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隔油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02417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隔油池,包括旋流分离器和隔油池,所述旋流分离器的上部筒壁切向设置有废水进水管,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旋流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所述隔油池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隔油池分隔成分离腔和清水腔,在分离腔内设置有一号布水管和二号布水管,所述一号布水管与溢流管相连通,所述二号布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在分离腔的底部横向设置有三号布水管,三号布水管穿过隔板延伸至清水腔并在清水腔弯折后向上延伸,在分离腔的上部设置有收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油方便,除油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隔油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隔油池。
技术介绍
隔油池是利用含油废水在重力作用下,借助油水比重差,采用自然上浮法分离去除废水中的可浮油与部分细分散油。传统隔油池往往分为多格,水流在格子中上下流动,在流动中油上浮水面,隔油池每格上面均有不同厚度的油脂,难以通过机器装备自动除油,目前一般通过人工手动用水瓢撇油,效率低。而含油废水进入隔油池的方式往往是采用泵抽送,这样容易将油脂乳化,导致隔油池除油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隔油池,除油方便,除油率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新型隔油池,包括旋流分离器和隔油池,所述旋流分离器是一个圆筒体下部连接一个倒锥形筒体所形成的封闭腔体,所述旋流分离器的上部筒壁切向设置有废水进水管,所述旋流分离器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在出水管上设置有一号调节阀,所述旋流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所述隔油池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隔油池分隔成分离腔和清水腔,在分离腔内设置有一号布水管和二号布水管,一号布水管位于二号布水管的上方,所述一号布水管与溢流管相连通,所述二号布水管与出水管相连通,在一号布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二号布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分离腔的底部横向设置有三号布水管,三号布水管穿过隔板延伸至清水腔并在清水腔弯折后向上延伸,位于清水腔内的三号布水管的端部设置有二号调节阀,位于分离腔内的三号布水管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分离腔的上部设置有收油槽,所述收油槽的顶面高度大于或等于二号调节阀的出水口端面高度,在隔油池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与收油槽相连通,在清水腔的隔油池侧壁上设置有排水管。上述技术方案中,含油废水从废水进水管沿切向进入旋流分离器,借切向输入流体的压力产生高速旋转。由于含油废水中油和水的比重不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比重大的水向旋流分离器的壁面运动,在壁面附近浓集,旋转过程中,形成含油低的水,并逐渐向底部出口流动,通过出水管排出流向隔油池的二号布水管,从二号布水管的孔平缓流入隔油池。与此同时,比重小的油向旋流分离器中心轴处运动,形成含油高的水,并向上部移动,从顶部溢流管排出流向隔油池的一号布水管,从一号布水管的孔平缓流入隔油池。这样,废水流入隔油池的初始,大部分的油就在水的上方。在废水平缓进入隔油池内后,废水越积越多,液位上升,下部的油也一直缓慢上升,油水分离。当收油槽顶面高度大于二号调节阀的出水口高度时,一旦分离腔的液位大于二号调节阀的出水口,下部的水从三号布水管流入清水腔。调节二号阀门的流量,使分离腔的液位上升一直到油层液位大于收油槽的顶面。此时,再次调节二号调节阀使其出水量与分离腔的进水量相同,分离腔进出水量平衡,油层液位保持不变,油溢流流进收油槽。当收油槽顶面高度等于二号调节阀的出水口高度时,液位一旦超过收油槽顶面时,下部的水从三号布水管流入清水腔,两个腔体平衡后,由于油的比重比水低,会形成液位差,此时,控制二号调节阀使其出水量与分离腔的进水量相同,油层液位保持不变,油溢流流进收油槽。而废水中的含油量并不稳定,当废水含油量高时,调节一号调节阀使含油低的水从出水管进入隔油池的流量变小,使含油高的水从溢流管进入隔油池的流量增大,即分离腔的进水量变小,此时,需调小二号调节阀的出水量,使分离腔流量进出平衡,油可持续流入收油槽中。当废水含油量低时,调节一号调节阀使含油低的水从出水管进入隔油池的流量变大,使含油高的水从溢流管进入隔油池的流量增小,即分离腔的进水量变大,此时,需调大二号调节阀的出水量,使分离腔流量进出平衡,油持续流入收油槽中。收油槽内的油通过排油管排出进入下一道处理工序。本技术使油水分离速率快,除油方便,除油率高。作为优选,为了控制废水进水管的通断,在废水进水管上设置有一号阀门。作为优选,为了控制排水管的通断,在排水管上设置有二号阀门。本技术所得到的一种新型隔油池,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旋流分离器对油水预分离,加速了油水分离的速度;通过设置收油槽,除油方便,除油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俯视图;图中:1、旋流分离器;2、隔油池;21、隔板;22、分离腔;23、清水腔;3、废水进水管;4、出水管;5、溢流管;6、二号布水管;7、一号布水管;8、一号阀门;9、一号调节阀;10、三号布水管;11、收油槽;12、排油管;13、二号调节阀;14、排水管;15、二号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新型隔油池,包括旋流分离器1和隔油池2,所述旋流分离器1是一个圆筒体下部连接一个倒锥形筒体所形成的封闭腔体,所述旋流分离器1的上部筒壁切向设置有废水进水管3,所述旋流分离器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4,在出水管4上设置有一号调节阀9,所述旋流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5,所述隔油池2内部设置有隔板21,所述隔板21将隔油池2分隔成分离腔22和清水腔23,在分离腔22内设置有一号布水管7和二号布水管6,一号布水管7位于二号布水管6的上方,所述一号布水管7与溢流管5相连通,所述二号布水管6与出水管4相连通,在一号布水管7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二号布水管6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分离腔22的底部横向设置有三号布水管10,三号布水管10穿过隔板21延伸至清水腔23并在清水腔23弯折后向上延伸,位于清水腔23内的三号布水管10的端部设置有二号调节阀13,位于分离腔22内的三号布水管10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分离腔22的上部设置有收油槽11,所述收油槽11的顶面高度大于或等于二号调节阀13的出水口端面高度,在隔油池2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油管12,所述排油管12与收油槽11相连通,在清水腔23的隔油池2侧壁上设置有排水管14。在废水进水管3上设置有一号阀门8。在排水管14上设置有二号阀门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隔油池,其特征是:包括旋流分离器(1)和隔油池(2),所述旋流分离器(1)是一个圆筒体下部连接一个倒锥形筒体所形成的封闭腔体,所述旋流分离器(1)的上部筒壁切向设置有废水进水管(3),所述旋流分离器(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4),在出水管(4)上设置有一号调节阀(9),所述旋流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5),所述隔油池(2)内部设置有隔板(21),所述隔板(21)将隔油池(2)分隔成分离腔(22)和清水腔(23),在分离腔(22)内设置有一号布水管(7)和二号布水管(6),一号布水管(7)位于二号布水管(6)的上方,所述一号布水管(7)与溢流管(5)相连通,所述二号布水管(6)与出水管(4)相连通,在一号布水管(7)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二号布水管(6)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分离腔(22)的底部横向设置有三号布水管(10),三号布水管(10)穿过隔板(21)延伸至清水腔(23)并在清水腔(23)弯折后向上延伸,位于清水腔(23)内的三号布水管(10)的端部设置有二号调节阀(13),位于分离腔(22)内的三号布水管(10)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分离腔(22)的上部设置有收油槽(11),所述收油槽(11)的顶面高度大于或等于二号调节阀(13)的出水口端面高度,在隔油池(2)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油管(12),所述排油管(12)与收油槽(11)相连通,在清水腔(23)的隔油池(2)侧壁上设置有排水管(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隔油池,其特征是:包括旋流分离器(1)和隔油池(2),所述旋流分离器(1)是一个圆筒体下部连接一个倒锥形筒体所形成的封闭腔体,所述旋流分离器(1)的上部筒壁切向设置有废水进水管(3),所述旋流分离器(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4),在出水管(4)上设置有一号调节阀(9),所述旋流分离器的顶部设置有溢流管(5),所述隔油池(2)内部设置有隔板(21),所述隔板(21)将隔油池(2)分隔成分离腔(22)和清水腔(23),在分离腔(22)内设置有一号布水管(7)和二号布水管(6),一号布水管(7)位于二号布水管(6)的上方,所述一号布水管(7)与溢流管(5)相连通,所述二号布水管(6)与出水管(4)相连通,在一号布水管(7)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二号布水管(6)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在分离腔(22)的底部横向设置有三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均军李惠林
申请(专利权)人:致远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