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2382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03
本申请涉及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本申请所述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包括:大臂、垃圾箱、刚性框架、驱动机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传送带、钢辊以及轴承座;所述刚性框架包括多个框架杆,多个所述框架杆平行设置,并形成有框架间隙;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大臂的端部固定;所述钢辊的直径小于所述框架间隙的间距;多个所述钢辊成列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本申请所述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具有提高海洋垃圾清除效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
本申请涉及清理装置,特别是涉及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
技术介绍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和海岸环境中具持久性的、人造的或经加工的废弃物。海洋垃圾中的一部分可漂浮在海面或沉入海底,另一部分停留在海滩上形成海滩垃圾,海洋垃圾大多含有降解速率极慢的物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沙滩度假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推动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但也因此给海滩带来了很大灾难,白色垃圾成为主要的海滩污染源之一。目前已有较多的海域的污染相当严重,部分海域污染已造成渔场外迁、鱼群死亡、赤潮泛滥,有些滩涂养殖场荒废、一些珍贵的海生资源正在丧失。目前浒苔的清理方式存在效率低、清理不彻底等很多缺陷。海洋沙滩垃圾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海滨旅游业,函待采取有效措施,对此相关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目前,海滩垃圾主要由人工进行清理,因此清理效率较低,使得现有的海洋生态环境得不到较好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其具有方便清除海洋垃圾,从而提高海洋垃圾清除效率的优点。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包括大臂、垃圾箱、刚性框架、驱动机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传送带、钢辊以及轴承座;所述刚性框架包括多个框架杆,所述框架杆包括横杆、斜杆以及短杆,所述斜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杆的端部,所述斜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短杆的端部;多个所述框架杆平行设置,并形成有框架间隙;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大臂的端部固定;所述钢辊的直径小于所述框架间隙的间距;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刚性框架内;所述传送带斜向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所述垃圾箱放置在所述横杆上;多个所述钢辊成列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并且所述钢辊放置在所述框架间隙中,多列所述钢辊分别与所述框架间隙对应设置;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最外侧的所述横杆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本申请所述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可以通过调整刚性框架之间的间隙,使其恰好可以使砂砾、小颗粒砂石通过,阻碍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大件垃圾通过。可以将刚性框架之前推挤的垃圾挑起,沿着刚性框架向上传动,直至落入钢辊式传送带后部的垃圾箱内,完成对垃圾的收集。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和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传动皮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为电机。进一步地,所述轴承座为高度可调节的支承座。进一步地,还包括车辆,所述大臂安装在所述车辆上,所述电机放置在所述车辆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船体,所述大臂安装在所述船体上,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船体上,并位于所述大臂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源为车辆的动力系统。进一步地,所述垃圾箱置于所述短杆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横杆、所述斜杆以及所述短杆的直径相同;所述钢辊与所述斜杆直径相同,所述框架间隙的间距稍大于所述斜杆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横杆、所述斜杆以及所述短杆分别为钢材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刚性框架、钢辊以及传送带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刚性框架的侧视图;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图6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的再一种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图1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刚性框架、钢辊以及传送带的装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刚性框架的侧视图;图4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的另一种使用状态图;图6为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的再一种使用状态图。请参阅图1-图6,本申请示例性的一种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包括大臂9、垃圾箱8、刚性框架4、驱动机构、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6、传送带7、钢辊5以及轴承座;所述刚性框架4包括多个框架杆,所述框架杆包括横杆、斜杆以及短杆,所述斜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杆的端部,所述斜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短杆的端部;多个所述框架杆平行设置,并形成有框架间隙;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大臂9的端部固定;所述钢辊5的直径小于所述框架间隙的间距;所述传送带7设置在所述刚性框架4内;所述垃圾箱8放置在所述横杆上;多个所述钢辊5成列设置在所述传送带7上,并且所述钢辊5放置在所述框架间隙中,多列所述钢辊5分别与所述框架间隙对应设置;所述传送带7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3上,所述传送带7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6上;所述第二转轴6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最外侧的所述横杆上;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3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3转动。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和传动皮带2,所述传动皮带2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3上,所述传动皮带2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源连接。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为电机1。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座为高度可调节的支承座。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车辆11,所述大臂9安装在所述车辆11上,所述电机1放置在所述车辆11上。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船体12,所述大臂9安装在所述船体12上,所述电机1固定在所述船体12上,并位于所述大臂9的上方。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源为车辆11的动力系统10。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8置于所述短杆的下方。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横杆、所述斜杆以及所述短杆的直径相同;所述钢辊5与所述斜杆直径相同,所述框架间隙的间距稍大于所述斜杆的直径。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横杆、所述斜杆以及所述短杆分别为钢材杆。本申请示例性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的工作原理及效果:刚性框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臂、垃圾箱、刚性框架、驱动机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传送带、钢辊以及轴承座;/n所述刚性框架包括多个框架杆,所述框架杆包括横杆、斜杆以及短杆,所述斜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杆的端部,所述斜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短杆的端部;多个所述框架杆平行设置,并形成有框架间隙;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大臂的端部固定;/n所述钢辊的直径小于所述框架间隙的间距;/n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刚性框架内;/n所述传送带斜向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n所述垃圾箱放置在所述横杆上;/n多个所述钢辊成列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并且所述钢辊放置在所述框架间隙中,多列所述钢辊分别与所述框架间隙对应设置;/n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最外侧的所述横杆上;/n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臂、垃圾箱、刚性框架、驱动机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传送带、钢辊以及轴承座;
所述刚性框架包括多个框架杆,所述框架杆包括横杆、斜杆以及短杆,所述斜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横杆的端部,所述斜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短杆的端部;多个所述框架杆平行设置,并形成有框架间隙;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大臂的端部固定;
所述钢辊的直径小于所述框架间隙的间距;
所述传送带设置在所述刚性框架内;
所述传送带斜向放置,且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高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
所述垃圾箱放置在所述横杆上;
多个所述钢辊成列设置在所述传送带上,并且所述钢辊放置在所述框架间隙中,多列所述钢辊分别与所述框架间隙对应设置;
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传送带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座安装在最外侧的所述横杆上;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粒径提升的海洋垃圾清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动力源和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传动皮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兰李文东陈敏赵恺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