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24457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调节池、芬顿氧化池、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清水池、所述调节池、芬顿氧化池、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清水池依次连通,所述调节池中的废水进入所述芬顿氧化池内,并在所述芬顿氧化池进行氧化处理后排入所述沉淀池,经所述沉淀池絮凝沉降后所得上清液注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再经曝气和生物过滤后排至所述清水池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芬顿氧化+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VOCs和SVOCs类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出水外排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地下水回灌可以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的相应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在污染场地土壤修复的过程中,常常同时伴随地下水污染的修复治理,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是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在建设或不建设止水帷幕的条件下,通过在污染场地下游建造一定数量的抽水井,将地下水中的污染物抽出后利用地表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的技术。常规生化法水处理工艺难以达到要求,目前地下水抽出处理技术常采用物理法、化学法,主要包括混凝沉淀法、芬顿氧化法和砂滤法组合,活性炭吸附法或臭氧氧化法和纳滤/反渗透膜分离法的组合。由于抽出的地下水水体中含有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如砷、铬、铅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如苯、甲苯、乙苯、氯乙烯等、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s)如硝基苯、苯并(a)芘、苯并(b)荧蒽等多环芳烃类有机物,可生化性较差,采用混凝沉淀法、芬顿氧化法和砂滤法的组合工艺,当污染浓度较高时,有机物去除效果不彻底,出水存在不达标的风险;而采用活性炭吸附法或臭氧氧化法和纳滤/反渗透膜分离法组合工艺,虽然去除效果较好,但是投资和运行成本过高,活性炭失效后作为危废较难处理,膜法产生的浓水进一步处理一直是个难题,臭氧氧化虽然不产生二次污染,但是对于有机污染物处理效率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取得更进一步的去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采用芬顿氧化+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组合,可以非常有效的去除上述有机污染物,出水外排完全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地下水回灌可以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的相应要求。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包括调节池、芬顿氧化池、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清水池、所述调节池、芬顿氧化池、沉淀池、曝气生物滤池和清水池依次连通,所述调节池中的废水进入所述芬顿氧化池内,并在所述芬顿氧化池进行氧化处理后排入所述沉淀池,经所述沉淀池絮凝沉降后所得上清液注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再经曝气和生物过滤后排至所述清水池中;所述芬顿氧化池的池内被分隔为PH调节槽、芬顿反应槽、PH回调槽,所述PH调节槽与所述芬顿反应槽之间通过第一隔板隔开,且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芬顿反应槽与所述PH回调槽之间通过平行设置的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隔开,且所述第三隔板靠近所述芬顿反应槽设置,所述第二隔板靠近所述PH回调槽设置,所述第三隔板的设置高度与所述芬顿反应槽的设计液位相匹配,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上部延伸至槽顶。所述系统中还设有酸液罐、二价铁盐储罐、氧化剂罐和碱液罐,所述酸液罐通过酸液计量泵与所述PH调节槽连通,为所述PH调节槽内的废水酸化提供定量的酸液,所述二价铁盐储罐和所述氧化剂罐分别通过催化剂计量泵和氧化剂计量泵与所述芬顿反应槽连通,为氧化所述芬顿反应槽内废水中的有机物提供定量的催化剂Fe2+和强氧化剂,所述碱液罐通过碱液计量泵与所述PH回调槽连通,用于对所述芬顿反应槽内反应后所产生的废水进行PH值回调。所述沉淀池的进液口侧设有絮凝槽,所述系统还设有絮凝剂储罐,所述絮凝剂储罐通过絮凝剂计量泵与所述絮凝槽连通,在所述絮凝槽内与絮凝剂混合反应后的废水自流进入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之间还设有中间水池,进入所述沉淀池的废水经过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自流进入所述中间水池汇集,所述中间水池通过第二提升泵将汇集到所述中间水池内的上清液泵送到所述曝气生物滤池。所述沉淀池还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平行斜板,位于所述平行斜板底部的集泥斗,以及用于排出所述集泥斗中沉淀的污泥的排泥口,所述排泥口位于所述集泥斗的底部,通过设置在所述沉淀池外的排泥管将污泥排出到污泥脱水系统。所述曝气生物滤池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曝气器、滤头、卵石层和生物滤料层,位于所述曝气器下方的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侧壁上分别设有进水口和曝气口,所述进水口通过第二提升泵与所述中间水池连通,所述曝气口与设置在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外侧的曝气风机相连,所述生物滤料层上部设有出水三角堰,位于所述出水三角堰处的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侧壁上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清水池连通,用于将经所述曝气生物滤池过滤后的水经所述清水池汇集后排放。所述系统还包括反冲洗水泵和反冲洗排水池,所述反冲洗水泵的一端与所述清水池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连通,用于对所述曝气生物滤池进行冲洗;所述反冲洗排水池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用于将冲洗所述曝气生物滤池的水收集,并通过第三提升泵排放到所述调节池内。所述系统还包括一反冲洗风机,所述反冲洗风机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内的所述曝气器连通。所述PH回调槽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一提升泵,用于将所述PH回调槽内的废液泵送到所述沉淀池;所述清水池的出液口处设有第三提升泵,用于将经所述曝气生物滤池过滤后汇集到所述清水池中的液体泵送排放。所述PH调节槽、芬顿反应槽、PH回调槽和絮凝槽内均设有搅拌机构。所述酸液罐中的酸液为H2SO4;所述二价铁盐储罐中的试剂为FeSO4;所述氧化剂罐中的氧化剂为H2O2;所述碱液罐中的碱液为NaOH;所述絮凝剂储罐中的絮凝剂为PAM。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芬顿氧化法是通过芬顿试剂,即亚铁盐和过氧化氢在pH3-4酸性条件下混合,产生具有很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OH),从而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操作过程简单、反应迅速、运行成本低、设备投资少且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混凝沉淀法是向水中投加一定剂量的混凝剂,和水中的胶体颗粒通过电性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作用,形成大的絮体颗粒并从水中沉降去除。通过混凝沉淀处理主要降低水体的悬浮物、胶体物质、重金属、磷等。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属于生物膜法的范畴,它是集生物氧化、生物絮凝、过滤、反冲洗更新等处理功能于一体(滤池后不设二沉淀池),通过滤料上生长的高浓度生物膜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以及滤层的机械拦截和生物絮凝对悬浮物的综合截留作用,实现对污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系统停留时间短,处理负荷高、运行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冲洗,生物膜得以有效更新,恢复滤池的过滤性能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本技术采用芬顿氧化+混凝沉淀+曝气生物滤池相结合,可以有效的去除地下水中的重金属、VOCs和SVOCs类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出水外排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地下水回灌可以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的相应要求。整套系统的反应器可整体设计为撬装式一体化设备、占地紧凑,同时可设计为PLC自控运行、操作简单,运行成本较低,适宜土壤修复工程中的地下水修复治理的应用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调节池(1)、芬顿氧化池、沉淀池(5)、曝气生物滤池(7)和清水池(8)、所述调节池(1)、芬顿氧化池、沉淀池(5)、曝气生物滤池(7)和清水池(8)依次连通,所述调节池(1)中的废水进入所述芬顿氧化池内,并在所述芬顿氧化池进行氧化处理后排入所述沉淀池(5),经所述沉淀池(5)絮凝沉降后所得上清液注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7),再经曝气和生物过滤后排至所述清水池(8)中;/n所述芬顿氧化池的池内被分隔为PH调节槽(2)、芬顿反应槽(3)、PH回调槽(4),所述PH调节槽(2)与所述芬顿反应槽(3)之间通过第一隔板(21)隔开,且在所述第一隔板(21)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芬顿反应槽(3)与所述PH回调槽(4)之间通过平行设置的第二隔板(41)和第三隔板(31)隔开,且所述第三隔板(31)靠近所述芬顿反应槽(3)设置,所述第二隔板(41)靠近所述PH回调槽(4)设置,所述第三隔板(31)的设置高度与所述芬顿反应槽(3)的设计液位相匹配,所述第二隔板(41)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42),所述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41)的上部延伸至槽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11 CN 20192220625201.一种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调节池(1)、芬顿氧化池、沉淀池(5)、曝气生物滤池(7)和清水池(8)、所述调节池(1)、芬顿氧化池、沉淀池(5)、曝气生物滤池(7)和清水池(8)依次连通,所述调节池(1)中的废水进入所述芬顿氧化池内,并在所述芬顿氧化池进行氧化处理后排入所述沉淀池(5),经所述沉淀池(5)絮凝沉降后所得上清液注入所述曝气生物滤池(7),再经曝气和生物过滤后排至所述清水池(8)中;
所述芬顿氧化池的池内被分隔为PH调节槽(2)、芬顿反应槽(3)、PH回调槽(4),所述PH调节槽(2)与所述芬顿反应槽(3)之间通过第一隔板(21)隔开,且在所述第一隔板(21)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22),所述芬顿反应槽(3)与所述PH回调槽(4)之间通过平行设置的第二隔板(41)和第三隔板(31)隔开,且所述第三隔板(31)靠近所述芬顿反应槽(3)设置,所述第二隔板(41)靠近所述PH回调槽(4)设置,所述第三隔板(31)的设置高度与所述芬顿反应槽(3)的设计液位相匹配,所述第二隔板(41)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42),所述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41)的上部延伸至槽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中还设有酸液罐(a)、二价铁盐储罐(b)、氧化剂罐(c)和碱液罐(d),所述酸液罐(a)通过酸液计量泵(a1)与所述PH调节槽(2)连通,为所述PH调节槽(2)内的废水酸化提供定量的酸液,所述二价铁盐储罐(b)和所述氧化剂罐(c)分别通过催化剂计量泵(b1)和氧化剂计量泵(c1)与所述芬顿反应槽(3)连通,为氧化所述芬顿反应槽(3)内废水中的有机物提供定量的催化剂Fe2+和强氧化剂,所述碱液罐(d)通过碱液计量泵(d1)与所述PH回调槽(4)连通,用于对所述芬顿反应槽(3)内反应后所产生的废水进行PH值回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5)的进液口侧设有絮凝槽(51),所述系统还设有絮凝剂储罐(e),所述絮凝剂储罐(e)通过絮凝剂计量泵(e1)与所述絮凝槽(51)连通,在所述絮凝槽(51)内与絮凝剂混合反应后的废水自流进入所述沉淀池(5);所述沉淀池(5)与所述曝气生物滤池(7)之间还设有中间水池(6),进入所述沉淀池(5)的废水经过絮凝沉淀后的上清液自流进入所述中间水池(6)汇集,所述中间水池(6)通过第二提升泵(30)将汇集到所述中间水池(6)内的上清液泵送到所述曝气生物滤池(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污染场地地下水抽出处理系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涛姚元叶渊
申请(专利权)人: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