分河底已硬化。由于历史遗留等原因老城区河道普遍存在建筑物挤占河道的问题,生态景观提升难度大。现有改造技术多为拆除重建、河底盆栽摆放等措施,上述前者耗时耗力耗物,对于征占迁困难的项目不适用,上述后者植物根系与水质接触不充分,对有水质净化要求的项目不适用,因此需要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利用太阳能作为动力源,用于水污染治理的增氧曝气与水体循环设备,具有运行管理费用低,增氧效果好,大流量,抗堵塞,寿命长、运行噪音低等特征,并且添加生物浮床,改善水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首端进水区、拦污栅、首端沉淀区、太阳能曝气装置、植物浮床、末端沉淀区、末端出水区和河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进水区设置在河道上游,首端进水区的下游设有拦污栅,所述拦污栅的下游设置有首端沉淀区,所述首端沉淀区的水面上设有太阳能曝气装置,所述太阳能曝气装置的下游设有植物浮床,所述植物浮床的下游设有末端沉淀区,所述末端沉淀区的下游设有末端出水区;所述太阳能曝气装置的上端设有太阳能板,太阳能曝气装置的下端设有曝气导管,太阳能板的下端安装有浮动板。优选的,所述拦污栅为具有细小网口的栅栏。优选的,所述首端沉淀区内沉淀有河道内的淤泥。优选的,所述太阳能曝气装置的曝气导管底端低于浮动板的底面,曝气导管伸入水中。优选的,所述首端进水区内放置有生石灰。优选的,所述末端出水区的末端连接河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太阳能曝气装置进行好氧曝气,使整个水体充氧流动起来,使死水变为活水,实现流水不腐,满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植物浮床通过浮岛植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降低氮和磷的含量,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增强水质净化的作用,将生态浮床与太阳能曝气机组合,通过植物根系与曝气机相互作用,提高水质净化并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效果,解决了硬质河底难以进行生态景观提升问题,解决了较深坑塘水生植物难成活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曝气导管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图。图中:1、首端进水区;11、生石灰;2、拦污栅;3、首端沉淀区;4、太阳能曝气装置;41、太阳能板;42、曝气导管;43、浮动板;5、植物浮床;6、末端沉淀区;7、末端出水区;8、河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首端进水区1、拦污栅2、首端沉淀区3、太阳能曝气装置4、植物浮床5、末端沉淀区6、末端出水区7和河道8,首端进水区1设置在河道8的上游,首端进水区1内放置有生石灰11,生石灰11对水进行消毒,首端进水区1的下游设有拦污栅2,拦污栅2为具有细小网口的栅栏,拦污栅2拦截水中较大的杂质和淤泥,拦污栅2的下游设置有首端沉淀区3,首端沉淀区3内沉淀有河道8内的淤泥和杂质,首端沉淀区3的水面上设有太阳能曝气装置4,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上端设有太阳能板41,太阳能板41吸收太阳能为太阳能曝气装置4提供能源,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下端设有曝气导管42,太阳能板41的下端安装有浮动板43,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曝气导管42底端低于浮动板43的底面,曝气导管42伸入水中,太阳能曝气装置4进行好氧曝气,使整个水体充氧流动起来,使死水变为活水,实现流水不腐,满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给水生生物、植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环境,恢复断裂的生物链,太阳能曝气装置4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提升水质,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太阳能曝气装置4比较典型的是OBAO的SOLARAER解层式太阳能曝气机,非常适用于河道8这种供电条件不足的水体,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下游设有植物浮床5,植物浮床5通过浮岛植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降低氮和磷的含量,以利它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增强水质净化的作用,为滨水生物提供了生活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强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自净能力,植物浮床5的下游设有末端沉淀区6,末端沉淀区6的长度较长,净化后的水经过较长的末端沉淀区6时水中的杂质进一步沉淀,让水质进一步净化,末端沉淀区6的下游设有末端出水区7,末端出水区7的末端连接河道8。工作原理:首端进水区1设置在河道8的上游,首端进水区1内放置有生石灰11,生石灰11对水进行消毒,首端进水区1的下游设有拦污栅2,拦污栅2为具有细小网口的栅栏,拦污栅2拦截水中较大的杂质和淤泥,首端沉淀区3的水面上设有太阳能曝气装置4,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上端设有太阳能板41,太阳能板41吸收太阳能为太阳能曝气装置4提供能源,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内部设有曝气导管42,太阳能板41的下端安装有浮动板43,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曝气导管42底端低于浮动板43的底面,曝气导管42伸入水中,太阳能曝气装置4进行好氧曝气,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下游设有植物浮床5,植物浮床5通过浮岛植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降低氮和磷的含量,植物浮床5的下游设有末端沉淀区6,末端沉淀区6的长度较长,净化后的水经过较长的末端沉淀区6时水中的杂质进一步沉淀,净化后的水通过末端出水区7进入下游河道8。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上端设有太阳能板41,太阳能板41吸收太阳能为太阳能曝气装置4提供能源,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下端设有曝气导管42,太阳能板41的下端安装有浮动板43,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曝气导管42底端低于浮动板43的底面,曝气导管42伸入水中,太阳能曝气装置4进行好氧曝气,使整个水体充氧流动起来,使死水变为活水,实现流水不腐,满足水生生物的生存条件,给水生生物、植物创造了生长、繁殖的环境,恢复断裂的生物链,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下游设有植物浮床5,植物浮床5通过浮岛植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降低氮和磷的含量,解决了河水的富营养化问题,植物浮床5的下游设有末端沉淀区6,末端沉淀区6的长度较长,净化后的水经过较长的末端沉淀区6时水中的杂质进一步沉淀。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首端进水区(1)、拦污栅(2)、首端沉淀区(3)、太阳能曝气装置(4)、植物浮床(5)、末端沉淀区(6)、末端出水区(7)和河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进水区(1)设置在河道上游,首端进水区(1)的下游设有拦污栅(2),所述拦污栅(2)的下游设置有首端沉淀区(3),所述首端沉淀区(3)的水面上设有太阳能曝气装置(4),所述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下游设有植物浮床(5),所述植物浮床(5)的下游设有末端沉淀区(6),所述末端沉淀区(6)的下游设有末端出水区(7);/n所述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上端设有太阳能板(41),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下端设有曝气导管(42),所述太阳能板(41)的下端安装有浮动板(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老城区硬质衬砌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包括首端进水区(1)、拦污栅(2)、首端沉淀区(3)、太阳能曝气装置(4)、植物浮床(5)、末端沉淀区(6)、末端出水区(7)和河道(8),其特征在于:所述首端进水区(1)设置在河道上游,首端进水区(1)的下游设有拦污栅(2),所述拦污栅(2)的下游设置有首端沉淀区(3),所述首端沉淀区(3)的水面上设有太阳能曝气装置(4),所述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下游设有植物浮床(5),所述植物浮床(5)的下游设有末端沉淀区(6),所述末端沉淀区(6)的下游设有末端出水区(7);
所述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上端设有太阳能板(41),太阳能曝气装置(4)的下端设有曝气导管(42),所述太阳能板(41)的下端安装有浮动板(43)。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菁张晓辉侯小伟乔娜高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冀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