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239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沿着基坑的设计位置设置的支护桩结构;开设于支护桩结构上的若干排孔洞;形成于基坑坑底的集水坑;连通孔洞和集水坑的第一导流管,通过第一导流管将基坑周围土体内的水排入集水坑内,从而实现对基坑侧壁的排水,从而解决了基坑侧壁容易渗水的问题,以确保喷射于支护桩结构的混凝土能够牢固地附着于支护桩结构上形成牢固的止水支护帷幕,进而避免基坑侧壁土体的坍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基坑排水
,特指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在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过程中,基坑排水尤其重要,为了土方顺利开挖,在基坑内排水,为了基坑周边建筑及路面安全,需在对基坑周边进行排水。现有技术中通常采取施工疏干井对基坑进行降水,在基坑周边距离支护桩结构一定距离处设置观测井,但是疏干井的排水效果有限,仍然会有部分水流到支护桩结构处并向外渗出,使得整个支护桩结构因四处渗水而潮湿,从而使得喷射于支护桩结构的混凝土无法牢固地附着于支护桩结构上,降低了支护和挡水的效果,而且基坑内土方的开挖导致基坑内地下水位降低,基坑周边的大量地下水会向基坑内涌入,强大的水压力会对支护桩结构有很大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基坑坍塌,有很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的基坑侧壁容易渗水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包括:沿着基坑的设计位置设置的支护桩结构;开设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的若干排孔洞;形成于所述基坑坑底的集水坑;以及连通所述孔洞和所述集水坑的第一导流管,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管将所述基坑周围土体内的水排入所述集水坑内,从而实现对所述基坑侧壁的排水。本专利技术通过于支护桩结构上开设若干排孔洞,从而在支护桩结构上形成水流通道,使得基坑周围土体内的水能够汇聚于孔洞内,再通过第一导流管将孔洞内的水排入集水坑内,从而实现对基坑侧壁的排水,从而解决了基坑侧壁容易渗水的问题,以确保喷射于支护桩结构的混凝土能够牢固地附着于支护桩结构上形成牢固的止水支护帷幕,进而避免基坑侧壁土体的坍塌。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护桩结构和所述基坑侧壁上的若干排锚孔、通过所述锚孔锚入所述支护桩结构和所述基坑侧壁中的预应力钢绞线、端部插入所述锚孔内的第二导流管、灌注形成于所述锚孔的孔口处的封堵结构,通过所述封堵结构封堵所述锚孔的孔口并埋固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二导流管连通所述锚孔和所述集水坑将所述基坑周围土体内的水排入所述集水坑内,从而实现对所述基坑侧壁的排水。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围挡组件;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部分伸出于所述支护桩结构形成张拉端,所述围挡组件套设安装于所述张拉端上且挡设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通过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使所述围挡组件压紧于所支护桩结构上。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围挡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上且挡设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的加固件以及套设夹紧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上且位于所述加固件外侧的锚具;通过所述锚具使所述加固件压紧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以使所述围挡组件压紧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呈倾斜状;所述围挡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加固件靠近所述支护桩结构一侧的若干个垫块,所述垫块和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交替设置;所述垫块靠近所述加固件的一侧面呈倾斜状且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在所述侧面上的投影相垂直;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与所述加固件相垂直。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集水坑内的水泵、设于靠近所述基坑处的地面上的沉淀池以及连通所述水泵和所述沉淀池的引流管;通过所述水泵和引流管将所述集水坑内的水泵送至所述沉淀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支护桩结构,将所述支护桩结构沿着基坑的设计位置打入土体中;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开设若干排孔洞;于所述基坑坑底开挖形成集水坑;以及提供第一导流管,使所述第一导流管连通所述孔洞和所述集水坑,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管将所述基坑周围土体内的水排入所述集水坑内,从而实现对所述基坑侧壁的排水。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于所述支护桩结构和所述基坑侧壁上开设形成若干排锚孔;提供若干个预应力钢绞线,将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通过所述锚孔锚入所述支护桩结构和所述基坑侧壁中;提供第二导流管,将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端部插入所述锚孔内,向所述锚孔的孔口处灌注水泥砂浆形成封堵结构以封堵所述锚孔的孔口,并埋固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端部;使所述第二导流管连通所述锚孔和所述集水坑,将所述基坑周围土体内的水排入所述集水坑内,从而实现对所述基坑侧壁的排水。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将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通过所述锚孔锚入所述支护桩结构和所述基坑侧壁中时,提供围挡组件,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部分伸出于所述支护桩结构形成张拉端,将所述围挡组件套设安装于所述张拉端上且挡设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通过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使所述围挡组件压紧于所支护桩结构上。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提供水泵,将所述水泵安装于所述集水坑内;于靠近所述基坑处的地面上施工沉淀池;提供引流管,使所述引流管连通所述水泵和所述沉淀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的侧剖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的正剖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支护桩结构-1,护坡桩-11,旋喷桩-12,孔洞-2,集水坑-3,第一导流管-4,预应力钢绞线-5,锚固结构-51,围挡组件-6,加固件-61,锚具-62,垫块-63,沉淀池-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用于对基坑侧壁进行排水。本专利技术包括支护桩结构、孔洞、集水坑以及第一导流管,通过于支护桩结构上开设若干排孔洞,从而在支护桩结构上形成水流通道,使得基坑周围土体内的水能够汇聚于孔洞内,再通过第一导流管将孔洞内的水排入集水坑内,从而实现对基坑侧壁的排水,从而解决了基坑侧壁容易渗水的问题,以确保喷射于支护桩结构的混凝土能够牢固地附着于支护桩结构上形成牢固的止水支护帷幕,进而避免基坑侧壁土体的坍塌。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进行说明。参见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包括:沿着基坑的设计位置设置的支护桩结构1、开设于支护桩结构1上的若干排孔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沿着基坑的设计位置设置的支护桩结构;/n开设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的若干排孔洞;/n形成于所述基坑坑底的集水坑;以及/n连通所述孔洞和所述集水坑的第一导流管,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管将所述基坑周围土体内的水排入所述集水坑内,从而实现对所述基坑侧壁的排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着基坑的设计位置设置的支护桩结构;
开设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的若干排孔洞;
形成于所述基坑坑底的集水坑;以及
连通所述孔洞和所述集水坑的第一导流管,通过所述第一导流管将所述基坑周围土体内的水排入所述集水坑内,从而实现对所述基坑侧壁的排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支护桩结构和所述基坑侧壁上的若干排锚孔、通过所述锚孔锚入所述支护桩结构和所述基坑侧壁中的预应力钢绞线、端部插入所述锚孔内的第二导流管、灌注形成于所述锚孔的孔口处的封堵结构,通过所述封堵结构封堵所述锚孔的孔口并埋固所述第二导流管的端部;
通过所述第二导流管连通所述锚孔和所述集水坑将所述基坑周围土体内的水排入所述集水坑内,从而实现对所述基坑侧壁的排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挡组件;
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部分伸出于所述支护桩结构形成张拉端,所述围挡组件套设安装于所述张拉端上且挡设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
通过张拉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使所述围挡组件压紧于所支护桩结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挡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上且挡设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的加固件以及套设夹紧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上且位于所述加固件外侧的锚具;
通过所述锚具使所述加固件压紧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以使所述围挡组件压紧于所述支护桩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基坑支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呈倾斜状;
所述围挡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加固件靠近所述支护桩结构一侧的若干个垫块,所述垫块和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交替设置;
所述垫块靠近所述加固件的一侧面呈倾斜状且与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在所述侧面上的投影相垂直;
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与所述加固件相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宁刘瑞军赵坤贾迎冬吴继承王焕旺徐晓强于维新吕玉玲程银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