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隔震阻尼器、减隔震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减隔震
,尤其涉及一种减隔震阻尼器、减隔震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桥梁支座是设置在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的重要连接装置。目前广泛应用的是球型钢支座和盆式橡胶支座,然而这两类支座不具备明显的减隔震功能。针对地震对桥梁产生的破坏,在桥梁的梁体和桥墩之间设置减隔震装置或阻尼器成为桥梁减隔震设计的重要手段。目前使用的减隔震装置有铅芯橡胶支座、高阻尼橡胶支座、摩擦摆支座、粘滞阻尼器、金属阻尼器等,其中金属阻尼器又包括E形钢阻尼器、X形钢阻尼器等。从技术角度看,这些减隔震装置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铅芯橡胶支座的初始刚度偏小。摩擦摆支座工作时的竖向位移容易抬高线路标高对行车有影响,大位移时阻尼比下降。粘滞阻尼器的工作寿命或耐久性受到人们的质疑。E形钢、X形钢阻尼器的单向受力使其减隔震功能受方向性限制,且受梁底与墩顶之间的空间影响大。鉴于桥梁减隔震装置的技术现状,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洁、更换方便,不受支座高度的限制,任意水平方向均可实现耗能减震,提供稳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隔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状减隔震主体,所述减隔震主体表面为光滑弧面,所述减隔震主体在受力变形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区段为变形耗能段,所述减隔震主体具有两个呈上、下间隔形成开口的端部,两个所述端部上分别连接传力连接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隔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状减隔震主体,所述减隔震主体表面为光滑弧面,所述减隔震主体在受力变形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区段为变形耗能段,所述减隔震主体具有两个呈上、下间隔形成开口的端部,两个所述端部上分别连接传力连接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隔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隔震主体为横截面是圆形的旋转一圈的螺旋状结构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隔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隔震主体是由抗震用优质碳素钢LY345Q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隔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连接部包括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减隔震主体的端部插接并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隔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采用圆柱形钢筒,所述连接套筒的横截面外径是所述减隔震主体的横截面直径的1.2-1.4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隔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隔震主体的端部插入所述连接套筒的长度为所述减隔震主体的横截面直径的2.0~2.5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隔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的侧壁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套筒与所述连接座为一体制成或连接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减隔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与所述连接套筒侧壁连接的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根,高日,陈子衡,赵其光,李歧,高斯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达铁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